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金融危機論文
時間:2022-06-01 09:23:08
導語:中國經濟金融危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融危機產生背景
關于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學者們說法各異。持新自由主義立場的人認為是“金融監管不力”“、政策失誤”“、過分樂觀的估計風險”等造成了危機的來臨;持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立場的人認為危機造成的前景并不樂觀;還有一部分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立場的學者,他們認為危機產生的根源在于生產過剩。盡管目前我們看到的金融危機是銀行信用的貨幣危機,但是實質上這只是政府為了解決生產過剩問題而采取不當措施,最終為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關于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理論界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過度消費論。魯比尼認為當代的人大多數都以過度消費的形式生活,尤其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有20%的人有借款的方式維持著超前的消費,住房抵押貸款在美國為代表的國家不斷攀升,以及日漸高漲的負債率和與之相反變化的儲蓄率更是加深了潛在的危險,這種情況下,國家往往無法令房價保持合理水平,同樣也無法令利息率下降,一旦貸款者無法償還貸款或是支付利息的時候,就會爆發金融危機。一句話說,這種觀點的持有者認為就是“透支消費”造成了危機的產生。(2)高儲蓄率論。在一些東亞國家,“儲蓄”大于投資,而與此相反的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超前消費,這兩種普遍情況造成了經濟的嚴重失衡,且由于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勢頭日漸增大,全球的儲蓄高于投資,進一步導致了長短期利率的脫節,出現房地產泡沫,誘發了金融危機。(3)結構失衡論。結構的失衡主要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平衡,國際資本大量涌入金融市場的老大,產生了巨大資產泡沫;二是金融經濟、實體經濟的失衡,加劇了風險,助力了危機的爆發。
二、金融危機的特征
金融危機是全球化問題,為了更加準確和真實的了解金融危機,本文從危機爆發的根源、范圍、領域與危機后的各國的反應來總結金融危機的特征。
(一)爆發速度快,傳播范圍廣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最先爆發于美國,然后不到幾個月就迅速波及到全球重要經濟發展地區。美國的建筑業、汽車業和制造業最先受到重創,導致它們許多上下游產業崩潰,從而進一步擴及危機的影響范圍。此次金融危機,美元大幅貶值,也動搖了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二)危機后國際救市速度快,規模大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各國都預測到了危機的來臨,紛紛采取應對策略,共同采取行動,降低金融危機的損害。面對空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人們不僅看到了危機爆發后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與破壞性,也看到了戰勝危機,恢復經濟發展的希望。
(三)金融危機的超周期性和超前性
傳統金融危機的主要表現特征是周期性波動,從產生到高峰、低谷和消亡,再到下一次危機的爆發都顯示出一定的周期化。而當代金融危機表現出超周期性和超前性,其周期變短和突發性加強,似乎脫離了經濟周期的軌道。
三、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伴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一股金融巨浪席卷全球,中國經濟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一)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
我國是外貿交易大國,出口貿易作為中國經濟騰飛的三駕馬車之一,對經濟的帶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金融危機下,我國出口嚴重受阻。首先,金融危機使得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的消費能力降低,直接減少了進口需求,大量的訂單取消和延期,使得中國企業利益受損。其次,美元貶值的負面影響,導致人民幣的升值,中國企業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提升,在國際競爭中不再存在價格優勢,而且資金回收困難,流轉不暢,導致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倒閉和破產。
(二)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就業形勢
金融危機期間,我國企業受到全球經濟大形勢的影響,經濟需求減緩,導致就業機會相應減少。人力市場上供給與需求極大不平衡,尤其是對體力勞動者和大學生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溫州小商品批發進出口企業為例,進出口行業發展重創,導致訂單大幅減少,企業不斷裁員以避免過多成本,有的企業舉步維艱。
(三)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消費的水平
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巨大的,導致國民的生活直接或間接都受到波及。人們面臨著極大的擔憂,極有工作壓力,又面臨著生活壓力。物價水平隨著危機的來襲不斷的提高,但是人民的工資不增反降,收支不均,從而降低了人們的消費欲望。根據國家官方數據顯示,消費者預期指數、滿意指數和信心指數齊齊下挫,創造近一年的新低[4]。消費制約效應造成了中國經濟的低迷,尤其是對股市和樓市造成了強烈影響,很難短時間內回復元氣。
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調整出口政策
針對下次危機的準備,我國應盡快調整進出口政策和路線,在保存原有市場份額的前提下,不斷的擴張新的市場領域和轉變出口產品類型。歐美市場已經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萎靡,我們應放眼全球。拉美國家、東南亞地區和中亞等地區迅猛發展,在我國新頒布的“一帶一路”政策的支持下,這些市場將是我們經濟新的增長點,值得中國外貿出口企業更加關注。同時,我們應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銷售,不斷向技術領先型和創新型企業轉變,參與到全球高端競爭中。
(二)積極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構建
金融危機的產生周期在不斷縮短,其破壞力也在不斷增強,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世界經濟正在融合為一個整體。中國在世界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促使我們要不斷為世界經濟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加強國際間金融合作與協調,來加強對外部金融沖擊的抵御能力。最近,中國正努力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亞洲地區經濟基礎建設和金融穩定。
(三)刺激國內消費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首先,我國政府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居民收入,同時也能增加就業機會。最后,通過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社會安定的基礎上促進分配公平。在保障國內經濟的前提下,有效的應對經濟危機對我國帶來的影響,并抓住發展機遇,促進經濟騰飛。
五、結論
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后果,我們處在世界大環境下,要正視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苦練自身本領,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游刃有余的積極應對,有效攻克困難,實現中國經濟跨越式騰飛。
作者:姚波陳婧婧解芳單位:西安財經學院商學院
- 上一篇:復合型人才培養金融學論文
- 下一篇:現階段電網企業財務管理創新論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