市場經濟規律實行訂單式人才培育
時間:2022-03-02 11:10:00
導語:市場經濟規律實行訂單式人才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應該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就業形勢都將比較嚴峻,大學生就業工作相當艱巨。職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改變傳統的封閉的辦學模式,走產學研結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實現學院、企業與學生的“三贏”效果[1]。“訂單”源自商業經濟活動范疇,是指買賣雙方訂購貨物的合同、契約或單據。也指一方在生產經營中,按與客戶簽訂的合同組織安排生產的一種生產模式。其實質是通過訂單的形式把市場需求反映出來,引導生產方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被逐步引入到高教領域。畢業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順利就業,以及如何實現就業,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標志。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崗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更是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家庭及學生本人對民辦高職教育的一致要求,也因此成為民辦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近期和長遠追求目標。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則是民辦高職院校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途徑,其核心就是供需雙方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形成一種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養關系;明確雙方職責,學校保證按需培養人才,學以致用;用人單位保證錄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學。
在當前和未來的世界經濟中,服務業是增長最快的行業,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座城市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主要取決于經濟結構中的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產業發展最強烈的聲音。調查表明,普通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校辦學不適應社會需求。一些學校與專業之所以存在著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與市場需求脫離,無論是辦學指導思想,還是人才培養模式,都沿襲了普通高校的傳統辦學思路,其根本點是沒有面向市場需求,沒有把就業作為導向。但是民辦高職院校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主要體現在機制的靈活性,可以主動地去適應經濟的變化和社會的需求,擺脫傳統管理教育和傳統服務業觀念的影響,可以根據現代服務業的需求特點來設置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根據自己新的教學體系聘請更多、更優的專職、兼職以及雙師型教師、資深教授[2]。在現代經濟中,服務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例如:上海能否躋身國際化大都市行列,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F在全世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平均水平是66%,而東京、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服務業,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多超過了75%,而上海不到50%;再以服務業人均GDP貢獻來看,紐約和我國香港的分別為7.4萬美元和5.1萬美元,而上海只有8500美元。因此,加快現代服務業,不但對于上海發展四個中心,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而言是刻不容緩的,而且未來幾年內現代服務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將呈現爆發性的增長態勢。由此可見,民辦高職院校實施“校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應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以學生為本,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取得學校、企業與學生“三嬴”的效果;否則,我們民辦高職的學生將面臨失業,甚至長期待業等脫離現代社會發展的嚴重現象。
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和企業深層次參與合作,如果僅僅只是一般性的或是協助性的合作,都將不能持久保持的合作關系,但是以一種互動性的產學合作方式,校企共同實施高等職業教育,以“訂單式”人才培養,才是我們所向往的最終目標。這種深層次的合作,將學生培養全過程的絕大部分內容由學校、企業合作完成,企業成為“育人主體”的一部分;學校主動參與企業發展活動,協助企業完成營造“學習型企業”的任務。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做到校企雙方資源的有效共享。這種形式在一些高職高專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已初見端倪,并賦予了合作雙方更積極、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間。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實施這種形式還只有少數學校,但它無疑會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訂單培養方式的實施。例如:我院與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的合作辦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從2005年6月22日起雙方正式簽署了“錦江之星班”訂單培養協議,該協議就是在互動式的產學合作下成功的案例。
