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時間:2022-07-13 09:35:42

導語:疫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疫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摘要:2020年年初,病毒在全世界范圍內肆虐,成為當年的第一個“黑天鵝”事件。這場疫情不僅危及數百萬人的生命健康,更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金融風險在國際范圍內迅速傳播。進入2021年后,國際疫情的不斷反復帶來了國際金融市場更深刻的變局。本文認為在此背景下,國際進出口貿易、匯率市場、利率市場、股票市場等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風險會快速擴散。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學者認為短期內的動蕩和反常并不會帶來系統性的金融危機。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政府應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通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緊密配合,一方面支持實體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維護人民幣的幣值穩定性,從而帶動整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復蘇。

關鍵詞:疫情;國際金融市場;對策分析

一、引言

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會給國際金融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打擊。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使金融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快速傳播;另一方面,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降低,熱度衰退,不利于金融市場發揮活力。自從上一輪金融危機之后,全球性金融和經濟發展普遍低迷,而的形成和傳播無疑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雪上加霜。本文以疫情作為研究背景,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針對以上背景,本文以下內容的安排是:第二部分通過描述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現狀,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原因;第三部分,討論疫情對進出口貿易、國際匯率市場、國際利率市場、國際股票市場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并由此淺析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是否會引發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問題;第四部分,根據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疫情蔓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現狀

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全球的經濟金融長期存在增長緩慢、復蘇乏力的現象。從需求層面來看,這是因為國際間貿易、投資、消費低迷放緩;從供給層面來看,這是經濟結構、資源環境、科技創新等因素的不斷變化所導致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鐘紅認為,從近十年來全球經濟金融增長和貿易走勢來看,當前處于康波周期①的尾部,即將走入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期和蕭條期。而病毒的傳播和擴散無疑加重了原本已有的嚴峻形勢,在短期內會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2020年呈現出疫情全球蔓延的態勢,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幅震蕩,不僅導致各國的投資者具有消極的預期,各類資產的價格也在急劇下跌??梢哉f,國際金融市場處于劇烈的動蕩之中,這是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后最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勢。危機主要表現為兩種情形。第一,各類金融資產的跌幅規模較大,跌幅速度較快。以國際原油為例,自疫情以來國際原油的價格一度跌近20美元每桶,美國能源股大多高開走低,引發了市場上的恐慌情緒。資產價格下降必然導致國際金融市場上不斷拋售金融產品以回收流動性,造成市場流動性降低。第二,通常被認為可以避險的資產并沒有起到避險的作用。2020年6月中旬,亞洲市場的黃金現貨價格高速下降,一度跌破1720美元每盎司,日跌近0.7%②。與此同時,同期的10年期美國債券收益率降到歷史新低,在拋壓下反彈到1%以上,可見避險特性降低。這說明在疫情的全球擴散下,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工具全線下跌。2021年,疫情的反復使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之后出現更深刻的變局。通常情況下,疫情的第二波殺傷力往往比第一波更大,特別是當下世界各國紛紛發現變異毒株,對發現和治療疾病構成不小挑戰。從第一季度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國家能夠對金融市場的各種指標進行有序的調整,最大程度使其變動處于可控的范圍內。但是由于債務的惡化,全球范圍內出現大規模的企業破產,不僅沖擊了銀行業的發展,更會削弱跨國公司的作用,進而使國內金融市場的波動擴散至國際金融市場。

