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齊早期對壟斷問題的研究
時間:2022-12-20 09:13:53
導語:斯威齊早期對壟斷問題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保羅•斯威齊(1910~2004)是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歐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在斯威齊近半個世紀的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當屬1966年與保羅•巴蘭合著的《壟斷資本》一書,他們在其中提出了一個分析、解釋當時資本主義制度的壟斷資本理論,獲得了巨大的學術反響。另一方面,斯威齊在20世紀30年代在西方經濟學領域也有獨到建樹,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對寡頭壟斷企業的定價問題的研究,由此提出的“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即斯威齊模型)更是成為現今主流微觀經濟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縱觀斯威齊的整個學術生涯,不管他處于何種經濟學立場,對壟斷問題的研究可以說是貫穿始終。對壟斷資本理論、斯威齊模型或者其他重要理論,學界已有較多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關注斯威齊早期對壟斷問題的研究思想,或許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但與他后期的壟斷資本理論對比來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斯威齊的總體經濟思想,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與理論價值。本文將具體梳理和論述斯威齊早期對壟斷方面多個問題的研究,主要涉及三部分內容,接下來一一展開分析。
二、斯威齊早期壟斷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資本主義聯合。首先要指出的是,斯威齊所稱的資本主義聯合,是以英國達勒姆和諾森伯蘭這兩大產煤地區的煤炭生產企業在1550~1850年間的壟斷歷史為研究對象,事實上指的就是壟斷現象最早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即卡特爾。因此,斯威齊首先是對卡特爾這種特定的壟斷形式進行了分析,論述了它的本質屬性和有利于其發展壯大的各種條件。斯威齊認為,對利潤或利潤率的不懈追求已經逐步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最主要因素,而這一點被當時經濟學的主流理論所忽視了。新古典主義認為,在完全競爭市場狀態下,制約企業獲取利潤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市場內部現存的所有企業會為了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而相互競爭,這將導致價格水平的降低;二是它們也會為了所有可能的生產方式而相互競爭,而這將導致生產成本的提高;最后,如果依然能夠獲得利潤,那么新的企業進入將加強競爭程度,最終導致利潤為零的均衡狀態。反之斯威齊則指出,能夠維持企業利潤率的因素包括:首先,現存的所有生產企業可能會聯合起來,這將減弱他們為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以及所有可能的生產方式而進行競爭的激烈程度,并能有效的阻止其他競爭者進入該市場;其次,市場本身可能會突然擴張,這將減輕或者抵消影響價格水平的那些競爭因素;最后,所有可能的生產方式同樣可能會突然增加,這也將減輕或者抵消影響成本水平的競爭因素。對于企業本身來說,為了保持利潤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聯合起來。因此斯威齊認為,資本主義聯合即卡特爾的本質屬性或者說其追求的本質目標就在于:保持當前的價格水平并限制其生產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水平;以及限制并阻止其他新企業的進入。而這事實上就是之后不完全競爭理論所指的對壟斷利潤的本質追求。此外,斯威齊將有利于資本主義聯合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歸為三類,分別是自然條件、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其中,自然條件一般地是指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等條件,它們在一定程度內決定了商品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位置和程度,這一點特別地表現在原材料商品市場方面。技術條件是指主要運用在資本主義生產和流通領域內的各種技術手段和方式,它直接決定了潛在生產領域的規模和市場規模的大小,還決定了最佳生產單位(企業)的大小。斯威齊認為,較大的最佳生產單位往往意味著較少的生產廠商,這就毫無疑問地有助于企業的聯合,更不用說企業本身就有聯合起來限制產量的需求,因此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社會條件的涵蓋范圍則較廣,但斯威齊認為其中最需要強調的是以下幾種:人口數量及其分布、生活標準、法律體系和有關政府當局的態度。其中前兩個條件被斯威齊稱之為經濟條件,主要取決于實際生產數量、生產領域和市場規模的大??;后兩個條件則被統稱為政治條件,主流的法律體系決定了企業聯合不同類型的組織形式,而在該法律體系下的政府也會采取相應的支持或反對態度。斯威齊認為,政治條件對企業聯合的重要性是與自然、技術以及經濟條件的具體狀況密切相關的。(二)壟斷的定義及其推論。斯威齊從有關壟斷的經濟學分析的實質出發,對壟斷本身做了一個本質定義的規定,并從中得出了理論性推論。他認為,當某個生產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即獨立于給定價格,又獨立于所獲利潤或損失時,就說明這個市場中存在完全壟斷。具體來說,斯威齊認為,如果需求曲線不能滿足獨立于給定價格水平的條件,那么曲線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經驗意義,即便這種需求曲線本身在邏輯上是明確存在的。也就是說,如果其他條件保持不變,仍然可以得到產品在不同價格水平下所面臨的需求數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價格水平的實際變動往往是伴隨著周圍其他條件的變化,這樣需求曲線本身就無法說明問題了。