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學課程發展與教學思索
時間:2022-05-25 03:09:00
導語:金融市場學課程發展與教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2007年美國次級債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使全球陷入了二次大戰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過各國政府和貨幣當局的經濟刺激,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無論是新興市場還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指標逐步企穩,全球已經渡過金融危機的恐慌,進入“后危機時代”。然而,金融風暴的余波并未平息,2010年起始于希臘的債務危機使整個歐盟都受到了困擾,從而引發了歐洲債務危機。在金融危機的演變過程中,各國的金融市場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使人們深刻認識到當今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風險性,這對金融市場學的教學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融市場學教學需要適應當前形勢的多變性,并根據變化和要求進行改革。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環境的新變化
目前次級債危機表面上看來已經漸行漸遠,然而實際上還留下了許多潛在的危機源。這些危機源會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多大的影響,目前仍無法預測。全球經濟風險增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1.金融市場資產減值損失依然嚴重。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中期世界范圍內仍存在萬億歐元的資產減值,其中超過1/3在歐元區。政府的金融調控手段仍然有待完善。由于眾多貨幣銀行大量發行貨幣及有價證券,資產價格泡沫破滅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2.歐元區爆發債務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大后遺癥就是各國普遍存在嚴重的債務問題,以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希臘為首,冰島、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意大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債務危機,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歐元區的貨幣穩定。與此同時,各國債務危機極可能推動全球經濟進入以緊縮財政、縮小赤字及減少開支為標志的“去杠桿化”階段,這很有可能會引起全球范圍內的通貨緊縮。
3.貨幣體系受到嚴峻考驗。世界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希臘又陷入了瀕臨破產的泥潭,西班牙和葡萄牙也于近期發出了預警信號。這導致歐元持續走低,歐盟貨幣體系受到嚴峻考驗。歐元匯率的波動可能對依賴進出口的企業乃至全球經濟形勢造成消極影響;另外,投機炒匯行為也可能借機抬頭。4.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美國失業率在2010年初已達10%,雖然在2011年底有所下降,但高失業率將抑制美國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存在一定程度的經濟過熱并有泡沫破滅的風險,尤其是中國生產過剩的現象較為嚴重,如果產品積壓過于嚴重,將會給實體經濟帶來損害。
1.金融市場學課程的界定。根據張亦春(2008)的定義,金融市場是指以金融資產為交易對象而形成的供求關系及其機制的總和。它既是金融資產進行交易的一個有形市場,又是一個無形市場;它反映了金融資產的供應者和需求者之間所形成的供求關系;它包含了金融資產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運行機制(包括利率機制、匯率機制、風險機制及各種證券的價格機制);同時它又是一個市場體系,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金融市場學是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金融子市場的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的科學。作為《貨幣銀行學》的后續課程,金融市場學主要研究微觀市場領域,其口徑與國外的博迪和默頓編寫的《Finance》相近似。
2.金融市場學課程的發展。金融市場學作為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運行的原理和規律,適應教育部“寬口徑、厚基礎”的改革要求,適應現代經濟對于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貨幣與資本市場以及圍繞它們的金融體系是金融市場學課程研究的核心內容。然而,貨幣與資本市場一直處在變遷狀態,巨大的變化一直在進行,特別在當下的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市場的變化更是瞬息萬變,由此導致新的金融機構、新的方法、新的問題和新的金融服務的出現。因此,金融市場學課程必須緊跟金融世界不斷演變的步伐,與當前的時代特點緊密結合。面對金融危機后經濟環境的新變化,金融市場學需要抓住時代特征融入新的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
(1)次級債危機引發的根源。僅付利息和其他按揭期權的廣泛使用,給潛在購房者和抵押銀行提供了新的機會,但也導致利率和貸款違約率的更大波動,從而給貸款者和借款者帶來更多可怕的風險。
(2)中國在新一輪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作為全球貿易和金融的重要力量,中國在快速增長,無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還是2007年美國次級債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在穩定市場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國作為新興的金融市場,在品種、制度、體系以及監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必須為克服中國經濟金融體系弱點做出努力,并對中國金融機構更加有效的監管。
(3)對歐洲債務危機引發的貨幣危機的思考。巴塞爾協議將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列為當今金融市場所面臨的三大風險。對于上述風險的研究通常局限于單個風險資產或某個子市場,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是區域性的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該危機產生的后果可能不亞于次級債引發的金融風暴,由此引發的歐元區貨幣危機是金融市場學課程討論的一個新課題。
(4)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雙刃劍的作用。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雙刃劍作用進一步凸顯。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態下,如何正確的利用金融市場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準確的使用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進行調控是各國貨幣當局的主要目標。
三、金融市場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1.理論講授與實驗教學相結合,以理論講授為主,實驗教學為輔。由于金融市場學課程的理論性與實務性均較強,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理論的講授和學習。特別是現代金融市場理論這一篇章,它包含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起來的微觀金融理論,以證券投資的收益與風險、投資組合的選擇、證券定價理論和證券市場理論等為理論核心,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同時,該課程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利用金融學實驗室的有利條件,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實踐學習。諸如模擬炒股票,模擬各類金融交易等等,使學生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內涵,掌握其操作流程,盡可能地增加他們對股票、期貨等相關金融市場的感性認識,使同學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與興趣。
2.案例教學與小組討論。設計思想是在開放環境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環境的互動。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不應該只有老師的講授,而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和學習中來。當然,要讓學生更好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和學習中來,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就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和方法。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必須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課題,筆者在講授金融市場學課程的過程中,就經常使用案例教學的形式,選取一些熱點議題讓同學們收集資料,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形成課件給大家匯報。比如:人民幣匯率升值,美國次級債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存款準備金調整等等。學生普遍反映這樣一種教學方法效果比較好,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收集資料、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通過分小組集體協作的方式制作PPT給大家匯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由于該門課程知識體系廣,內容多,完全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這樣我們還需要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學習。通常在每個章節結束時,給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文獻和視頻,讓同學在課外進一步地補充該課程的相關前沿知識。通過這些補充讀物,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和知識面、了解該學科的理論前沿,幫助他們更深刻的理解當今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甚至是幫助學生掌握其他與金融市場學課程知識相關的內容。
四、總結
金融市場學是一門與當代金融市場和金融環境密切相關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時代背景及時更新和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領域。金融市場學作為貨幣銀行學以及國際金融學的后續課程,在課程的設計與安排時要與先期課程形成有機銜接,避免重復,突出重點,使學生獲得更廣博的知識基礎和視野。教師需與時俱進,關注現實金融市場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政策,不斷將最新的信息納入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動態化。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
- 上一篇:財政局評審中心工作要點
- 下一篇:市學習殘疾人保障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