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產業集群發展難題

時間:2022-08-23 11:31:42

導語:新經濟下產業集群發展難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下產業集群發展難題

一、西部產業集群發展

(一)西部產業集群化的概念

所謂西部產業集群化是指國家為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而開展的專門針對于西部發展現狀的一系列產業集群化政策與措施,旨在提升西部經濟實力,實現全國東西部地區經濟水平的平衡與共同發展。由于西部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其地區基礎設施較為短缺,社會事業發展速度緩慢,在經濟的模式上還處于較為封閉的落后階段,為此,為提高西部經濟實力,響應國家開發西部的號召,以此實現西部早日復興的計劃,我們必須對西部實行產業集群化發展。

(二)西部產業集群發展現狀概況

隨著國家對西部開發的日益重視與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逐步實施,一代又一代有志人士投身于西部開發建設,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與不斷的奮斗,現在西部地區產業集群化程度已初現成效,一些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較好的區域已經通過將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作為依托的方式,形成了初具產業集群特征的雛形。其中主要代表有: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的旅游產品企業集聚區;陜西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區;新疆克拉瑪依—烏魯木齊石油基地;四川德陽裝備機械產業區;攀枝花—六盤水煤炭—冶金工業基地;貴州—成都—重慶制藥業走廊(其已出現了以中小企業自然集聚而成的制藥企業生產體系與原材料供應體系);內蒙古牛奶產業集群;貴州懷仁、四川瀘州小酒廠集聚區(其主要側重于對釀酒技術、原材料供應方面的開發與生產)。從具體的調查來看,這些西部企業產業的集聚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為未來西部地區大范圍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形成與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意義

1.產業集群有利于強化西部地區經濟特色與優勢。根據西部具體情況與當地經濟發展模式,集群經濟以其內部高度精細化分工與因地制宜的特點,強調的是企業之間的配合與共同發展,它所側重的方向是對企業群體規模與技術、資金等要素的綜合利用,以此建立適合于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企業團體。這一特長極大地有利于對西部地區本地經濟特色與優勢的強化,有利于西部創立出屬于自己的區域品牌,進而實現集群內企業與產品的質量與經濟的提升。

2.產業集群有助于促進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對于地區經濟而言,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其主要發展動力。而產業結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決于當地產業集群化的發展水平,通過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企業專業化基礎上規模報酬的增長,最終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

3.產業集群有助于強化西部區域經濟良性循環。在西部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過程中,關鍵企業是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與引導主體。在區域發展中,關鍵企業可以通過對非核心企業的作用分離,引領配套企業發展,并相應地提高集群內部相關中小型企業配套能力。這也就意味著通過提高區域產業集群化程度,其主體企業可以采用規劃發展、制定相應戰略目標的方式,實現對西部區域經濟良性循環的強化,以此提升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

4.產業集群有利于提高區域內產業間的互動性與關聯性。產業集群,就其實質來看,它是一種集協同合作發展與相互競爭于一體的自組織結構體。一方面,產業集群有助于區域內企業相互之間形成長期穩定、密切聯系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克服組織、生產功能間結構性約束;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集群可以將區域內同類企業聚集到一起,以此加強企業間互動以達到提升產品質量的目標,進而改善產品質量,形成核心的競爭力。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經驗表明,西部通過構建具備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大大提升了區域內相關產業的互動與關聯,進而為企業動態而持久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二、我國西部產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局限

通過之前的研究,我們對西部現如今的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發現,西部產業集群正處于快速發展與不斷推廣繁衍的過程中。但就目前全國集群化發展總體情況而言,我國西部地區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相較于東部地區集群程度而言,還很不成熟,還有很多亟待提高的地方。

(一)西部產業集群發展單一,相互競爭薄弱我國西部產業集群化發展主要的依托為現有的區域資源與原有的產業基礎。在實際運行發展過程中,企業發展主要依賴于政府的引導,通過創新推動、知識溢出、投資促進等東部先進的產業集群方式發展的實例很少,這也就造成了西部產業集群發展過分單一化,相互之間的競爭力薄弱。同時,由于西部地區地理與環境的制約,其產業集群在內部分工協作、技術創新與資源共享技術上還存在很大的缺陷,主導產業配套能力、集群內部分工協作能力較弱,產業鏈還很不完善,造成了西部集群整體市場占有率偏低的現狀。

