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務如何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
時間:2022-08-02 09:36:11
導語:銀行業務如何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紅色金融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奮斗史??倳浿赋觯航鹑谑菄抑匾暮诵母偁幜?,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黨領導下的金融業具有一定的政治屬性,長期以來金融業始終圍繞黨的事業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經濟建設建功立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建設,金融事業才不會偏離正確的航向,才能更好地服務大局。進入新時代,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本文提出了黨的建設與銀行監管、業務有機融合的六項舉措,意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銀行業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黨建視角分析銀行業亂象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銀行黨建意識不強,存在著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的問題,致使經營發展偏離支持實體經濟的定位,誘發經營亂象,埋下了風險隱患,主要表現為:公司治理與黨建融合不夠,服務實體經濟意識淡薄。黨管金融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政治保障,黨委“掌舵”作用不可替代。從銀行頂層治理架構來看,一些銀行對黨管金融認知模糊,服務實體經濟意識淡薄,對黨委、“”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不明;也有一些銀行黨委作用弱化,民主集中制不健全,甚至長期不召開黨委會;還有部分銀行存在著“關鍵少數”未能履行關鍵職責的問題,一把手以董事長角度謀劃工作多,以黨委書記身份抓黨建少,極個別銀行高管甚至蛻變成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比如,原包商銀行主要黨委負責人依附大股東,演化為內部控制人,最終導致包商銀行破產清算。績效考核與黨建融合不深,服務實體經濟政治定力不夠。從經營決策的傳導路徑來看,一般而言,銀行決策層將任務量化后下達,各經營單位主要圍繞績效考核指標組織經營活動。但由于規劃之時,黨建與支持實體經濟既未能統籌考慮,也未能一體化下達,績效考核在服務實體經濟中難以有效發揮“指揮棒”作用,部分銀行在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沖動下,經營活動只圍著經濟利益“起舞”,熱衷于賺快錢,忽視了穩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等核心目標,經營業績雖然“靚麗”了,初心卻淡了。合規建設與作風建設“兩張皮”,脫離實體經濟的銀行偽創新不斷。合規經營是銀行安身立命之本,守正才能行穩致遠,“三鐵”精神、不做假賬的職業操守是銀行永遠的文化傳承。但部分銀行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未能將紀律規矩挺在前面,作風建設游離于合規建設之外,相關規定印在紙上、貼在墻上,就是不落到行動上,脫離服務實體經濟的“不作為、怠作為、亂作為、偽作為”暗中滋長,偽創新不斷。比如,有的銀行通過資產管理計劃發放信托貸款,違規向房地產企業提供土地出讓金。又如,部分銀行我行我素,不顧監管部門壓降不合規同業業務的要求,非信貸資產余額占比甚至占到了總資產的一半以上。
六舉措促進黨建與銀行業務全面融合
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必須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確保金融改革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在此背景下,需持續探索銀行黨建與業務的融合方式,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將黨建與公司治理融合,確保銀行發展目標與中央決策部署統一。將銀行公司治理與黨的領導有機融合,由黨委統攬全局、把正方向,以“三重一大”議事決策制度為抓手,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開花;在發展戰略上,董事會應圍繞支持實體經濟制定發展戰略,統一銀行發展目標與國家發展戰略,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服務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上有所作為;經營層應及時學習中央方針政策,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銀行天職,確保信貸資金投向與國家政策導向一致。監事會應定期開展信貸資金投向監督,對投向違反監管規定、脫實向虛的行為予以糾偏;駐行紀檢組應履行好監督職能,對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履職不當或履職不到位的情形應采取相應措施。將黨建與戰略執行融合,確保服務實體戰略不偏航。在推進銀行戰略實施過程中,應著力通過加強黨建統一思想、改善作風、提升能力、增強凝聚力,由此對業務產生強大推動力。在總行層面,董事會應發揮好黨委議大事、定政策、把方向、保落實的作用。在分支機構和基層經營單位,從干部隊伍建設、黨員思想建設、黨組織生活等方面,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強化政策執行力。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內控合規部門、人事管理部門的合力,將從嚴管理黨員干部與加強企業員工行為相結合,確保上級部署令行禁止。將回歸本源與績效考核指標融合,抓實抓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銀行在構建績效指標體系的過程中,應從講政治、顧大局、服務實體經濟的高度進行謀劃,使黨建與銀行決策、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從考核指標、任務分解、激勵分配等方面,將中央決策部署細化為業務經營方針和員工行為指南,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推動銀行從粗放型、同質化發展向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轉變,從追求“小而全”向“專而精”轉變。將作風建設與銀行業務能力融合,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當前,部分銀行存在著初心使命意識淡薄、工作作風不扎實、業務能力不精湛等現象,突出表現為服務小微客戶、民營企業意愿不強,更愿意服務大企業大客戶。銀行應將作風建設與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相結合,在此過程中,應深入調查研究新領域、新行業,充分發揮銀行的產品優勢、科技優勢,不斷增強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將意識形態與銀行文化建設融合,全面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對各種政治性、原則性、導向性的問題敢抓敢管,對于各種錯誤思想敢于亮劍。尤其在合規文化方面,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守合規底線,特別應從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不斷完善和修正既有慣性操作。清廉金融文化方面,應合力共建政銀企“清”“親”關系,引導員工將“懂規矩、守紀律”的價值取向內化為自覺行為,建立違反廉潔紀律“雙通報”制度,形成一旦觸犯廉潔紅線政治、經濟、職業、名譽上就會得不償失的文化。將監管理念與黨建融合,馳而不息推動銀行高質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年度監管計劃中,重點聚焦機構信貸資源配置、項目儲備等信貸政策與中央決策部署的一致性;日常非現場監管中,重視機構黨建,特別是關注重要職務和崗位人員的政治立場、政治素質,以及黨風黨紀、廉政等情況,加強對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情況的監測;現場檢查中,注重考察機構意識形態、廉潔文化與內控合規建設的有機融合,促進黨建、廉政建設與企業員工管理、合規文化建設等密切聯系,等等。以高質量的黨建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保持銀行服務實體定力和活力。
作者:喻桂華
- 上一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理論分析
- 下一篇:實體經濟融資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