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31 08:14:00
導語:物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物流業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的貨暢其流,但在現實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其中物流市場的誠信度低或誠信體系很不健全是一大問題。本文首先對我國物流市場的現狀及成因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完善我國物流市場誠信體系提出了一些建議。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快物流業的發展,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不利因素正制約著發展的速度,物流市場的誠信問題就是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物流企業信用缺失問題已十分嚴重,物流企業信用問題的有效解決,物流業信用治理模式和體系的構建,成為推動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目前我國物流市場誠信狀況
1.物流市場陷入“檸檬市場”怪圈
部分物流企業的失信行為影響了整個物流行業的誠信度,使顧客對市場上所有物流供應商的服務和信用存在懷疑,導致出價很低,而誠信企業的優質服務是無法按低價提供的,最終結果是劣質企業獲得交易機會,占領市場,誠信企業難以立足,致使物流市場淪為“檸檬市場”。
2.在代收貨款業務中,運輸單位攜客戶貨款潛逃
代收貨款業務的出現和不規范運作,給物流運輸企業攜貨款潛逃提供了機會。從正規運作的角度講,貨運企業收到貨款應及時向商戶兌付,但實際操作中代收貨款的兌付期一般為3天到一周,有的甚至更長時間,從而使貨運企業容易產生違規挪用貨款行為,當長期積累無法償還或形成擠兌風潮時,貨運企業就容易產生攜款潛逃的行為。
3.過度承諾,實際服務質量達不到,違約后拒不承擔責任
某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為了拓展市場、競爭對手,不惜承諾以低價格提供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高質量服務。貨主根本不可能以拒付運費為條件約束物流提供商,迫使其提供符合合同約定的高質量服務,因為雙方都清楚,貨物本身的價值遠遠高于運費。至于依法追償,整個訴訟和追償過程花費的時間、人力、金錢等各種成本相當高昂,甚至高于物流提供商違約給貨主造成的損失,因此對于貨主而言,訴訟追償往往是得不償失的,也就是說,付諸法律也不可能對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形成有效的震懾和約束。
4.違規泄漏客戶商業信息,對客戶企業的經營造成嚴重損害
在合作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供應商能夠清楚掌握顧客企業內部的運營信息乃至商業機密。盡管根據合同和商業慣例,物流供應商有義務替顧客保守機密,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一些物流企業因其內部管理松散、草率或是受某些更大利益的誘惑,將其掌握的顧客信息泄漏或出賣給其他利益主體,最終導致物流交易雙方信用關系破裂。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這種失信行為無論是無意的還是故意的,其結果都是給顧客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危害,有時甚至是致命性的。
二、我國物流市場誠信問題的原因分析
1.物流企業信用觀念不強,企業內部合同管理不到位
一些物流企業沒有較強的信用觀念,短視經營,或者抗風險能力不足,服務質量無保障,更無法建立誠信經營的理念。企業內部合同管理很不到位,這也是導致物流供應商違約失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物流企業對合同管理不夠重視。如在合同簽訂階段,為拓展市場或高估自身服務能力,導致過度承諾;或是對物流作業過程管理不足、失控等,最終使得實際服務不能滿足合同要求,形成失信。
2.我國物流信用方面法規尚不健全
我國信用立法滯后,司法、執法效率不高,物流業信用缺乏法律保障。至今沒有一部專門的商業信用法或社會信用法,針對物流行業信用的部門規章更未引起特別關注,關系社會信用及特定行業信用問題的法條只零散地出現在《合同法》、《擔保法》及《貸款通則》等相關法規中。信用立法滯后的同時,司法、執法過程也存在問題,突出表現為訴訟成本過高、執法不嚴、辦事效率低下等。
3.我國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市場監管難以到位
