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思考
時間:2022-08-06 10:51:30
導語: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隨著新疆對外金融業務的不斷深入,金融行業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增加?;诓煌瑖椅幕?、經濟、民族等方面的差異性,導致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均衡,進而阻礙著金融行業的發展。本文闡述“核心區”建設背景下新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防范的意義,同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核心區;新疆;地方金融機構
一、引言
“一帶一路”是一個地理空間上的概念,指向我國與中亞、東歐、東南亞、西亞北非等地區國家的新的商貿往來和經貿合作網絡,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一個更高水平。我國對沿線國家相關項目開展金融支持與合作,在取得一定成果的情況下,途徑各國在政治、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都有著顯著差異,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金融支持與合作面臨風險?!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整體金融環境較差,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政治動蕩與政策變動導致金融不穩定,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由表1可知,新疆接壤8國風險評級結果較低,并且都是不發達國家。這些因素導致國家經濟金融風險的升高,不利于經濟的穩定增長。新疆與周邊國家的金融合作,不可避免的會有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這樣就會增加金融機構的風險,從而增加新疆區域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表1)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初,系統性風險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系統性風險的定義主要為一個事件對系統產生的連續性、傳染性和溢出性的影響??挤蚵?995)認為系統性風險是某一突發事件在相關的機構和市場組成的系統中造成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宋凌峰(2007)提出宏觀金融風險代表的是經濟體系中重要部門的資產在以后一定時間段內價值所具有的非確定性。趙青松(2016)研究了我國和“一帶一路”沿途各國家實行金融合作的現況與出現的問題,并建設性地得出與此有關的政策建議,主張我國要進行區域性的金融創興以及保障機制,努力推進我國人民幣國際化。賈儒楠、韋娜(2016)研究了金融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以及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當前狀況與所面臨問題,較為系統地列舉了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的可行性。劉尚希(2006)認為微觀金融風險和宏觀金融風險是相互關聯的,微觀金融風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宏觀金融風險轉化,其中一個條件是金融風險在部門和行業內累積,并且達到破產的臨界點,另一個條件是一旦單個部門和行業破產,會帶來其他部門破產的連鎖反應。翁東玲(2016)詳細梳理了我國對“一帶一路”途徑國家在金融機構國際化布局、人民幣國際化推進、國家與地方的合作基金設立、我國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的設立、融通資金降低匯率風險、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簽署、金融監管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與合作。
三、“核心區”建設背景下新疆面臨的金融風險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戰略,開啟了一個中國融入并推動全球化的新時代?!耙粠б宦贰表椖拷ㄔO中,金融發揮著重要作用,金融不但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還可以發揮杠桿作用,合理調節市場經濟。但是,在與他國的金融支持和合作中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都會影響金融的穩定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風險。(一)信用風險?!耙粠б宦贰背h的目的是構建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設和增強途經各國合作、共享的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途經35國多元自由、平衡、可持續發展?!耙粠б宦贰蓖窘浀膰液偷貐^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其財力基礎較為單薄,而且對外部國家與地區的資金具有極大的依賴性,因此其抵御資金外逃的能力也相對弱,這相當于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發生債務風險的極高可能性。如果我國的銀行不注意這些而投資過多,就有很大收不回信貸的可能性發生。以上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極可能發生的外部信用風險。毫無疑問,中國也會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遇見內部信用風險。(二)匯率風險。“一帶一路”建設中,跨國公司在進行國際投資和跨國貿易時應該把匯率風險認真思考,沿線各國金融市場大多有缺陷,當前金融工具稀缺,并且投融資平臺不夠完善。一旦我國企業遭遇匯率大幅度的波動,就不能很快匹配到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風險,因此由匯率風險造成大量損失。35個途徑國家有著不同幣種,而各國的貨幣并不能完全兌換人民幣,再加上“一帶一路”倡議各國之間貨幣匯率變動幅度也不小。另外,可從圖1中看出,當前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人民幣發生明顯貶值,人民幣國際化放緩甚至倒退都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風險在近幾年內會更大。(圖1)(三)流動性風險?!耙粠б宦贰蓖緩降暮艽笠徊糠謬业呢斄A并不雄厚,償債可能性不高,且易受外圍市場波動影響,應對政治、經濟、戰爭動蕩的穩定性較弱。資本逃逸現象在部分國家較為突出。當受到綜合因素干擾時,當地銀行業勢必受到波及,債權人擠兌行為發生概率高,可能爆發流動性危機。