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0 10:46:00

導語: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摘要:國際金融發展的緊迫形勢和我國金融的對外開放都迫切需要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而我國國際金融人才短缺的現狀遠遠不能適應這種需要。目前隨著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如期而至,我國必須在明確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培養標準的前提下,采取既積極快速又切實可行的舉措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才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保持中國金融業平穩、健康、可持續地運行和發展。

關鍵詞: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

1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的緊迫性

1.1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是金融形勢所迫

當今隨著經濟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和不可抗拒的潮流,金融全球化也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發展。貨幣及其它金融工具失去了國界的屏障,使得一國的金融安全和穩定與其他國家金融的安全和穩定息息相關。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金融秩序仿佛進入了“無制度”時代,便捷的電子化交易系統使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形同“幽靈”在全球范圍內“四處游蕩”,國際金融市場面臨較大的投機空間,且投機的“傳染效應”越來越明顯,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和破壞性急劇攀升。世界政治也向多極化格局的方向發展,使世界貨幣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美元、歐元和日元處于既相互抗衡又聯合妥協的局面,使各主要國際性貨幣的匯率經常出現巨幅波動,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和利益沖突日漸明顯。

當今國際金融領域還越來越氣象萬千: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與金融業務廣泛融合,以傳統方式進行的融資和支付業務,為電子化、信息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現代金融業務所取代,多頭化的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使得金融的涵蓋面越來越廣,貨幣、信用、票據、證券、保險等金融要素,交叉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統一而廣泛的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以銀行信用為核心的間接融資方式在金融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受到迅速發展的票據、基金、證券等市場型直接融資工具的挑戰,使得銀行與種類繁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政府及工商企業等,均成為金融市場上地位平等的交易主體。

當今國際金融領域的這些創新變化和鮮明特色,對于國際社會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它們決定著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金融規制和各國金融政策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需要不斷得到改革和升級,特別由政府調制金融發展戰略,保證金融安全、高效、穩定運行,是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務。面對這樣的國際金融形勢,我們應該認識到,歸根到底金融競爭需要人才來參與,金融改革需要人才來操控,金融風險需要人才來提防。培養既懂得國際業務規范和管理法規,又能夠把國情特點與國際慣例有機結合起來,并能夠從全球視角把握中國金融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和迫切。為此,中國必須在加快融入國際金融步伐的同時,也加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力資源的開發。

1.2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是對外開放急需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業邁開了市場化的步伐,逐步培養出了大批“懂專業,會操作”的金融人才。但由于金融業國際化步伐比較慎重,因而,金融體系還沒有徹底擺脫壟斷經營、粗放經營和封閉經營狀態。在這樣的金融體系中,金融業的開放程度偏低,國際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不強。與此相應,人才的培養也比較注重國內金融人才培養,忽略國際金融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內向型的特征,導致國際金融人才短缺,這是中國金融業人才資源的基本狀況。雖然我國金融機構也與國外金融機構存在種種業務聯系,但直接競爭的機會不多;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中也有國際金融專業及課程,但中國學生對國際金融知識的運用和外國金融機構的運作都缺乏短兵相接的認識,所學知識大都還只局限于紙上談兵。

這種國際金融人才狀況,遠遠不能適應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的迫切需要。隨著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我國已經開始履行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承諾:一方面允許外資銀行業進入中國市場開展業務,并與國內銀行業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從而使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呈現出激烈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是中資銀行在海外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新業務,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銀行業現在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就不僅指在世界范圍內、在國際市場上與外國金融機構的競爭,而是還要在國內與進入本國市場的外國銀行競爭。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的中國金融業要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競爭,首要的問題不再是國外金融機構如何適應中國國情,更不是中國政府如何為本國金融業提供保護,而是中國金融業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適應國際競爭規則,在國際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問題。

如何才能在這樣的國際競爭中保持中國金融業平穩、健康、可持續地運行和發展,關鍵是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作為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資源,是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證。誰擁有頂尖的人才,誰就擁有一流的競爭力,誰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實質上還是國際金融人才的競爭,國際金融人才的競爭實質上又是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的競爭。因此,回應新的時代呼喚,必須加緊培養出既熟悉本國金融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金融規則和慣例,還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