對市場監管的監管制度,基本上也只是依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家,對于失信往往當作“經濟糾紛”或者是“合同糾紛”處理,缺少強力措施。尤其對其中的經濟犯罪難以做到事前監控,事后依法罰處。正是由于政府的監管不力,再加上信用立法工作滯后,才使行業失信懲戒機制不能有效運轉,失信行為得不到嚴厲的處罰,失信成本低,物流企業的失信行為才難以得到有效遏制。
4.物流行業協會組織發展還不夠成熟
在行業協會方面,目前我國物流行業協會組織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盡管現已形成數個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協會,但各協會都還未在物流服務各領域樹立絕對的權威地位,也尚未將所有物流企業納入其會員范圍,未得到所有物流企業的認可,因此,其行業自律作用還不能夠得到廣泛、充分的發揮,致使基于信用管制的行業自律主體基本處于缺位狀態。
三、我國物流市場誠信體系建設的策略
1.物流企業自律
誠信就是對承諾的兌現?,F在,對物流服務的質量作出承諾已經成為國際物流標桿企業的信用標識。在誠信指導服務的同時,服務又體現誠信。有時無形的誠信甚至比有形的資本還重要。因此,物流企業應嚴格做到誠實守信,把加強企業自身的誠信建設放在首位。企業加強誠信文化的建設,按照行業服務規范的要求制定服務標準,認真履行服務承諾條款,依法經營,自覺遵照市場經濟的運作法則,恪守商業信譽和公認的道德規范,不發生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
2.完善我國物流信用方面的法規建設
吸收和借鑒他國經驗基礎上,我國應盡快完善法規建設,嚴格物流市場的準入和行業標準。對申請經營者的資金、辦公場所、運輸車輛、裝卸工具、貨場面積、倉儲倉庫都應該有一個規范的量化指標。規范物流行業發展中的無序現象,創造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創建一種鼓勵低成本、高質量服務、高效率經營的機制。同時,國內各相關專業部門還應集中在一起,派出代表進行聯席辦公,然后委托某部門進行管理,這幾個部門聯合參與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政府要對真正的物流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使其做大、做專和做強。
3.建立社會公共信息平臺,提高物流運作流程的透明度
我國應建立和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通過整合電子商務、電子物流、電子政務資源來打破物流條塊分割,加強企業間、各級政府部門間及企業和政府間的信息溝通,實現信息透明,并據此建立物流企業的誠信評價機制和商業信用監督制度,建立物流企業和物流人員的信用評價與監管機構,使物流外包企業、物流企業、其他相關行業和政府主管部門等在最大范圍內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與監督,提高物流運作流程的透明度。通過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定期評估報告,確保公共信息平臺這一整體的長展與物流業的動態發展步調一致。
4.加強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管力度
政府對物流企業行為的規制,對維護物流市場秩序,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無疑將會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組織制定、實施我國物流企業信用管理的相關處罰條例,強化并提高對代收貨款的接貨人和貨運公司的資質認證,支持和促進物流行業協會的發展,監督行業協會信用自律的公正性,真正發揮監管職能。
5.加強銀企合作,實現電子結算
可以通過加強銀企合作,超出一定數額的要在驗貨后由銀行代收的辦法,避免在短時間內代收貨款在貨運公司大量積累。合理的代收貨款返還時間是流程管理的重要環節。為防止接貨人環節出現問題,從法律環節上要求各網點接貨人務必每天兩次從銀行向貨運公司總部全額匯出當天所接收的代收貨款。還可以利用銀行先進的現金流管理方式和安全可靠的區域間現金流流通體系,還可使物流公司不直接接觸資金,通過POS機刷卡,網上銀行代收貨款等方式,避免現金交易,實現電子結算。
參考文獻:
[1]魯建東.物流園中存在的誠信問題探討[J].物流科技,2007,30(4):51-52.
[2]趙玉國.物流業呼喚誠信機制[J].職大學報,2006,(1):88-89.
[3]李蓓.我國私營企業誠信問題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0(2):49-53.
- 上一篇: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會計分析論文
- 下一篇:有線電視臺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