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管理的行業特征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19 08:46:00

導語:購物中心管理的行業特征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購物中心管理的行業特征探討論文

購物中心在歐美走過半個世紀以后,成為中國商業發展的一個熱點。自1996年廣州天河城正式開業以來,在中國沿海和一些經濟發達城市陸續出現了購物中心這一最高級的零售形態。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統計,預計到2003年末,中國開業購物中心約200多個,總建筑面積達3000萬平米。但筆者認為,到目前如期開業的購物中心遠沒有達到這一數量。由于融資渠道、規劃設計、商業定位、政府規制等原因,特別是對購物中心這一最高級零售形態的本質規律的認識出現偏差以及對購物中心管理經驗的缺乏,導致大量購物中心中途夭折,或勉強開業而與初衷完全背離。本文以統一物業產權的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MALL)為樣本,闡述購物中心管理的行業特征及其發展趨勢。

一、購物中心管理的行業特征

與分散產權的住宅物業管理相對應,商業物業通常包括了購物中心、商場、辦公樓、酒店等直接用于商業經營的建筑。從管理的角度講,購物中心的管理包含的內容最多,也最復雜。即有最基礎的通常意義上的物業管理內容,具備物業管理行業的基本特征,同時又具有非常明顯的商業規劃、商業管理企業的行為特點。

首先,購物中心管理具有基本的物業管理行業特征,但在管理的對象,操作的復雜程度等方面與分散產權的住宅物業、甚至其他商業物業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別。同時,購物中心管理在基本物業管理的基礎上,結合了綜合商業零售管理的內容。以天河城購物中心為例:天河城由廣東天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0%產權,由天河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全程管理??偼顿Y12億元人民幣,總占地面積4.4萬平米、建筑面積16萬平米,其中8層為商業經營場地、約10萬平米,地下2層為停車場,年營業額約50億元人民幣。場內包括9000冷噸的空調機組、62部手扶電梯和28部垂直電梯、2000門容量的程控電話系統和全自動消防保安系統。場內經營租戶320家,員工約8000人。04年全年,客流量1億2千萬人次,車流150萬輛次,商品、物資進出量50萬噸。全年設備、設施保養項目超過21000項,維修項目超過25000項。平均每天客流量32萬人次。設備維護、清潔、園林綠化、租戶管理、顧客服務與管理、安全保衛等等這些工作,都是最基本的物業管理行業的內容,但其管理的復雜程度遠遠高于同等規模的其他商業物業,更是住宅小區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說,購物中心管理具有基本的物業管理行業特征,購物中心管理公司首先是物業管理企業。

但僅就純粹的物業管理而言,購物中心管理也因服務對象的需求差異,行為特征的涇渭分明等因素,具有其鮮明的特點:服務對象包括業主、租賃商戶和顧客。業主聘請物業管理公司,是希望創造良好的能持續改善的購物和營商環境,合理的商業業態組合及持續及時的調整,以不斷提高購物中心的商業價值,合理控制日常營運成本。相對于住宅物業管理費的消費屬性,購物中心物業管理費的支出是典型的投資行為。物業管理費雖然由租賃商戶支付,但由于業主將租賃費和管理費捆綁核定,實際上管理費標準由業主核定并轉移支付給管理公司。由于實際的需要以及業主的投資行為,購物中心管理費的標準遠高于其他商業物業;租戶對物業管理公司的要求首先是能夠創造吸引顧客的綜合環境,以增加經營收益,租戶本身對環境的要求和體驗反倒退居次要地位,由于租金和管理費對租戶而言同屬費用項目,租戶更加關心的是兩者之和的高低,對管理費的高低不是很敏感;顧客是典型的通常意義的消費者,要求的是良好的購物、休閑環境,完善、合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良好的商業信譽等,由于其非業主的身份,和流動性大,短期消費(與多次消費不對立)的特點,對物業管理公司的評價是用腳投票,間接通過商戶和業主來決定物業管理公司的命運。