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最大的經濟型酒店連鎖企業,它能從全國現有的經濟型酒店脫穎而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3]:一是,正確的經營管理理念,精心抓好“錦江之星”品牌建設:1.不斷創新,保持“錦江之星”品牌的產品優勢,營造更為人性化、家居感的酒店氛圍;2.不斷強化“錦江之星”的內部管理,努力實現品牌標準化、專業化、網絡化;3.不斷完善“錦江之星”的營銷系統(例如:予訂系統、訂房中心、網站、會員俱樂部和大客戶系統等),增強品牌的市場競爭力;4.不斷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1)宣傳企業文化,弘揚企業精神,進一步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2)堅持“以人為本”,培育“表揚文化”,在“錦江之星大家庭”中,營造團結、文明、和諧、奉獻的良好氛圍;(3)堅持開展讀書活動,爭創“學習型”組織,爭當“學習型”職工;(4)實施“錦江之星”品牌形象工程。)二是,正確的戰略思想和戰略部署:1.抓住歷史機遇,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面向全國,走向國際;2.根據發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時調整公司的管理體制;3.為加快“錦江之星”的發展,積極構建“投資發展”和“品牌輸出”的平臺;4.始終堅持“四個一”的奮斗目標。(即:打造一塊國際化的品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網絡系統。)面對這樣的企業文化,我們的學生被其錄用,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習工作、磨練提高,學校和家長當然放心。
2005年6月,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相關領導發現了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光明的發展前景,瞄準了該企業將于2006年要在全國建立200家連鎖店,2010年達到800-1000家連鎖店的機會,主動出擊,與該企業達成了人才訂單培養協議。黃浦一期的“錦江之星班”學員共40人,分別在上海、無錫、南京、杭州、青島、揚州、常熟、紹興等各大城市的連鎖分店上崗實習,九成學員表現出色,在畢業前已有70%以上的同學愿意并主動提出留在該公司工作,這無疑是成功的第一步,該項目的成功也吸引了《揚子晚報》記者的濃厚興趣和密切關注,并對雙方領導和學員進行了采訪,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在培養過程中,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學院提出“素質加能力加專長”的人才培養觀念,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現代服務業現在和未來發展急需的人才,即:擁有“現代服務業的理念加現代服務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加現代服務業的技術手段加一定的專業外語”這樣的素質和能力,而現有傳統服務業隊伍的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和能力的。根據學院要求,工商管理系的所有老師和學生統一戰略思想,結合企業現代服務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將企業的崗前專業技能培訓和教學環節相穿插,使得學生可以理論實踐相結合,以最佳的狀態去適應陌生的實習工作環境。合作辦學中間,開展過各種形式、各種對象、各種內容的座談會:“學員———學員”、“店經理———學員”、“老師———學員”、“領導———學員”、“領導、老師———學員”,在座談會中,學院要求在該項目執行運作中間要制定師生聯系制度,安排實習帶隊老師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隨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要求以最新鮮、最優質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讓學生專心工作、用心學習?,F在每個學員都能做到以準員工的角色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面對學員的實際情況,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的副總裁俞萌在座談會上這樣說:我們企業和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途徑上是一致的,我們的種子(學員)是好的,我們的土壤(學校)是肥沃的,我們施肥培育的營養(企業的培養環境)是豐富的。因此,錦江之星培養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綜合能力。相隔四個月后,在最后一次總結性的學生座談會上,錦江班的學員都認為在實習鍛煉的過程中很苦、很累,但所有的學員都認為從中受益匪淺,不管是能力、技能、素質、價值觀、甚至做人道理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磨練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最終達到70%以上的簽約率,圓滿而成功的結束了“黃浦一期”錦江班的全部教學課程和培養過程,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嬴的良好效果。
“錦江之星班”是建立在校企相互信任、緊密合作的關系基礎上的,它的誕生為民辦高職院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校企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找到了好途徑。首先,它帶來了南洋人才培養質量觀念的轉變,學院領導對市場意識的增強,更加注重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教學計劃、培訓方案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現代服務業的具體要求設置安排;其次,它就業導向明確,需求方參與程度深,促進了民辦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第三,它促進了人才供需雙方零距離對接,提高了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確切的說應該是簽約率),從而降低成本,減少風險,提高人才配置及利用效率。
“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教育作為培養人的事業,其根本任務是在滿足學生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前提下,更加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我們有信心把這個事業做大做強,把我院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 上一篇:市長在水運發展會講話
- 下一篇:水務局兩型社會建設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