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試析論文

時間:2022-02-12 02:15:00

導語: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試析論文

一、循環經濟的基本概述

(一)循環經濟的基本含義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利用”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以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達到實現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這種新的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從長遠來看,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實現途徑。它要求遵循生態學規律和經濟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利用”為原則發展經濟,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以期建立與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相協調的生態型社會經濟系統。

(二)循環經濟的3R原則

減量化原則,屬于源頭控制,旨在源頭減少投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流量,堅持生產和資源節約并重,實現資源和污染物排放的源削減。在生產領域,減量化原則常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節能、節材、節約資源及節約土地,所生產產品的體積小型化和輕型化,并要求產品包裝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以及產品功能增大化,從而達到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目的。在消費領域,減量化原則要求改變消費至上的生活方式,推崇政府綠色采購、倡導適度消費和綠色消費,反對使用一次性用品。

再使用原則,屬于過程控制,目的是提高產品和資源的利用效率,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防止物品過早的成為廢物。在生產領域,要求按照生態設計的理念來設計使用標準尺寸的零部件,以便于維修和升級替換,從而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在消費領域,提倡消費者購買耐用的商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強調通過強化服務等手段,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而減少廢棄。

再循環利用原則是循環經濟運行應遵循的第三原則,屬于終端控制,目的是使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通過“資源化”的手段,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將其再加工為可重新使用的原材料或產品,使其重新返回到生產和消費領域。

(三)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

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是到2010年,力爭建立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力爭重點行業資源生產力和資源利用效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資源生產力、較低污染排放的清潔生產企業,對重點領域要建立完善資源合理利用的體系和機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工業園區和農業園區,以及資源節約型城市。

二、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

進入2004年,發展循環經濟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項國策,社會各界對此給予了空前的關注,不僅理論性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現,各項實踐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1.大量的企業已經加入到清潔生產的行列。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在20多個?。▍^、市)的20多個行業、400多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計,建立了20個行業或地方的清潔生產中心。另外1萬多人參加了不同類型的清潔生產培訓班,50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幾百種產品獲得了環境標志。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是國際上公認的清潔生產搞得最好的國家。

2.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得到不斷加強。所謂的“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就是指在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或開發區,根據生態學的原理組織企業生產,建立企業間的經濟循環利用關系,使得一個企業的“廢料”變成另一個企業的原材料,盡可能減少廢氣物和污染的排放,甚至“零排放”。2004年4月,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在天津開發區落戶。在獲得一定的經驗之后,這種實驗將陸續在全國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進行。

3.生態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發展生態農業的口號在中國提出的時間較早,并且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積極響應。從20世紀90年代起,農業部在全國批準了兩批各51個生態農業示范縣。經過積極地探索,中國已在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領域總結出了上百種生態農業模式。

4.區域層次上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已經展開,各地在試點過程中統一部署,做好了規劃。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遼寧省和山東省。遼寧省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到老工業基地的結構調整中。按照循環經濟的三大原則,制定和實施一整套法律和經濟政策體系,在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城市和產業等多個層面同時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力爭在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山東省從點(企業層面)、線(行業層面)、面(社會層面)多層次、全方位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組織實施“613工程”,即抓好煤炭、建材、發電、輕工、化工和冶金等6個重點行業,10個循環型企業,300個循環經濟骨干企業的發展。

5.開始嘗試排污權交易。從經濟學角度來解釋,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將企業和個人對環境保護的外部效益內部化了。誰對環境造成了污染,誰就要為此付出相應代價。在這種情況下,“排污權”成為了一種可以進行交易的商品。在政府對污染排放進行總量限定的情況下,污染排放量大的企業可以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業購買排放指標。通過這種市場自動調節的方式,污染排放量大的企業就將逐漸被淘汰,注重環保和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將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2003年南京下關電場與江蘇太倉港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簽署了中國第一個二氧化硫排放權協議,后者以每年170萬元的價格從前者手中購買了17000噸的排放指標,合同時效期為三年。

(二)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已經取得了一些明顯的宏觀經濟效益,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仍處于理念倡導、早期摸索以及局部實驗示范階段,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仍需引起我們的重視。主要問題還在于中國循環經濟的立法工作嚴重滯后。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專門的全國性的循環經濟法律。雖然現有的相關法律已經包含了循環經濟的萌芽,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棄物處理法》等都有涉及。

三、推進中國循環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措施

(一)加強立法和執法工作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先決條件,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才能把循環經濟發展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循環經濟的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明確政府、企業、社區和公民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責任和義務,并建立有效的執法監督機制,確保法律的有效性和嚴肅性。(1)吸收和借鑒國際先進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做到有法可依。(2)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規范管理的軌道,做到有法必依。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做到執法必嚴。(3)加大環保產品的質量管理和監督檢查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者及時曝光并給予相應的制裁,做到違法必究。

據悉,中國正在加快《循環經濟促進法》的立法進程,并抓緊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項法律?!爸袊h經濟發展論壇2004年年會上海宣言”指出,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

