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組織擴面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9 10:42:00
導語:非公經濟組織擴面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非公經濟組織參加社會保險,是當前社會保險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它事關全市社會保險擴面工作的全局,直接影響到社會保險各項制度的落實和職工權益的維護。從2006年7月開始,天津社保經辦機構在河北區試點,對該區所屬10個街道開展拉網式的社會保險擴面排查工作。在兩個多月時間里,對各類用工單位尤其是非公經濟組織參加社會保險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引發一些思考。
一、目前非公經濟組織參保情況的特點
(一)非公經濟組織參保呈現“兩高兩低”通過排查,發現非公企業各類職工參保情況差異較大,企業管理者并非愿意給每一個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在回答“給哪些人參保”這一問題時,絕大部分企業管理者回答優先考慮管理階層人員參保;其次考慮技術骨干參保;再次考慮給本市人員參保;僅有很少企業管理者考慮給外地戶籍職工參保。這呈現出非公企業職工參保“兩高兩低”的特點,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保率高,而普通職工和外地戶籍職工參保率低。
(二)企業職工流動性是影響參保的重要因素通過排查,發現一些技術要求高、職工流動性小的行業,企業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狀況比其他行業好,如電子行業等。而建筑、餐飲等進入門檻低、職工流動大的行業,職工參保率非常低。
(三)個體經營戶及下崗職工的參保意愿強烈,但個人繳費壓力大通過排查,從事個體經營的及無工作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35歲左右但又非“4050”的人員,他們在失業前大都繳納過社會保險,對社會保險的認識比較清楚,繼續繳納意愿比較強烈。但由于多為自謀職業,或依靠各級政府“低?!焙脱a貼,僅能維持個人的日常生活,對一年近4000余元的養老和醫療保險的繳費金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影響非公經濟組織參保的幾個因素
(一)部分企業和職工對社會保險政策了解不清
通過排查,我們發現私營企業中部分老板和職工對社會保險政策不甚了解,對繳費比例、繳費金額及退休后的待遇等均不清楚,甚至將社會保險混同于商業保險;有的企業職工甚至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參加了社會保險。這些問題一方面反映了我們社保部門還要繼續加強對社會保險政策的宣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非公經濟老板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愿主動為職工宣傳社會保險知識并參加社會保險。在擴面過程中,職工們紛紛反映企業老板從未向他們宣傳過社會保險政策,他們大都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介了解這方面知識。
(二)部分企業老板和管理者對社會保險的認識不足
一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對非公經濟的地位缺乏正確認識,社會責任感不如公有企業強烈,因而對企業參加社會保險持消極觀望態度;二是部分企業管理者對社會保險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據調查,有部分企業認為參加社會保險沒有必要,也有部分企業認為參不參加無所謂。三是有的企業老板認識模糊、唯利是圖,總以為參加社會保險,企業白白交了統籌費,增加負擔吃了大虧,千方百計地逃避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職工對社會保險認識不清
一是部分職工缺乏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懂得依法維權。尤其是一些下崗職工認為現在工作難找,自身又處于弱勢,對企業老板在參保問題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如讓職工替企業繳費或不給職工參保等行為只好忍氣吞聲。二是非公經濟中大部分職工是外來工和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人,對個人社會保險問題考慮得少。一些職工認為,現在還年輕,不知若干年后會怎樣,現金拿在手中更實在、更穩當。還有些職工認為自身屬外地戶籍,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并且今后還要回家鄉,當地社保關系和手續又很繁雜,參保會自找麻煩。三是部分職工對養老等保險政策不了解,對退休后待遇也不清楚,存在抵觸情緒,對參保有排斥心理。三、對非公經濟組織參保的幾點思考
(一)非公經濟組織參保是當前社保擴面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非公經濟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市場經濟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市吸納新增勞動力的主渠道。但由于體制、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非公經濟組織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存在很大難度和薄弱環節。目前,我市正在大力開展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平安計劃”。如按餐飲業人均月繳費4.9元計算,1萬人參保繳費,年籌集基金可達58.8萬元;按建筑業人均月繳費9.8元,1萬人參保繳費,年籌集基金可達117.6萬元。為此,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非公經濟組織參保工作,在行動上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重點解決好非公經濟組織的參保問題,切實推進我市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是基礎
目前社會保險制度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一是沒有一套統一的全社會企業職工人數統計制度。目前各部門統計數據因為各自口徑問題,出入很大,無法真正搞清全市應參保人數的準確數字,造成在計算社會保險參保率時失真現象的發生。例如,工商和稅務部門的登記信息與社保信息并不完全對應,還有在排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無照經營的現象。二是部分城鎮低收入者的社會保險問題沒有解決。由于繳費負擔較大,全市存在著部分人員游離于社保大門之外的情況。這部分人大部分沒有工作單位,依靠經營小生意或依靠政府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維持生活,沒有參加或續接社會保險。如何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參保水平,是我們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三)政府高度重視是成功的關鍵
一是各職能部門沒有形成有效配合,例如我們在對建筑工地農民工宣傳“平安計劃”時,包工頭說:“我們上的是意外險,不上建委不蓋章,工程干不了”。另外工商與稅務、勞動年檢多是根據各自法規和規定獨立運行,和社保經辦部門聯合難度很大。二是執法力度不夠。當前,社會保險法尚未出臺,各級經辦機構更多的是依靠苦口婆心的工作,而依法參保和依法繳費的觀念在企業和職工中還沒有樹立起來。因此,必須盡快改變目前被動局面,深化“五局聯網”工作,增強非公經濟組織和職工參保意識,提高全市非公經濟組織參保水平。
(四)正確處理社會保險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成功的保障
社會保險工作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發展推動社保工作的展開,社保工作又保障經濟的健康發展,片面重視經濟工作而忽視社保工作是不可取的短視行為。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個別地方對開展社會保險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把開展社會保險同發展經濟相對立,制訂出各種辦法來抵制社保工作的開展,他們的根據是:只要經濟上去了,其他問題就可以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保工作的開展。
非公經濟組織參加社會保險是社保擴面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破這一瓶頸,需要我們各職能部門的通力配合、大力協作,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唯有此,我們才能真正將非公經濟組織納入到社會保險大家庭中來。
- 上一篇: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論文
- 下一篇:非公經濟組織發展黨員工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