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下的循環經濟論文

時間:2022-10-15 02:51:09

導語:公眾參與下的循環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眾參與下的循環經濟論文

1研究區概況

自《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實施以來,甘肅省實施的節能計劃改造財政獎勵項目和中央預算內資源節約以及環境保護項目每年產生經濟效益22.5億元,節能1.94×106t標準煤,節水5.57×107t,綜合利用各種固體廢渣7.9×106t[12]。

2研究方法

調查采用問卷法、隨機抽樣形式進行。問卷的編寫是以蘭州市為例,在查閱已有資料、咨詢專家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形成,涵括了5項內容:個人情況、對循環經濟的了解程度、公眾獲取循環經濟知識的途徑,政府對循環經濟的重視程度、政府部門對公眾綠色消費的引導分析。

2.1調查問卷的發放與收回

本次問卷調查從2012年5月上旬開始到11月中旬結束,對蘭州市高校、社區、企業、車場及其他人口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內各類人群進行隨機調查。為提高問卷調查的客觀真實性,此次問卷調查采用未記名的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出共眾參與意識的真實狀態。在隨機發放的300份調查問卷中,回收了289份,回收率為96.33%,其中有效問卷285份,有效率達95%,符合問卷調查的基本條件。有效信息錄入后,使用軟件Excel、spass進行分析處理,統計指標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和比率等。

2.2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被調查者性別比例大致相當,男性占52.98%,女性占47.02%。年齡結構相對合理,18歲以下的占8.07%,19~35歲之間的占57.89%,是調查對象的主要年齡段;36~50歲的所占比例為19.65%,51~65歲的占10.18%,65歲以上的占4.21%。在職業上,公務員和企事業干部占7.37%,學生占27.37%,是所占比例最多的人群,企業員工占15.44%,農民工占10.88%,企業管理人員占3.16%,教師及科技工作者占8.07%,離退休人員占3.86%,自由職業者占10.18%,其他占13.68%。從學歷看,小學占6.67%,初中占16.49%,高中占18.25%,大學占49.82%,研究生及以上占3.16%,其他文化程度的占5.61%。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結果分析

3.1對甘肅省循環經濟發展相關知識的認識

從問卷中可看出,有65.32%的調查者聽說過循環經濟,未聽說過循環經濟比例為34.68%;對于“綠色消費”概念有62.46%的人勾選“聽說過”,有37.54%的人選擇“沒有聽說過”;就“清潔生產”一詞而言,70.53%的選擇“聽說過”,29.47%的人選擇“沒聽說過”;對于“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這一概念,有50.88%的人“聽說過”。問卷表明聽說循環經濟的人占較大比例。而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作用,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5個問題,表1為統計結果。從表中可看出75%的人對循環經濟的作用都看好(包括看好和很看好),說明公眾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作用比較認可。在本次調查中,當問及“甘肅省循環經濟發展是否在進步”,有40.00%的人選擇了“進步”,有4.91%、24.56%的人分別選擇了“沒進步”和“不確定”,說明公眾對甘肅省循環經濟的發展趨勢了解不多,還需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工作;對“甘肅省自然資源是否充分利用”的調查中,有63.51%的人選擇了“利用少部分”;在“甘肅省的環境質量處在全國的什么位置”中,81.40%的人選擇了“處在平均水平較低的位置”,對這點的認識還是比較準確。通過對不同類別人群(了解循環經濟、聽說過循環經濟和未聽說過循環經濟)對參與循環經濟相關活動(非常愿意、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愿意和完全不愿意)分析并進行卡方檢驗,卡方值為27.14,顯著性為0.0001,說明居民對循環經濟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參與循環經濟的相關活動。

3.2公眾對參與循環經濟的認識分析

公眾參與循環經濟認識的題目設計了3道題(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認為個人參與循環經濟對其“影響較小”、“影響很小”和“沒有影響”的人數比例為92.64%,普遍認為對循環經濟影響最大的為政府部門,其中選擇“影響較大”和“影響很大”的人數比例為85.97%。這表明甘肅省公眾自覺參與循環經濟的意識相對不高,公眾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意識和產品循環利用的觀念尚未普遍形成,且對政府、企業的依賴性較強。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國循環經濟建設中,公眾參與行動的開展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完成的。還有公眾認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和承擔環境保護責任的主要行為主體是企業,對于個人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的認識不夠深刻,會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通過對不同群體對循環經濟影響的卡方檢驗,卡方值為163.61,顯著度為0.0001,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個人、政府和企業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影響有顯著的差異。

3.3政府部門對循環經濟的重視度分析

表3是公眾認為政府重視程度調查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四項調查里投否定票的都在60%以上,大多數人認為政府部門的相關工作比較到位,但并沒有較好地提升循環經濟的發展。因為傳統發展觀中政府部門主要看的是GDP的增加,很少甚至沒有考慮到綠色GDP,各級政府部門忽略了環境問題在發展經濟時的重要性。

3.4政府部門對公眾綠色消費的引導分析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看出,在對“政府對可持續消費的宣傳影響大小”調查中,只有30.88%的人認為“影響較大”和“影響很大”,這說明政府對綠色消費的宣傳力度不夠;而在調查“為可持續消費提出建議”時,有50.74%的人提出了建議,這些建議大致概括為:發揮示范及引導功能;及時完善相應的政策與法規;積極參加綠色消費活動;政府部門宏觀調控消費行為;加速綠色物流渠道的建設;抵制消費主義;提高公眾可持續消費意識。

4對策探討

以上分析可看出,甘肅省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獲取循環經濟知識形式不夠多元化,對政府及企業有較強的依賴性,政府部門對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不夠、政策與法規不夠完善、執行力度不夠、信息公開不夠及時,政府對綠色消費的引導影響較小。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可持續的具有廣泛社會認可度的發展模式,離不開公眾積極深入的廣泛參與。對目前甘肅省公眾參與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4.1進一步完善發展循環經濟法律法規制度

以全國其他先進省、市為參考,制定甘肅省資源綜合合理利用、回收利用和綠色消費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當地具體的產業結構,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區域法規;建立和健全各類廢物回收制度,如分類制度,廢舊電池回收制度,對廢物回收采取獎勵措施;改進經濟指標考核體系,建立綠色GDP核算制度。

4.2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雜志等媒介,采取新聞報道、專家訪談、專題報道、公益廣告、知識競賽、宣傳掛圖等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加強《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宣傳,著力強化對資源能源節約,物質循環利用的意識;深化資源多次利用和清潔生產的宣傳。

4.3加強政府引導

加大支持重點企業從事循環經濟發展的研究開發、技術改造項目的力度;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提倡科技創新,積極創建綠色社區、綠色村鎮和生態示范區;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明確以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生態補償的具體辦法,調節生態環境受益者與生態環境保護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4.4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重視環境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新的技術和管理探索企業層面的集約型綜合化增長模式,建立如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0年)、上海市莘莊工業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2010年)、卡倫堡生態園(丹麥,1970年)等類似的生態工業園及生態農場,使各園區內企業間相輔相成,發展良好,達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4.5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資源利用率,盡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用清潔生產技術對高能耗、重污染傳統產業進行進一步改造。穩固優化第一產業,擴大發展第二產業,積極推廣第三產業,培養增加新興產業,加快從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的循環集約型經濟轉變。

作者:齊鵬王曉嬌莫琪江杜國蓮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