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下行的總體態勢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金融市場波動、新型金融產品的內生風險、國際資本流動等問題相互疊加相互影響,從而造成“流動性風險將以各種方式顯現”。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沿線國家之間以及沿線國家與中國的資金往來、投資往來、貿易往來等必將更加頻繁,流動性風險的傳染性勢必將在更大范圍內造成影響。(四)金融監管及法律適應性風險。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推進,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已然正在進行巨大的改變,跨行業、跨國界的金融機構不斷涌現,涉及多領域的金融產品、橫跨多個市場的金融業務日益增加,跨平臺、跨區域的互聯網金融呈上升趨勢。但是監管體系的發展卻沒有跟上,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金融合作易出現監管的灰色地帶,這將導致金融混亂?!耙粠б宦贰苯ㄔO是一項關于包括中國在內的35個國家的項目,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規以及道德約束,這將不可避免地產生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在金融領域的矛盾。在矛盾發生時,缺少一套適合各國的法律標準,這易導致金融的混亂,造成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風險。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金融風險防范建議
(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高國際話語權。我國在防范“一帶一路”金融風險方面的話語權直接取決于人民幣在該區域的國際化程度。伴隨著人民幣自由兌換、計價和結算使用范圍的擴大,特別是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將有效化解因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外部力量干預所導致的匯率波動、市場動蕩等情況。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并不陌生的話題,總體而言,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對外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密切相關,因而基于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金融合作與支持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從區域化走向國際化。(二)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構建合理有序的金融市場環境。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風險的主要屏障,銀行內部控制是基于對外部經營狀況和自身業務狀況做出的動態持續管理,這一內部控制的成效取決于對內部業務和管理信息的獲取。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對外提供金融服務時尤其需要強化以下幾個方面職能:一是針對目標項目建立嚴格的信息系統控制,通過內部控制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有效結合,加強對某一國家的目標業務的風險預警;二是依據所在國金融風險安全級別以及我國海外各分支機構和各部門的具體經營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和業務發展需要,建立有差別的授權體系,明確不同部門的業務職責與權限,根據情況快速調整;三是認真遵循會計準則與制度,快速精確地表明每項交易業務的合理情況;四是“一對一”地構建合理的核查與監管制度,及時核查、盤點各種賬證、實物資產等;五是若要建立新機構、開設新業務,應該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風險監控制度。(三)建立和完善各國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協調機制。以我國金融監管部門為主導,建立不同時期的風險應急管理聯動機制,具體可通過快速融資、風險轉移和補償、資本支持性工具等,應對流動性風險。推動“一帶一路”沿線35個國家的合作與共享,經常進行關于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的培訓與交流,提高工作質量,并且增加各國間的了解和信任,更好地應對國家風險和信用風險。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多邊監監管合作機制,擴大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等以達到優勢互補,完善跨境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和危機處理相關制度安排。(四)建立“一帶一路”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預警系統建立在對金融風險誘發因素綜合分析的基礎之上,建議對經濟基礎、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償債能力、對華關系等多方面建立相關指標,以量化沿線國家金融風險及其外溢性,以此為依據,及時增強防范。當然,預警是一方面,同時需要建立相關的約束機制,嚴厲打擊通過不法手段惡意炒作一國貨幣、破壞金融市場應有的秩序、引發金融不穩定的投機性行動,推動投融資向著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的目標發展。只有推動金融立法,才能從制度約束的層面加以有效防范。
參考文獻:
[1]王石錕.發揮中國金融軟實力構建“一帶一路”立體金融服務體系[J].國際金融,2015(8).
[2]林川.論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的六大金融支持[J].西部論壇,2016(1).
[3]賈儒楠,韋娜.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國際貿易,2016(5).
[4]馬博雅.“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風險防范[J].黨政干部學刊,2016(6).
[5]王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國際金融支持戰略構想[J].國際貿易,2015(4).
作者:宋琦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分析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眾籌融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