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旅游業循環經濟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9 10:51:00
導語: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旅游業循環經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旅游業發達,但同時其生態環境也十分脆弱,因此發展旅游業循環經濟是其必然選擇。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參照九寨環線上立地類型、森林植被、林業發展水平及社會經濟情況,提出了九環線生態建設的分類界定及采用分區治理的循環經濟建設模式。
[論文關鍵詞]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旅游業循環經濟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行為和社會活動,對促進旅游地經濟繁榮、文化交流、提供就業機會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優良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是旅游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根基。然而,在旅游規劃、建設與消費過程中,因缺乏科學指導盲目開發、管理不當等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破壞了旅游資源的永續性,影響到旅游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長江上游的大九寨環線擁有重要的旅游資源,擁有聞名世界的九寨溝、黃龍等自然風景區,每年要接待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旅游者,在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由于活動人員眾多,也帶來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本文試圖將循環經濟理念應用到旅游業中,探討旅游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實現長江上游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整個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
一、旅游業循環經濟的特點
1.循環經濟的內涵。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循環利用來實現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特征是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由于四川經濟相對落后,經濟發展任務非常繁重,資源和環境壓力巨大,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因此眾多的專家提出了四川發展循環經濟應根據自身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特點,按照循環經濟所遵循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從資源開采、資源消耗、廢棄物產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社會消費等環節著手,抓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大力推行節能、節水、節料、節地,推行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并提出了企業、產業園區、城市和區域等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但把旅游業作為循環經濟研究內容的還不多見。
2.旅游業循環經濟的特點。旅游業循環經濟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是循環經濟思想與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旅游業中的具體體現。從旅游產業這個角度來看,旅游業循環經濟主要是指根據執行服務來創造價值的第三產業的特點從旅游服務產品與設施的設計與開發,到整個旅游過程,都要考慮消除或使之盡可能地減少旅游企業、旅游者對旅游環境的直接與間接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循環經濟嚴格遵循著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的“3R原則”,運用生態學規律指導一切旅游經濟活動,在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活動中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以達到“合理開采、高效利用,最低污染”的目的,把旅游業清潔生產、旅游資源綜合利用、旅游產品的生態設計和旅游者的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從而使旅游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旅游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來。
二、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的旅游環境
四川作為一個資源大省,建設企業循環經濟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時四川也是一個旅游大省,特別是長江上游的大九寨環線,是以成都-都江堰-汶川-松潘-九寨溝為西線和成都-綿陽-江油-平武-九寨溝為東線的環形旅游線組成的地帶,大九寨環線上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色彩多樣、層次分明的森林景觀;同時,大九寨環線上人文古跡眾多,有唐朝詩仙李白的故里,三國時期蜀漢遺跡富樂堂、西蜀子云亭和大司馬蔣琬墓地,深山宮殿報恩寺等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為發展觀光旅游業,培育第三產業,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吸引了眾多的國際與國內游客。但是,由于大九寨環線上人口密度大,經濟活動頻繁,水土流失嚴重,部分地區生態仍十分脆弱,大氣和水質等環境污染問題在整體得到改善的同時,部分地區生態問題也顯得日益嚴重。這些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對九環線經濟發展的制約和影響加劇,而且也對三峽庫區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和影響。其次,大九寨環線上生態建設也面臨著提升生態建設效益等深層次的問題,面臨著解決生態建設與增加生物多樣性、發展地方經濟及生態系統的維護等結構性矛盾。為了保持該地區生態建設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推行旅游業循環經濟模式就顯得尤為必要。
三、長江上游大九寨環線旅游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旅游循環經濟模式是整個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的核心和目標所在。要按照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文化經濟學的原理與方法,充分發揮知識經濟、體驗經濟、技術經濟的作用,協調旅游生產與消費,協調區域內的農業生態化、工業生態化、城鄉生態化等,嚴格按循環經濟理念進行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循環利用,保護資源和環境,樹立旅游循環經濟發展的新理念,構建旅游循環經濟發展運行的系統模式,以保證旅游業科學、有效地發展。
由于九環線地處長江上游,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生態條件脆弱,面臨著開發與保護、鞏固與發展的雙重任務。在幾千年來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環境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人們認識到生態就是現實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只有實現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類社會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對一個地區來說也是如此。要實現九環線區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生態優先,以生態建設為主,依托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綠色通道建設和生態城市建設等生態工程,逐步恢復森林景觀,培育森林特色資源,優化森林的各種效益。建成九寨環線“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綠,秋天一山果,四季有景觀”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要在保護好現有生態資源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好生態,增加植被,提高植被質量,同時要治理好污染,通過構建景區特色,把文化、景觀、娛樂融為一體,形成具有九寨環線特色的旅游文化。公務員之家
九寨環線上地域遼闊,動、植物種類繁多,立地類型多樣,具有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因此在構建其旅游業循環經濟模式時不能搞一刀切,必須采用分區治理的方法。根據九寨環線上立地類型、森林植被、林業發展水平及社會經濟情況,九環線生態建設的分類界定及循環經濟建設模式為:
- 上一篇:發展循環經濟示范區選擇研究論文
- 下一篇:主持人現場即興口語表達的特殊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