2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的標準和舉措

2.1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的標準

要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必須明確其標準。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總體而言是指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廣闊的全球經濟視野、充分的國際交道能力、深厚的國際金融功底、積極的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具體表現如下:

(1)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操,即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首先必須愛祖國、愛人民,具有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覺悟。因為金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媒介和樞紐,從事國際金融業務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國家金融的安全與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的安全與發展。國際金融人才應該在以金融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的風云變幻中,以對祖國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切實維護好、發展好祖國和人民的利益。

(2)具有廣闊的全球開放視野,即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必須立足本職,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具有洞察全球經濟動態的目光。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當今,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我國也不例外。我國的經濟優勢需要貢獻于國際市場,經濟劣勢也需要求助于國際市場。這些都必須依賴于國際金融人才把握時代金融脈動和發展趨勢,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不斷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尋找獲利機會和發展空間。

(3)具有充分的國際交道能力,即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必須既敢于參與國際競爭,又善于進行國際合作,具有與對手周旋和共舞的能力。當今世界經濟和金融的主要特點都是國際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如何做到該競爭時就競爭取勝,該合作時就合作雙贏,需要國際金融人才具備高超的國際應變和交道能力,既能夠熟練地應用外語進行國際交流,又能夠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平臺上自由轉換,還能夠精通國際游戲規則。

(4)具有深厚的國際金融功底,即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必須既要能言善管,又要能寫會算,具有深厚的金融理論和實踐功底。沒有深厚理論基礎的人必然盲目短視,沒有深厚實踐基礎的人必然夸夸其談,這都難以勝任國際金融業務的高要求。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應該在理論上既要熟悉傳統的金融理論,又要熟悉現代金融理論;在實踐中既要掌握金融財務技術和計算機技能,又要熟練掌握數理分析和網絡信息處理等現代實踐技能。

(5)具有積極的開拓創新精神,即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必須能夠參與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創新,具有敏銳洞察力和開拓創新的勇氣。開拓金融創新能力是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和最本質的屬性,決定了金融機構的可持續地競爭力。不僅是微觀金融的創新主體,爭當在金融實踐前沿活動的具有敏銳洞察力的觀察家和實踐者;對宏觀金融政策操作和金融制度創新,也應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推進作用。

2.2加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金融人才的舉措

目前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如期而至,中國急需造就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必須采取既積極快速又切實可行的舉措。

(1)要進一步改革金融專業高等教育。擴大對國際金融專業的資金投入,擴大國際金融專業招生計劃,并將學歷教育、專業資格認證和在職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打通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的快速培養通道,逐步擴大本科直接連讀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規模和渠道。

(2)大力發展國際金融博士后科研隊伍。凡是負責培養當前急需的國際金融高層次人才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在條件具備、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沒有設站的應加快設站進程,已經建站的應適當擴大招收名額。

(3)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一方面要增加國際金融的公派留學生,和大力支持國際金融的自費留學生;另一方面抓住當前海外留學人員趨向回國創業的有利時機,注重鼓勵和吸引海外國際金融學子和人才回國效力;還可積極主動地吸納國內外資金融機構的人才。

(4)加強國際金融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根據世界金融發展的新趨勢和我國金融發展的實際需要,以高校為主,動員社會力量,豐富培訓形式,充實培訓內容,建立起“四結合”的培訓體系。即業余學習和脫產學習相結合;長期班和短期班相結合;實踐鍛煉和組織考察相結合;繼續教育與學歷教育相結合。

(5)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金融培訓領域的國際合作??膳c國外一些著名的培訓組織合作辦學;可聘請的國際金融領域的外國專家來華講學;可舉辦國際性的國際金融研討會;可擴大引進國際上國際金融職業資格認證考試體系等等。

我們堅信,只要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想方設法,定能加緊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素質復合型的國際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