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小鎮發展戰略分析
時間:2022-05-07 03:06:36
導語:現代農業小鎮發展戰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鄉村振興一直處于國家戰略地位,現代農業發展也是中國農村崛起的唯一路徑。本文試圖從農產品種植、生產、流通、銷售以及產業融合等產業鏈環節分析現代農業提升的路徑,核心內容圍繞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品種選擇、全產品周期的品牌建設、高效低損耗的物流保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渠道模式以及農旅融合的產業鏈延伸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鄉村振興;科技農業;農業品牌;農產品流通;農旅休閑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業中央1號文件也連續17年聚焦三農問題,三農問題一直處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重中之重”的地位。特別是在2020年,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更好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農業經濟的發展核心問題是要從農產品全生命周期來優化,從農產品種植、生產、流通、銷售以及產業融合等產業鏈環節來提升效率、提升品牌、提升價值。
一、匹配市場需求的品種選擇
區域農業產業生產總值的提升需要從根源上增值增效增產,提升農業產值需要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甄選優質品種,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附加值,向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邁進。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目前全球處于“互聯網+”時代背景,可以利用農產品的O2O交易集市、互聯網社區中心、消費大數據平臺以及各類型大數據平臺來搜集大眾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再通過對龐大數據的分析解剖,精確匹配消費者市場真正需求,農戶和工廠將進行定制化種植和生產,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量和銷售額。比如,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健康需求提上新的高度,農產品附加養生功能、有機農產品、生態農產品等將會成為市場需求熱點。選擇匹配環境的優質品種。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質品種的選擇是提升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地政府可以根據邀請農業專業對當地的土壤及環境進行評估,結合消費者需求,篩選出適合當地農業的優質品種,鼓勵農戶種植。如棉核桃(主要的食用核桃)適合種植在山西、河北、陜西、新疆等氣候干燥的一帶。提升農業科研水平。區域政府全力導入農業科研院所作為農業科技發展的創新源,加大當地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在品種/引種方便的研究資金投入,以大片農業生茶基地作為試驗田,成功后擴大量產,爭取做到節水、節肥、節藥和增產。
二、全產品周期的品牌建設
品牌化是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品牌化也有助于區域農業的專業化、產業化,推動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優化。這需要強化品牌宣傳推介,樹立品牌農業良好形象,也需要積極開展品牌評估認定,建立品牌管理制度。品牌宣傳推介。梳理區域農產品的核心優勢,利用網紅直播、社群營銷、農業眾籌等新型推廣渠道進行品牌推廣,目前網紅直播主流平臺包括抖音、小紅書、快手、知乎等。政府可以組織相關免費的直播培訓,以及提供高速網絡支持,幫助農戶開通直播。某些區域當地縣長親自直播,加大的區域品牌知名度推廣力度。綠色優質認證。綠色的、有機的農產品往往具有更高的產品價格和價值,但市場產品魚龍混雜,區域要想持續品牌效應,可申請相關綠色和有機認證。具體可以由相關符合資質的公司根據材料向當地的綠色食品辦公室申請。產品溯源體系建設。農產品從種植到消費者手中會經過眾多流程,確保品牌的建設需要建立嚴格的溯源系統。在農產品種植階段,需要記錄種子、施肥、施藥、生長環境等信息。在農產品加工和制造階段,需要記錄出廠企業、生產過程、生產日期、包裝過程等信息。在倉儲物流階段,需要記錄出發地、目的地、車輛等信息。在線上線下平臺也需要記錄相關的狀態信息??梢酝ㄟ^建立條碼標簽、溯源二維碼等系統方式,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輕易獲取相關信息,安心、放心使用產品。若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嚴格問責相關企業,嚴重者直接列入行業黑名單。當然,溯源系統的建設,需要各種大數據系統的支持。
三、高效低損耗的物流保障
農產品從產地采收或者屠宰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階段都需要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損耗。所以,一個區域的農產品向外推廣,冷鏈物流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保障。建設公共交通體系。首先需要保證區域的公路、鐵路、機場等公共交通體系的建設,公共交通是產品向外運輸的必要途徑。良好的交通體系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也極大地提高消費者消費體驗感。建設冷鏈物流系統。由供銷社出面與兩三家物流企業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整合零散資源降低農村產品運輸成本,再由政府規劃建設冷鏈基礎設施,包括生鮮交易區、冷庫倉儲、汽配服務等功能。建設物流展貿基地。依托區域公共交通體系的完善及物流體系的完善,建設區域的農產品展貿基地,成為區域對外交易的線下公共平臺。市場可以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系統,預測消費趨向。同時也對交易基地、配送中心、中轉中心、進出口等主要環節監管和查驗。
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渠道模式
簡化銷售渠道會極大地降低產品價格,多樣化的銷售推廣區域也能增加產品品牌的曝光度,增加銷售量。目前農產品主要有訂單直供、線上平臺、線下銷售等多種方式。訂單直供。訂單直供是指根據消費者或者采購者的需求來定制化生產加工。合作平臺根據市場消費數據的反饋,預先向農戶下訂單,農戶根據平臺企業的要求種植生產出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產品,合作平臺再對外銷售。該模式的優點是,對于農戶可以有訂單的保障,不愁銷路,但同時價格可能是較為低位。目前一般這樣的合作平臺有以華潤萬家、家樂福為代表的大型商超;以正大、中糧為代表的集團化企業;以盒馬、天天果園為代表的新零售電商。線上銷售。線上銷售的模式很多,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通過直播平臺,直播平臺銷售是目前較為新型的銷售模式,農戶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展示農家產品,觀看短視頻者可以自己下訂單。二是農產品電商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則較為成熟,當地政府可以構建一個農業服務機構,對農戶進行專業的培訓,也對接相關的電商平臺,進行網店銷售。目前比較主流的電商平臺有中糧的我買網、京東的1號生鮮、蘇寧生鮮等。線下銷售。由當地政府或者供銷社,作為對接農戶和商家的中介,產地直供。商家可以是商超,比如華潤萬家、家樂福、發潤發等;也可以是高檔酒店,如希爾頓、錦江國際等;也可以是品牌餐飲店,如小肥羊、海底撈、西貝等;也可以是學校。
五、農旅融合的產業鏈延伸
農業種養殖附加值較低,延長農業產業鏈會極大地增加產品附加值和區域人氣。從農業的縱向延伸來看,農業種養殖線上到研發端延伸、向下到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延伸。從農業的橫向延伸來看,在農業全產業鏈環節中也可以融合旅游業,比如設置農業觀光、農業科普教育、農業互動體驗、美食餐飲、休閑采摘、購物商貿等。農旅融合的核心是在農業基礎上發展旅游,增加農戶收入。
參考文獻:
[1]呂利平,馬占峰.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優化[J].商業經濟研究,2020(5):116-119.
[2]耿秋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視角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2):75.
[3]楊浩軍.農產品綠色供應鏈流通模式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8(3).
[4]李博.電子商務下鄉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22).
[5]陳強,敦帥.分享經濟下農村創新發展模式構建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9(5):114-118.
[6]曹慧,郭永田,劉景景,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31-36.
[7]許泉,萬學遠,張龍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創新[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01-106.
作者:鄒金鳳 單位:上海貴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上一篇:鄉村振興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 下一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邏輯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