二、購物中心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

購物中心管理既有最基礎的通常意義上的物業管理內容,具備物業管理行業的基本特征,同時又具有非常明顯的商業規劃、商業管理企業的行為特點,是融合了傳統意義上的物業管理和商業管理的具有鮮明專業化特征的新興產業。

從正常運營角度講,由于購物中心的基本功能是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多樣性的消費、生活條件,滿足人們購物、休閑、娛樂、康體等等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購物中心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構造和持續地調整、優化行業結構、業態結構和品牌結構,調整商業組合,以形成合理、完善、協調、能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業環境,從而為租賃商戶,為業主創造最大的經營收益和商業價值。因此,購物中心管理,既要完成傳統意義上的高度復雜的物業管理內容,合理控制龐大的日常營運和維護開支,同時又要對餐飲、娛樂、影院、百貨、超市、各類專業和專門店、對各類商品和服務有全面的理解,并對其組合的類型、方式和組合的基本規律,日常運營的基本要求等有透徹的了解。在市場推廣、客戶關系管理、品牌管理、商品和文化展示等方面,購物中心管理與傳統意義物業管理和零售促銷也具有很大的差異,限于篇幅,不展開介紹。

由于專業管理公司對購物中心日常運營的透徹理解,購物中心從市場調查、項目定位、規劃設計、空間布局、設備設施的配置和控制等方面都必需充分聽取專業管理公司的意見。可以說,沒有專業的購物中心管理公司的全程參與,購物中心很難保證能夠建設、經營成功,取得理想的投資回報。正因如此,專業的購物中心管理公司已經向全程參與直至主導購物中心的規劃、建設、招商和運營方向發展。

目前,購物中心管理公司多是從傳統的物業管理公司或是商業管理公司、大型零售企業延伸而來。傳統的物業管理公司一般都為管理多種物業,并從事多種相關業務的混合經營型公司,按照物業功能劃分,這類公司的專業化程度還遠遠不能達到購物中心的要求;商業管理公司或大型零售企業也由于在物業管理方面人員和經驗的欠缺,在購物中心的管理上力不從心。目前,國內規范化、專業化的購物中心管理公司還不多見。同時,由于相關政府部門、行業機構、行業法規等在購物中心的規劃設計、委托管理、管理費用核算標準、服務資質評定、培訓和上崗資質考核等方面,管理、指導和規范作用還不夠強,國內購物中心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已經出現了比較混亂的局面,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觀念的偏差和缺乏管理。購物中心的基本原則是只租不賣,通過統一經營、管理來實現經營收益和物業增值,是一種長期的投資經營過程。購物中心的本質是地產商業而非商業地產,即在地產基礎上的商業經營。而現今許多購物中心采取分割出售加反租的方式進行經營,這種為了套取現金預售商鋪的做法最終導致購物中心演變成小商品市場,購物中心這種復合型的商業航空母艦很難經營成功,小業主的投資收益預期基本不可能實現。由此引發的種種社會、經濟問題將是極難以解決的。購物中心管理企業在尋求行業歸屬的過程中,出現了類似于酒店管理行業發展路徑的趨勢,即在基本物業管理的基礎上,向綜合商業管理公司方向發展并尋求行業歸屬。目前,國家主要是通過控制貸款和限制土地開發來對購物中心行業進行調控。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更加簡便、直接和有效的措施是保全購物中心物業產權的完整性,也就是不允許將購物中心分割出售,但可以用完整產權的物業進行抵押融資或其他形式的債權、股權融資。這樣,投資商就會將重點放到長期的購物中心經營上來,現存的種種問題將不會繼續出現。國家物業管理行業機構可以在購物中心管理企業資質等級評定,購物中心管理榮譽評定,行業發展動態跟蹤、從業人員資質認證和培訓等方面,制定專門的標準和政策,以引導、規范購物中心管理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