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8:11:00
導語: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和成長四階段學說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的理論三個方面,對有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相關理論研究做了一綜述。
關鍵詞: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優勢理論;鉆石模型
1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
1.1絕對優勢理論
這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適宜其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條件,各國都生產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相互進行交換,那么彼此都能獲得絕對利益的好處。
1.2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理論是由英國李嘉圖在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在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論”中,李嘉圖認為只要各國之間存在著生產技術上的相對差別,就會出現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的相對差別,從而使各國在不同的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即使一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于劣勢地位,但是兩者的不利程度是有所差別的,相比之下總有一種商品的劣勢要相對小一些,即具有相對優勢。李嘉圖實際上已經指出生產技術的差別是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在生產技術上處于最有利地位的產業,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是在承認各國各產業間存在比較優勢,而且承認比較優勢對國際產業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前提下,著重研究和分析各國特定產業的國際競爭態勢,以及影響各國特定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1.3資源稟賦理論
此理論是由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和赫克歇爾提出的,他們認為各國資源察賦的相對差異和要素利用強度的差異是國際分工的依據與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他認為貿易的首要條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區比在其他地區能夠更便宜地生產出來,一個地區的出口商品含有大量相對的比其他地區便宜的生產要素。
2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理論和成長四階段學說
2.1“鉆石模型”理論
著名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專家邁克爾·波特是第一位從產業層面研究國際競爭力的學者。他首先改變了傳統產業的定義方法,把產業定義為生產直接相互競爭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集合。這樣定義產業就可以把企業、產業和國家結合起來分析,從而為全面、正確地分析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一個分析框架。在對許多國家的多種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波特得出結論說,一個國家的特定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取決于以下六個要素:
(1)生產要素條件。
生產要素可分為基本要素和高級要素?;疽厥侵敢粐忍鞊碛谢虿挥没ㄙM太大代價就能得到的要素;高級要素是指通過長期投資或培育才能創造出來的要素。隨著世界貿易結構越來越轉向以制成品為主,以及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一個國家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正日益下降,高級要素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2)需求狀況。
國內需求是影響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波特認為,國內需求分為細分的需求、老練挑剔的需求、前瞻性的需求三類。一國若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上的需求量大,則這個國家在此細分市場上將占優勢。老練挑剔的需求對企業形成經常性的壓力,消費者的這種需求是企業所不能回避的,只能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來生產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一國國內的前瞻性的需求若能在國外市場上迅速鋪開,則該國產品就具有別國產品所不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3)相關及輔助產業的狀況。
這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產業及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上游產業的存在為下游產業提供及時、高質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上下游產業的緊密合作,會增強雙方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強的上游產業可以及時為下游產業提供新概念、新創意,而下游產業也成為上游產業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場所。因此,有國際競爭力的相關產業往往同時在一個國家產生。
(4)企業的經營戰略、結構與競爭方式。
這是指企業的組織結構、戰略決策特點及競爭程度所賴以存在的國家環境。一個國家內部市場的競爭結構會對該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激烈的國內競爭是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激烈的國內競爭還會迫使企業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因此,經過國內激烈競爭鍛煉的企業往往更加成熟,更具有國際競爭力,更容易在國際競爭中取勝。(5)機遇。
一些偶然性的事件和機會有時也會對一國的產業競爭優勢產生影響,比如純粹的發明活動、外國政府的政治決策、世界或地區需求的高漲、戰爭等。
(6)政府行為。
政府對產業競爭優勢的實際作用是影響上述前四個方面因素。政府對這四個因素的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反之,政府的行為也可能會受到以上各種因素的影響。波特將這六個方面的因素繪成一個菱性狀圖形,來表明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一個思維框架,我們稱之為“鉆石模型”理論。
2.2成長四階段學說
波特不僅給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行了準確的定義,而且提出了產業國際競爭力四階段學說。他認為,一國特定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大致可分為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財富驅動4個階段,前3個階段是國際競爭力增長時期,第4階段則是國際競爭力下降時期。這四個階段分別是:
(1)要素驅動階段。在此階段,產業國際競爭優勢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產要素,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等。
(2)投資驅動階段。在此階段,產業國際競爭優勢的確立以國家及其企業的積極投資意愿和能力為基礎。
(3)創新驅動階段。在此階段,企業不僅運用和改進從其他國家獲得的技術,而且創造和發明新的技術,技術創新成為驅動產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的主要動力。
(4)財富驅動階段。此階段是產業國際競爭力衰落的時期,其驅動力是已經獲得的財富。一些有實力的企業試圖通過影響或操縱國家政策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廣泛地發生企業兼并和收購事件是向財富驅動階段轉變的一個跡象,兼并造成了發展的假象,實際上并沒有從根本上增強現有企業的競爭優勢,而往往有損于未來的創新。
3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的理論
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洛桑管理發展學院把國際競爭力定義為: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均衡的生產出比其競爭對手更多財富的能力,它是競爭力資產與競爭力過程的統一。根據此定義,他們把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準則分解為10個要點:(1)競爭力資產和過程是兩個方面的結合;(2)在一定的條件下創造新資產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3)單純依賴資源察賦的國家可能富有,但卻不具有國際競爭力;(4)資源貧乏的窮國可能通過高效的轉換過程而變得極富國際競爭力;(5)窮國可能比富國更具國際競爭力;(6)國際化是建立在引進吸收或輸出擴張能力或兩者兼備的基礎上的;(7)競爭是可以測度的,可以劃分為硬指標和軟指標;(8)硬指標的周期比軟指標要短;(9)從趨勢看一國越發展經濟,就越依賴軟指標的表現;(10)國際競爭力是變動的,但也是可以長期保持的。
基于對國際競爭力的上述理解,他們把國際競爭力分為八類要素:國內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國際化、企業管理、金融環境、基礎設施、政府管理和國民素質。
參考文獻
[1]金碚.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經濟研究,1996,(11).
[2]趙洪斌.論產業競爭力——一個理論綜述[J].當代財經,2004,(10).
[3]張金昌.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 上一篇: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增值服務論文
- 下一篇:老師工資晉升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