(二)西部產業集群數量少,集群效應不強西部戰略開發之后,我國西部已經依托于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企業,在地理資源豐富,區域具備較大優勢的地區發展起了部分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但同時我們也發現,西部產業集群還處于初級階段,其數量較少,一般都以零星狀分布于各地。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制造業產業集群在東、西、中部產業集群數量之比為79:9:13。這充分說明了我國西部集群的初級性,遠遠沒能發揮出其產業集群資源集聚、高效發展的集群效應。

(三)產業集群的發展環境制約,國際接軌程度不高在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外界條件的支持極為重要,良好的交通運輸、通信交流與穩定的電力供應能夠極大地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的良好發展與進步。但就目前西部環境與發展軟硬件環境而言,由于西部地理限制與原始經濟水平的影響,其專業市場較為匱乏,區域集群品牌尚未形成,在企業相關機構與部門的教育培訓上投入較少。同時,由于軟硬件綜合條件的弱勢,使得西部在國際上投資發展速度緩慢,在國際上集群產業市場占有率不高,加劇了西部難以獲得集群高速發展的現狀。

(四)西部集群產業內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資源配置低效對于產業集群而言,其最大的經濟效益取決于其專業化分工生產的規模化經濟生產實行力度。就我國西部而言,由于其發展渠道的單一,產業間配套協作能力的低下,造成了我國目前各地區產業結構的雷同。支柱產業集中程度不高的現狀。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由于主導產業鏈條不完善,在集群區域內各企業之間的配套協作關系薄弱,在生產、運輸與營銷的過程中管理力度不到位,資源的配置利用率很低。

三、進一步促進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區域分工機制,實現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根據西部自身發展的特性與本地優勢資源,通過建立區域分工合作的方式,對于原有的優勢企業、龍頭企業加大資金與技術的投入,加以集中重點培養,以此形成優勢產業,進而帶動整個區域內經濟的發展。例如,針對西安、重慶、蘭州等高校集中,科研機構多的地帶,應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發展高新技術的產業集群;對于新疆、內蒙古等畜牧業高度發展的地區,發展形成以農畜產品生產與加工的基地;對于廣西、四川、云南等雨水充沛地帶,發展水果生產產業集群;對于西部原有的能源、石油、化工天然氣工業更應該加以重視,通過在原有生產區域內延長生產鏈的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完善優勢化生產,帶動其他經濟的發展。

(二)堅持對外開放,促進產業集群良性發展在現代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之下,西部地區的發展應該立足于廣闊的國內與國際市場,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下,西部地區應當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向導,積極利用自身特點,參與到國際經濟之中,大力發展具有西部地區特色的產業集群。同時,我們還應積極借鑒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經驗與教訓,摒除以往僅從資本形成方面考慮產業轉移對經濟發展作用的局限,以更為廣泛與全面的角度,把握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重點,通過培養、發展、升級產業集群的方式,充分利用國內與國際資源,實現區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三)加強招商選擇,保障集群質量化發展西部的發展需要招商的支持,在實際實施選擇的時候,我們需要對其招商項目予以仔細的考慮,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利用好全球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吸引瓜果公司與國外著名企業的方式,將高技術、高潛力的加工制造業與研究技術向西部轉移。實現集群意識的強化,轉變傳統保守思想,積極做好與東部產業對接的工作,以此完成對西部開發的任務。

(四)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想要推動西部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實現因地制宜尋求資源發展,我們必須做好西部地區特色產業的推廣與發展工作。要建立健全分工協作體系。就目前具體事例而言,西部一些知名品牌,如“伊利”和“蒙?!?、“紅塔山”等,其產品在某些程度上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與綜合企業競爭力,但從品牌發展而言,其還主要停留于企業品牌初級發展階段。為此,為支持本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集群化轉型,我們需要加快發展與塑造西部地區區域品牌,以此引導企業,促進產業集群內部各企業之間分工合作,實現特色產業優勢發展的目標。

四、結語

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推動西部的發展,實現西部大開發已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與主要目標,而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實現我國經濟整體的復蘇,必須要對西部產業集群化發展予以足夠的認識與重視。西部產業集群化,是推動西部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區域創新、提升西部經濟能源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