三、疫情蔓延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1.國際金融市場巨幅動蕩毫無疑問,疫情的傳播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短期內的巨幅波動。下面我們將從國際貿易市場、國際匯率市場、國際利率市場和國際股票市場四方面來分析這種影響。從進出口貿易角度看,總體來說疫情期間進出口的規??s小。以中國為例,2020年1月到2月,中國的進出口總額為5919.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額達到2924.5億美元,同比下降17.2%;進口額達到2995.4億美元,同比下降4%;貿易逆差達到了70.9億美元。這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全球疫情蔓延導致國際航班和交易物流呈現斷崖式縮減。根據數據顯示,全球航班已縮減四成到七成不等,進出口貨物無法順利到付。其二,因為疫情的影響使得很多貿易合同無法如期進行,法律風險也在隨之提高。據資料顯示,疫情期間越南、印度、挪威、西班牙、法國等對華農產品出口貿易嚴重受挫,貨物堆壓在港口,價格暴跌。另外,雖然全球的經常賬戶收支趨于平衡,但資本流動加劇。與2005年相比,無論是債權國還是債務國,國際凈頭寸均有擴大的趨勢,其占GDP的比重也從10%上升至22%。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與美聯儲大幅釋放流動性相關,過剩的資本在美國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向全球流動,導致全球的資本賬戶開始失衡。從國際匯率市場來看,疫情造成匯率波動明顯,系統性風險增強。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例,1月份匯率呈現出先升值后貶值的現象:2020年1月2日至1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由6.9631升值到6.8585;之后人民幣轉為貶值,貶值幅度為1%。從短期來看,疫情會降低市場主體的風險偏好。由于人民幣是一種新興貨幣,具有風險資產的性質,因此當內外的投資者對人民幣的風險偏好降低后,貶值壓力就會增加。從中長期來看,經常賬戶的變動會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這主要表現在經常賬戶的逆差。與此同時,由于外匯市場極具敏感性,匯率波動風險會傳導至外匯市場,進而沖擊各國的貨幣表現。一方面,疫情造成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使其對經濟發展前景失去信心,受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該國貨幣趨于貶值;另一方面,隨著疫情的不斷反復,投資者的預防動機更為明顯,一些避險能力強的貨幣反而提高投資者的需求。從國際利率市場來看,疫情造成多國特別是歐洲國家相繼實行負利率政策。負利率政策是2008年次貸危機以后世界各國為抑制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采取的非常規政策。從表面來看,負利率政策好像是違背普遍邏輯的,但是在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下負利率政策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普遍來說,經濟衰退下人們存在過度持幣的心理,但這種行為會造成經濟的進一步惡化、失業增多、企業利潤降低,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為了刺激經濟復蘇,銀行實行負利率政策,那么存款人如果存款則會支付過高的成本,因此會使存款規??s小,刺激消費,鼓勵擴張。同時,負利率政策可以促使貨幣貶值,較低的收益率會阻擋一部分的外來投資者,進而削弱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刺激出口。從國際股票市場來看,疫情以來世界多國的股票市場遭遇“熔斷”。以美國為例,2020年2月之前,美股在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上都表現出持續升高的態勢,甚至出現階段性新高,距離歷史最高點僅一步之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前,投資者紛紛奪路而逃,美股市場遭到重創。從2020年2月24日到3月23日,美股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出現5次熔斷,道瓊斯指數更是出現一日3000點的暴跌,達到過去五年來的最低點。然而遭遇熔斷的不止美股,資料顯示,一天之內除美國以外,南美、東南亞、中亞等11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股市熔斷,投資者損失慘重。2.動蕩是否會帶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是指我們常說的利率市場、匯率市場、資產價格、償付能力和金融機構破產率等金融指標全部或大部分惡化,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投融資活動的情況。一般而言,金融危機可以分為國際債務危機、銀行危機、貨幣危機和孿生危機。那么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是否會帶來金融危機呢?我們作以下分析:首先,不少學者認為當前的形勢并不構成嚴格意義上的金融危機。雖然當下的金融問題多表現在資產價格的下跌,流動性較低等問題上,但是僅從概念上來看,全球大型金融機構并沒有出現重大的系統性問題,且隨著疫苗的推出與普及,世界各國的經濟已慢慢步入正軌。與2008年次貸危機相比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危機。但是,受疫情走勢影響,未來國際金融危機是否存在仍然未知,如果疫情持續存在,那么當前的狀況就會持續惡化。國際金融危機是具有傳染性的,從國際目前的形勢來看,存在三個潛在風險。首先,美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急劇惡化。由于前期的防控不力,美國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再加上國內關于“黑人”事件的抗議,一度造成美國停工停產,經濟陷入衰退。再加上人們的預期,美國股市很可能將進入熊市,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其次,金融市場暴跌很可能引發債務危機。由于過去幾年來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普遍采取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進而導致全球債務擴大,杠桿率提高。伴隨著高收益,帶來的必定是高風險。國際金融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的債務總規模達到了250萬億美元,占GDP總額的322%??梢哉f,債務規模超過了危機的警戒線。最后,歐洲市場的主權債務問題再度凸顯。在本次疫情中,歐洲的主要疫區恰好是歐盟的前幾大經濟體,對歐洲整個市場而言打擊非常大。近幾年來,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不斷嚴峻,生產力停滯且內需不足,很可能造成主權債務和銀行風險的相互傳染。