因此第一個條件的存在就將這種情況排除在了壟斷問題之外。另一方面,當需求曲線獨立于利潤或虧損時,說明了任何程度的利潤水平都不能夠有效地吸引其他廠商提供替代商品,而這將影響已有商品的需求問題。最終在這兩個條件下,該完全壟斷廠商是有效地孤立于其他廠商的;壟斷均衡是可以通過自身得到檢驗的;以及是不涉及“群體”均衡問題的。斯威齊從上述完全壟斷的定義中引申出兩點推論。其中的推論一是指,當生產廠商的需求曲線獨立于價格,但不獨立于利潤時,該廠商的某些幅度的利潤(或虧損)會引起其他競爭者或多或少的提供(或撤回)已有產品的完全替代品。推論二是指,反過來當需求曲線獨立于利潤,但不獨立于價格水平時,至少在基于馬歇爾理論框架的一般意義上,需求曲線就不再是一個有用的分析工具了。斯威齊認為,在這兩種推論的情況下,“群體”均衡的問題就明顯地體現出來,單獨的生產廠商已經不能完全的孤立于它周圍的競爭環境之中了。推論一所描述的情形可以看作是壟斷競爭市場,而推論二的情形則屬于雙寡頭壟斷市場。此外,斯威齊認為,這兩種推論的理論分析與愛德華•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最后還有一種情況是,生產廠商的需求曲線即不獨立于給定價格,也不獨立于所獲利潤,而這在現實經濟中才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斯威齊認為這種情況大概等同于張伯倫所提出的“寡頭壟斷競爭”,不過它并不損害重要理論研究中有關價值的定義。(三)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壟斷與競爭。除了對壟斷的特定形式和定義的理論研究之外,斯威齊認為,有必要對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壟斷與競爭的關系問題做一個整體的、歷史性的研究。這有助于探究資本主義體系的內在邏輯,以及其中內生的各種可變要素的相互關系,并能合理構想未來的發展情景。具體來說,最早在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意識形態框架之中,資本主義首先是作為一種經濟性質的力量存在的,后來才發展出自身獨立于封建主義的制度和意識形態,而它的影響范圍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資本主義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并最終取代了封建主義。發生在17~18世紀的這個取代過程中的關鍵部分就在于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為資本主義的發展保駕護航。斯威齊認為,這一中央政府的唯一可能的形式就是君主制,這對于早期商業資本主義在封建時代的崛起也特別有幫助。與此同時,對于壟斷和特權的許可和支持也是這一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事實上中央政府的權力很大一部分就來自于對壟斷許可權的分配,同時壟斷本身也強有力地幫助了本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因此斯威齊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從根本上來說是從壟斷和國家干預主義的搖籃中發展起來的。但是,逐漸發展起來的資產階級變得越來越強大和有自信,最終采取行動推翻了當時的君主制政府,并成功獲得了與其經濟權力相匹配的政治權力。隨之而來的是產生了一種反對任何特權的思想意識形態,君主制政府的所有影響都被消除了,因此對壟斷的支持也自然就削弱了。同時,企業家精神的發展和流通方式的穩步改進擴大了市場和原材料產地的規模,同時工業技術的發展為快速積累的資本投資提供了新的去向。因此從政治和經濟的兩個方面都不再支持壟斷的發展,自由貿易、自由競爭和放任自由的“古典”時代來臨了。就經濟學的理論研究而言,19世紀內的最偉大經濟學家們基本沒有討論壟斷的問題,他們認為這對于資本主義制度而言是不重要的。對此斯威齊認為這毫不令人意外,但是在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手中已經蘊含著未來壟斷發展的種子。事實上,在1850年之后,機器技術、大規模生產和現代公司制度變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主導因素。大規模生產的逐步擴張使得壟斷變得既簡單又有充分的吸引力,而關于這一意義的重要性被市場和原材料產地的擴大所掩蓋了。當進一步的擴大無力為繼時,生產能力超出市場所需的趨勢也就成為了絕對的本質因素。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可避免,資產階級政府在威脅來臨之前匆忙采取措施,去營救整個資本主義體系。斯威齊認為,如果國家支持壟斷的政策措施出臺的很慢,這只是因為自由競爭的意識形態太根深蒂固了。事實上解決方案是很明顯的:對內加強對壟斷的培育和支持,并采取為對外擴張服務的各種專制政策,以此為進一步的投資提供出路。當時激進的帝國主義正是這種解決方案的直接后果。因此,斯威齊對于資本主義的未來展望是悲觀的,他最終認為,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壟斷、更多的專制和更多的帝國主義擴張,世界大戰是不可避免,資本主義制度難以永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資本主義聯合、壟斷的定義及推論,以及歷史進程中的壟斷與競爭這三個角度詳細論述研究了斯威齊的早期壟斷思想。事實上,筆者曾把斯威齊的整體經濟思想分為三個時期,其中從1934年發表第一篇學術論文,到1942年出版《資本主義發展論》被視為是第一個時期———“經濟思想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斯威齊經歷了經濟思想的一個大的轉變,即從主流經濟學領域轉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斯威齊停留在主流經濟學領域的時間并不長,但以斯威齊模型以及上文所論述的早期壟斷問題研究為代表,他對當時的主流經濟學發展做出了較有影響力的貢獻。另一方面,斯威齊的早期壟斷問題研究,包括其中對于經濟研究中的“歷史”要素的重視,還影響了他之后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思路與范疇,是其壟斷資本理論等研究成果的前兆,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值得重視、學習與借鑒。
作者:張維昊 單位:中共濟南市委黨校
- 上一篇:大學生網貸問題及對策研究
- 下一篇:老工業基地人才流失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