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特征與趨勢研究

時間:2022-07-15 10:49:14

導語: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特征與趨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特征與趨勢研究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網絡文化的繁榮,并促進網絡文化消費不斷增長。在網絡文化消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學生,由于缺乏鑒別不同網絡文化的能力和極力追求個性的群體特征,呈現出普遍性、享樂偏好為主和盲目不理性的特征,有向過度化、無序化消費發展的趨勢。從消費特征和發展趨勢預測兩方面對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進行分析,探究改善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行為中不良現象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網絡文化消費;大學生;特征;發展趨勢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突破和信息交互向縱深發展,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基于信息傳遞所衍生的文化活動及其內涵的文化觀念和文化活動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和普及化的趨勢[1],同時帶來呈定量增長的網絡文化消費。大學生作為消費主體,在消費過程中具有與其主體特征相應的不合理現象。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養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的要求。目前,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中的不合理現象亟待解決。經營者、政府、高校在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中扮演著提供者、監督者、教育者等不同角色,應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消費觀。

1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特征

1.1消費主體覆蓋范圍廣,普及化程度高。網絡科技蓬勃發展,網絡使用日漸普及,我國網民數量逐年大幅度增長。當前大學生群體主要是“00后”和“95后”,一度被稱為互聯網的“土著居民”,他們的成長伴隨著網絡文化活動、形式不斷發展。網絡文化使文化觀念和消費觀念受到巨大沖擊。大學生在網絡文化消費主體中具有數量多、占比大、覆蓋范圍廣的特點。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文統稱《報告》)數據顯示[2],截至2019年6月,24.6%的網民年齡在20~29歲之間,是不同年齡階段占比最大的。據網絡用戶職業結構分析,學生占比最大,為26.0%??梢姡髮W生群體的網絡使用率高,已成為互聯網用戶大軍,加之大學生學習能力強,對多媒體運用技能熟練,青年群體成為網絡文化的主體。1.2消費傾向以娛樂居多,個人化特質突顯。近年來,網絡文化形式不斷派生,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下載量激增,微博、微信、soul等社交軟件風靡,晉江文學等網絡小說點擊率不斷增長,以及線上影視平臺付費資源開通等多種網絡文化新消費方式開發,使得溝通交流、娛樂消遣在網絡文化消費中占據主導地位。據《報告》顯示,當今在線音樂用戶占總體網絡用戶的71.1%,網絡文學用戶占57.8%,網絡視頻占88.8%,由此可見,視聽享受和個人消遣成為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首要選擇。大學生由于課余時間充裕、課業任務繁雜,通過網絡文化消費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心靈慰藉和精神放松[3]。1.3消費心理尚存在缺陷,盲目跟風現象明顯。數據的自由化,造成了各種思想融匯,這其中不免有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健康思想糅雜在網絡文化產品中,沖擊著大學生尚未成熟的價值觀,從而出現“亂買亂論”的不良消費現象。如大學生進入“YouTube”等國內禁止的網站,瀏覽外國影視文化或娛樂新聞,致使大學生思想受到西方自由放縱、暴力、炫富等不良思想的影響[4]。同時,因為大學生之間的同質性,會導致“一人消費帶動群體消費”的現象,如網絡游戲的風靡、對流量明星龐大消費數額等網絡文化消費現狀,都顯示出當前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中的不理性心理。

2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趨勢及原因分析

2.1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趨勢分析。2.1.1網絡文化消費有過度化趨勢。信息技術革命下,網絡技術不斷突破已然成為必然趨勢,網絡文化活動和文化方式終將實現全覆蓋,即每一位網絡用戶都將在網絡文化中找到個人的興趣歸屬。據《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互聯網應用在通信、娛樂、支付等方面增長超過5%,2017年和2018年增長在15%以內,呈整體上升趨勢。大學生在網絡游戲充值、視頻網站消費、直播打賞等娛樂消遣中花費較大,平均上網時長不斷增加,出現了熬夜打游戲猝死等不良事件。為此高校課堂設置了“手機袋”,校園出現“不要讓手機束縛掌握命運的雙手”標語等,顯示出網絡文化消費有阻礙大學生正常生活學習的傾向[5]。2.1.2網絡文化消費無序化隱患不斷增長。當一個新的網絡文化活動出現后,帶來的反響總是呈現雙重性。網貸難以償還、在網絡平臺上發表和散布謠言、瀏覽涉黃涉暴網站、交友軟件上騙子花式偽裝等網絡文化消費隱患增加,使大學生受到金錢損失和精神打擊。2.2原因分析。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大幅度增長和無序化已有長期發展趨向,究其原因,與網絡文化自身特征和大學生群體特性有關。以無界限、快交往、可選擇為特質的網絡文化,滿足了大學生精神空虛和思想交流的需求,又因網上支付方式便捷化、碎片化,使定量增長的網絡文化消費在大學生群體中呈爆發式增長。享受著網絡文化的便捷,加之追求前衛和個性的消費觀念,處于價值觀構筑過渡期的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認知和辨別能力,使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不理智和無序化成為可能。

3促使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正向發展的舉措

為了使大學生形成合理的網絡文化消費觀,積極健康地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文化生活,以特征和發展趨向為據進行剖析,從經營者、政府、高校等不同主體提出合力構筑良好的網絡文化環境的措施[6-7]。3.1經營者:自我管控的提供者。網絡文化經營主體是網絡文化的提供者,要保證網絡文化從產生到傳播環節都處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內,截斷不良網絡文化增長的渠道。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標尺開展經營活動,對內督導監管工作毫不松懈,應實時監控合約主播的直播內容,一旦發現傳播不健康思想則立即給予警告或開除。增強承擔建設時代青年思想文化的責任感,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做合格的經營主體,提供優秀網絡文化產品。3.2政府:嚴厲高效的監督者。為了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發展空間,規避網絡文化消費的無序性,相關網絡安全監管部門需要秉持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文化理念,依法有序地對網絡文化發展進行監管。構建網絡文化監管法律體系,規范網絡文化企業經營規則,建立監督問責制度。嚴厲打擊取締非法網站,利用網絡技術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線上監測,對各大社交娛樂平臺進行實時監控[8]。一旦發現非法不良網絡文化要馬上反應、立刻糾正,為網絡文化發展創造安全可靠的空間,做好網絡文化消費的基礎保障,為無序走向有序提供可能。3.3高校:直面主體的教育者。高校作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陣地,應直面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中缺陷,要有警覺、有針對、有方法地開展正確的網絡文化消費觀教育[9]。課堂上,在思政教育課中加強正確網絡文化消費知識教育,提高大學生區分不同網絡文化的素養。課堂外,組織網絡消費防詐、防騙知識宣講,以院系為面、以班級為點開展“樹立正確的網絡文化消費觀”主題教育;圍繞寢室開展“解放雙手”“寢室無游戲時間”等活動,利用學生社團宣傳合理的網絡文化消費,修正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盲目性,促進網絡文化消費適度發展[10]。

作者:盛小芳 袁唯人 許承景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