四、對策建議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政府在金融層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有目共睹。2020年,五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成為后期金融領域防控的重要政策依據。為了維護銀行業的穩定,人民銀行推出包括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延期等舉措來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與此同時,政策性金融資助直接保障了企業的生產能力,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不僅如此,一系列法律法規得到完善,包括實行注冊型企業債、修訂新證券法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金融風險并沒有完全解除,面對疫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沖擊,我國要著力穩定金融波動,防止可能出現的金融危機。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政府要準確把控疫情發展的國際趨勢,穩步推進疫情后的各項工作。一方面,要全面考慮疫情對經濟發展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統籌各項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以產業政策為基礎,充分做好產業發展的引導,保證產業鏈和產業群的發展。與此同時,要以外匯政策為保障,合理儲備外匯,著力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打造良好的國際貨幣環境。對于國內政策而言,我們重點要做的還是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其中,財政政策具有先導作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落實在關鍵領域。財政部要和相關部門配合,發揮各地方的財政優勢,對疫情防控的重點保障企業提供人民銀行專項貸款。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在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更加精準。以貨幣政策為輔助,在保障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性與流動性的同時,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輔以積極的金融監管,為疫情下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其次,分層次推動不同產業的發展。第一,對于疫情防控的重點保障企業,指導部門應繼續加大生產支持和政策支持,按照市場需求加快智能化進程;第二,對疫情期間嚴重受挫的服務業,應根據各地市場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優惠,保障后期發展不受影響;第三,對于第一產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較其他產業而言相對較小,因此相關部門應在鞏固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復工復產提供保障。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不僅涉及生產,更起到穩定就業的作用。因此,政府對重點領域的扶持不僅可以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以期穩定社會,更有利于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新型產業的發展。再次,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一貫較好,但仍需警惕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對經濟帶來的影響。第一,未來會出現資本外流風險和短期匯率超調風險。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滬港通資金凈流出已達到678.7億美元,這是中國疫情導致的美元流動性收縮促使大量外資回撤。第二,疫情期間人民幣貶值明顯。雖然人民幣普遍堅挺,但是仍需警惕美元流動性提高帶來的人民幣承壓問題。第三,商業銀行出現大量的違約風險,進而影響其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累計,造成國內金融市場的波動。第四,國內外金融市場具有聯動性,一國的金融風險會通過不同的金融市場快速傳播到其他國家。因此,相關部門不僅要實時聚焦和監測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更應緩解投資者消極的投資情緒,降低各種金融風險發展的可能。最后,應從金融層面應加強宏微觀的對接,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發揮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第一,應穩定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實體經濟關系著我國經濟的命脈,政府應通過降低稅收和擴充融資渠道等手段,全力支持實體企業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貨幣政策保持著相對獨立性,我國金融機構需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穩定經濟的目標。第二,推動經濟正常發展的本質還是復工復產,商業銀行在信貸業務方面要實施差別化的服務,針對不同的產業特點提供不同程度的資金扶持,同時對在疫情期間需要延期還本付息的企業給予讓步,保證其平穩度過發展難關。不僅如此,商業銀行還可以發揮信息優勢,利用其海量的信息和專業的能力為小微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幫助企業重建產業鏈。第三,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基礎上,推進多層次的金融政策、機構、手段等服務于經濟復蘇。

五、結語

綜上所述,疫情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對國際進出口貿易市場、國際匯率市場、國際利率市場和國際股票市場來說,近一年里的變動是非常巨幅的,且出現了眾多非常規的金融現象。疫情作為典型的“黑天鵝”事件,雖然會引起國際經濟金融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但是由于其影響本身的有限性及疫情得到大范圍的有效控制,不少學者認為在短時間內不會引起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但是從長期來看,如果金融惡化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國政府沒有防范好一系列的系統性和非系統性風險,仍然會存在潛在金融危機。當前,我們需要做的是樹立底線思維,首先要促進中國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通過分行業、分地區的政策扶持和各級金融機構的資金扶持,在防止國內大幅度波動的基礎上之充分體現大國擔當,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和諧。

參考文獻

[1]鐘紅,趙雪情.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疫情影響與趨勢分析[J].國際金融,2020(5):3-10.

[2]葉蘭.銀行危機與貨幣危機的共生性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3]鄭峰.透視金融危機對中國發展帶來的思考[J].財經界,2008(20):26-27.

[4]朱民.2021:全球金融的震蕩和變局[J].國際金融,2020(12):6-8.

[5]曹偉娟.肺炎疫情期間全球匯率風險的溢出效應研究[J].金融經濟,2021(3):38-50.

[6]何誠穎,聞岳春,常雅麗,等.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測度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5):3-22.

[7]王璐.全球經濟復蘇須防范新興市場金融風險[N].金融時報,2021-03-15(9).

[8]郝志運.金融開放和疫情沖擊作用下的人民幣國際化研究[J].福建金融,2021(1):67-74.

作者:繆羽晨 單位: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