(二)政策引導與經濟激勵并行

環保產業在中國尚屬新興產業,所占市場比例很小,需要政府采取對策積極扶持發展。政府應大力宣傳,多方籌集資金,增大對環保產業和城市環?;A設施的投資力度,同時,通過政策和經濟等手段培育有助于環保產業成長的市場條件,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向環保產業的方向轉移。就目前中國相關政策的建設情況來看,在基本法出臺之前,國務院在2005年的《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可以暫時作為指導中國目前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政策,其他還有一些相關政策對循環經濟發展也較為有利。

(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

中國人均耕地和水資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后每年還有大量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必須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對農產品及其副產品加工企業的支持,實現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減少對耕地、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同時要扶持生態農業的發展,農副產品要在“吃干榨凈”之后回歸大地,建立循環的生物鏈。對第二產業要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要求,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排污少的項目,依法淘汰那些技術落后、浪費資源、污染嚴重、沒有市場、治理無望的生產工藝、設備和企業,減輕工業污染負荷,緩解結構性污染問題。對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靠智力和人力資源,極少造成環境污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中國今后一個時期吸收新成長的勞動力、轉移農業勞動力的主要領域。合理布局,要考慮城市的發展規劃、人口分布、環境容量和總量控制等綜合因素,從區域污染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合理的布局,凡排放污染物的工業、交通、城市公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環境監測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要給以經濟處罰,并限期治理;對群眾意見大,影響人民生活的,要實行關、停、并、轉、遷,嚴格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四)環保部門應充分發揮“指導、監督、推動、服務”的作用

1.指導。就是指導循環經濟的發展,首先要抓好循環經濟規劃的編制,通過指導循環經濟試點規劃的編制來發揮作用。環保部門要指導發展循環經濟有積極性的地區、企業、園區等,并組織專家隊伍,結合當地的環境和經濟狀況,因地制宜地編制本地區、本企業、本園區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生態產業鏈的發展納入規劃,形成可實施的項目。其次要做好宣傳工作,正確引導輿論,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宣傳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迫切性,介紹國內外循環經濟動態等。

2.監督。環保部門作為一個執法監督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逐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同時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保障這些責任制度得以有效實施。

3.推進。環保部門要繼續穩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試點面除了現有的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園區的示范以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廢棄物,包括廢包裝、廢塑料、廢舊家電、廚余垃圾、廢舊汽車等重要的生活、工業廢物,開展回收、拆解、循環利用、最終處置的全過程示范試點。通過這些試點工作,推進全社會循環經濟的建設。

4.服務。各地環保部門應組織開展循環經濟的科學研究,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組織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咨詢服務隊伍,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科研和服務機構及社會各界的科研力量,開展循環經濟的信息、咨詢等技術服務工作。

5.切實有效地加強企業行為的轉變

首先,企業要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方式,使各種資源能夠有效地被循環利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生態效益。傳統工業生產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在循環經濟條件下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利用可循環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使生產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利用高科技,以知識投入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統一,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其次,企業的其他行為,包括經營目標、經營思想理念、環境管理方式等也應有較大的轉變:(1)企業在選擇商品生產技術時,應考慮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選用生產原料和產品制造過程中,應符合環保標準;(2)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包裝裝潢設計時,應盡量降低商品包裝或商品使用的殘余物,以減少商品對環境的污染;(3)企業應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廢物回收體制。

(六)積極倡導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的含義有: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食品(如無公害蔬菜、瓜果等);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廢棄物的處置,不要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消費者應轉變消費觀念,注重環保,節約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綠色消費觀和綠色消費行為將導致人類的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革,消費結構的改變必將導致社會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質量的調整和升級,形成綠色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從而推動循環濟的發展。在此筆者認為,政府和環保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劃分標準,這樣既方便我們消費者正確有效地處理各種生活廢棄物,增強環保意識;又能提高環保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避免了工作因疏忽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環境的二次污染。

(七)密切加強國際間的相互合作

綜上所述,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雖然在中國提出的時間較早,但現在仍處于早期探索和局部實驗階段,所以要實現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降低廢棄物的排放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正確措施,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實踐、公眾參與的機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宏偉目標,仍需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所以筆者認為,只有各級政府、各個企業、每個消費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中國循環經濟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從而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汝雄,王建基.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環境保護,2000,(11):29-30.

[2]左鐵鏞.關于循環經濟的思考[N].經濟日報,2005-12-16(5).

[3]肖利平,姚詠梅.循環經濟——中國可持續發展新引擎[J].中外企業文化,2005,(10):6-9.

[4]任勇,陳燕平,周國梅,馮東方.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5):137-142.

[5]王輝,鄭祥民,劉飛.不同行為主體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努力途徑[J]環境保護,2005,(1):54-60.

[6]雷育武.環保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J]環境保護,1993,(11):47-13.

[7]任勇,李華友,周國梅,陳賽.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與法律體系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5):131-136.

[8]李兆前.樹立循環經濟模式落實科學的發展觀[J].環境保護,2004,(7):45-47.

摘要:目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資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高排放實現的,并且這種現狀仍在惡化,已經日益明顯地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針對這種狀況,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目前有效解決中國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矛盾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