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電費回收應對策略
時間:2022-11-11 03:44:33
導語:金融危機下電費回收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金融危機影響用戶分析
1.1能耗較大的水泥生產及糧食加工企業
金融危機后部分企業出現了生產準備金不足問題,在國家拉動內需政策出臺前,無論國家還是個人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放緩,水泥產品出現積壓,水泥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另外,糧食加工企業產品需求量也有較大幅度的減少,用電量需求急劇下滑,但電費壓力反而增加。電費風險等級較高,屬于高??蛻簟?/p>
1.2中小型電力客戶
金融危機發生后,俄羅斯過境人數銳減,同時國內旅游市場退步,黑河市入境旅游和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游受到了很大影響,各大景區和相關的大中型賓館經營每況愈下,電費資金準備不足,電費上交存在一定風險,但風險還要低于上述兩類用戶,屬于電費回收中??蛻?。另外,一些中小型企業主要是為大企業生產附屬產品,大企業的低迷也影響到這些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其電費回收也存在一定風險,也屬于電費回收中??蛻羧后w。
1.3居民用電客戶
居民用電客戶受本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但也不是沒有影響。自金融危機發生后,經濟發達地區各企業紛紛減產、停產,用工數量銳減,我國出現了大量的民工“返鄉潮”。黑河供電區就面臨著幾十萬人的返鄉待崗問題,民工的待崗,首先沖擊的是城鄉外出打工家庭收入,每月不能像以往那樣及時有款項入賬,而在家人口的增加,更加重了家庭的支出,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電費回收也存在較大難度,這部分客戶的每月電費資金額度雖然不大,但客戶數量較多,對電費回收也有一定沖擊。屬于電費回收低??蛻?。
2電費回收的客觀不利因素
2.1跨行、跨地區結轉問題
供電企業的電費賬戶為工商銀行,而各電力客戶的開戶行分布在工行、農行、建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等各金融機構,電費的結轉存在著跨地區、跨行問題,個別銀行轉款不及時,每到月末,為了增加和完成本行存款額,電費到銀行后人為不予及時劃撥,影響電費及時入賬。有時銀行撥款信息不及時轉給用戶,影響用戶不能將電費及時轉出,造成電費不及時到賬。
2.2抄表例日調整問題
國網公司要求,每月25日以后抄表見電量占總售電的70%,月末抄見電量占總售電量的35%,為了達到這一標準,只能對現有大用戶的抄表例日進行調整,致使占電費總額56%的大用電客戶電費回收期大大縮短。
2.3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性催費措施時效性不高問題
強制性催費措施時效性不高,無法保證電費月清月結,只能采取其他溫情催費方式完成當月、當年電費回收。用戶欠費采取停電措施是電費回收工作中最后一個手段,而其效果是所有催費方法中最簡捷、高效的。電力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用電客戶在電力企業規定的交費期限內未交清電費的,供電企業可以從逾期之日起,收取電費違約金,自逾期之日超過30日經催交仍未交付電費的,供電企業才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停止供電。因此,停電催費必須在1個月后實施,無法保證當月的電費結零。
3電費回收應對策略
3.1做好電費回收制度是保證
在抄收單位實行每月電費回收分析會制度,對收費難度大的用戶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措施。加大對電費收繳考核力度,實行風險共擔,責任落實到人,堅持重獎重罰、同獎同罰的原則,使電費收繳和工資、獎金掛鉤,按實收率兌現工資、獎金。電費收繳實行一把手工程,和領導的政績掛鉤。同時將電費回收與線損捆綁在一起考核,實行優獎劣懲,工作業績直接與職工的切身利益掛鉤,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管理、嚴格考核,促進電費回收。為了實現電費回收的事前管理,在供電公司層面建立電費信譽等級管理制度,要求大供電局和電費管理中心對所轄500kVA及以上、小供電局對100kVA及以上用戶每月實行電費回收信譽等級評定,對于信譽度較低或發生了由高級別的信譽等級降為低級別信譽等級的用戶,要在每月用戶規定的交費日期前5d,對用戶進行交費提示,并對用戶本月交費能力進行評估,對可能存在欠費風險的,提前采取針對措施。同時為了有效降低電費風險,實現對信譽等級較低用戶的可控和在控,對一些高危用戶的收費方式進行改變,對交費信譽度不好的托收用戶改為坐收方式收費,減少電費在途時間,防止如托收不成功,再次托收時間較長,影響電費回收進度的事件發生。
3.2重點化解大用戶及高危用戶的電費回收風險
供電企業應對35kV及以上用戶及月電費50萬元及以上用戶開展電費分次劃撥工作,當用戶不太認同時,催費人員就應多次上門耐心解釋,爭取用戶理解。并與每個大用戶簽訂電費分次劃撥協議,變更供用電合同,確保大用戶的電費及時回收。營銷現代化系統的實用化水平不斷深入,為利用技術手段催費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負控預購電的推廣從根本上杜絕了用戶拖欠電費事件的發生。供電公司都應加快負控預購電的推進步伐,與大用戶簽訂負控預購電協議,對部分交費信譽低、電費風險大的電費回收“困難戶”實行預購電,使這些用戶的信譽等級大幅提高,有效防止欠費問題
針對公共事業部門和動遷戶可能造成欠費的問題,供電企業應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定期向政府通報電費回收情況,耐心向政府部門講明供電企業的困難,取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使財政能夠及時撥付電費,避免動遷用戶拖欠電費事件的發生。同時對于由于企業改制、搬遷而可能造成電費風險的,或個別用戶采取惡意轉移、隱匿其財產的方式逃避電費的情況,要力爭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預警、早介入、早處理,密切關注企業經營動態,及時借助法律手段,維護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溫馨、人性化的催費方式,確保電費足額回收。同時供電企業還要注重用戶通訊方式變動信息,及時掌握、變更通訊方式,使短信催費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針對城區用戶較為集中的特點,供電企業在增加購電基礎網點的同時,也要在建行、工行、中行、郵政儲蓄設立電費代收點,以及“家家通”代購電服務,這樣既能方便用戶交納電費,也逐步化解了收費工作中的難點問題。使“電是商品”的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增強居民主動繳費意識,會有力促進電費的回收工作。
本文作者:白洋工作單位:黑河電業局
- 上一篇:金融危機后公允價值計量淺析
- 下一篇:金融危機下供水產業發展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