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金融服務狀況與策略
時間:2022-06-18 09:55:00
導語:鄉村金融服務狀況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伴隨農村經濟要素流動的不斷增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深入推進,農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诔青l二元分離的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積聚多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因此,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金融服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服務,能夠為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加強生產要素流動,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能夠豐富金融品種,滿足農村的多樣化金融需求,是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手段;能夠加強對農村金融風險的甄別、預防和控制,是控制農村金融風險、推動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容。
二、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伴隨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建立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農村金融體系”政策的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不斷加深,農村金融服務規模、質量和水平有所提升,為培育農村金融市場、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城鄉二元分離結構、農村資本流動性差、農業的弱質產業特點、農村金融獲利空間小等因素的制約,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在服務機構、品種、資金等方面存在諸多缺陷,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金融服務機構缺乏
從表面看,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包含了各類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銀行。但事實上,大部分商業銀行伴隨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逐步撤出農村金融市場,減少了信貸投入,越來越邊緣化;農業發展銀行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業務逐漸處于萎縮狀態,支農功能嚴重弱化,支農業務單一;郵政儲蓄銀行主要以吸收存款為準,大量資金外流城市,加劇了農村金融服務的供需矛盾。
(二)金融服務產品單一
目前,與城市中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相比,農村金融機構僅提供存、貸、轉、匯、兌等基礎服務,主要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主,金融產品單一,中間業務品種較少,很少開展保險、擔保、證券、委托理財、信托貸款等金融業務品種,難以滿足農民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同時,伴隨鄉鎮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對票據融資、項目理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現有的金融服務難以滿足需求。
(三)金融放貸嚴重供不應求
農業屬于弱質產業,資金回籠慢,回報效益低,投資風險大。在利益最大化的驅動和風險管理的實施下,許多農村金融機構減少了農村放貸量,上收信貸審批權,提高了貸款的門檻,有的甚至將貸款投向經濟發達的城鎮和非農項目集中,加大了農村貸款的難度。同時,由于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抵押,大部分農民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物,不得不放棄貸款。
(四)發展環境不健全
首先,目前農民的信用意識淡薄,信用商品化程度不高,在現實中債務人惡意逃債的現象經常發生,惡化了信用關系,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的積極性。同時,農村信用信息開放度不高,征信建設剛剛起步,金融機構和、企業農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難以掌握真實情況。其次,國家帶有政策性色彩的金融支農貸款,缺乏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風險由金融機構承擔,在風險可控、利益最大的金融經營理念下,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被嚴重降低。
三、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策略
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惠農力度,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加強政策對“三農”的傾斜和支持,充分發揮政府、金融機構、農村企業和農戶的作用,形成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合力,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體系。
(一)調整準入政策,推動服務主體的多元化
進一步落實國家“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今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有關決定,降低準入門檻,放寬準入條件,大力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培育成立農村保險和信貸擔保組織。同時,積極制定優惠政策,為農村金融機構在工商注冊、稅收優惠和費用減免等方面提供優惠,激發其支農惠農的積極性。
(二)發揮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優勢,形成服務的合力
充分發揮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機構的作用,各有業務側重,拓展延伸功能,全面提升對農村金融服務的攻擊能力,形成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的整體合力。發揮農業銀行的骨干作用,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利用在縣域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發揮農村信用社的主力軍作用,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拓展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方式,增加服務品種,提升服務功能。發揮郵政儲蓄銀行的功能,利用營業網點多、與“三農”聯系緊密的特點,豐富業務范圍,創新服務品種。
(三)拓展農村金融服務業務,推進服務內容的多元化
針對農村經濟的弱質性特點,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金融機構要細分農戶和企業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服務戰略,創新金融服務品種,加大保險、擔保、、租賃、保管、個人理財、信息咨詢、銀行卡等新型金融產品的推廣力度,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內容。同時,伴隨土地銀行業務的發展,可以探索“土地信托”業務,發行土地債券,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籌措資金。
(四)創新農村信貸方式,推進農村借貸的便利化
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金融支農惠農的政策,在防范借貸風險、保證資產安全的基礎上,積極發展不需抵押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聯保貸款等,滿足農戶和企業的資金需求;要改變相對集中的貸款審批制度,適當下放權限,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農戶和企業貸款效率;要創新農村擔保物范圍,探索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用生產設備、林權、宅基地使用權、作為擔保物,創新應收賬款、股權、倉單、存單等權利質押貸款,采取多種方式解決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五)優化農村金融環境,推動金融服務發展的規范化
首先,要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方式,由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和民間共同注資,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擔保公司,建立擔保公司的資本補充機制,提高擔保公司對農戶和鄉鎮企業借貸的支持能力。最后,政府要快建立農村征信體系建設,加強對征信重要性的宣傳和普及,建立農戶和企業信用檔案,解決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困境。再次,政府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立法,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的秩序。
四、結論
由此可見,農村金融服務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村金融服務存在著服務機構少、服務內容單一、信貸供應不足、發展環境不健全等問題,必須充分發揮政府、金融機構、農村企業和農戶的作用,打造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金融體系。
- 上一篇:退休干部管理調查匯報
- 下一篇:老干局機關創建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