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13 09:37:37

導語: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提要]體育產業因其需求性強、輻射范圍廣以及資源成本低等特點,使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而且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因此,本文對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探尋其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為新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結構;發展策略

在我國國民經濟的構成要素中,體育產業因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及持續發展能力,無疑是能夠促進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朝陽性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對于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黨的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階段轉向了高質量階段,而具體到體育領域中,我國體育產業如何轉換發展方式、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便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對象。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不足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增長迅速。體育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近年來,其平均增速遠超于我國GDP增速。有關資料顯示:2006~2015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總體規模由3,010.96億元增長至1.71萬億元,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由256.30萬人增長至414.28萬人,呈“井噴式”的發展趨勢。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的發展,不僅使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而且可以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有效地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2、產業結構多元化。多元化的產業結構成為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趨勢。其原因:一方面是民眾思想觀念的轉變與體育消費意識的興起,傳統的體育競賽與表演、健身娛樂以及體育培訓等呈現持續性的增長,民眾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會更多消費與體育相關的產品,在各品牌市場競爭過程中,各企業著力于探索未開發領域,向著集團化的方向進行發展,逐步形成多元產業格局;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體育產業不再局限于某一領域,而是開始注重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例如體育新聞、體育旅游等,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促使體育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不足分析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發展速度快,規??偭看螅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在發展質量,經濟占比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中,體育產業已經成為其國家的支柱型產業,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雖然我國近年來開始注重體育產業的發展,但由于起步時間晚,加之我國經濟總量龐大,體育產業還沒有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同時,在我國體育產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偟膩碚f,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制于人才短缺、區域發展不均、市場主體活力不足、無效供給占比較大等問題。1、人才儲備缺乏。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發展速度快,規模總量大,在我國國民經濟構成中占比程度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與體育產業相關的公司、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攀升,導致了體育人才的匱乏。供需關系緊張,導致各企業發展速度和規模受到影響。其人才缺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體育產業人才總量不足。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撐,但我國當前體育產業人才匱乏,培養量明顯滯后于需求量,導致供需關系緊張,企業缺少人才支撐,其發展必定會受到影響。(2)缺少與其他產業相關的復合型人才。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其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并且逐漸與其他相關產業進行融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缺少復合型的相關人才,不能滿足實際的發展需要。2、地區發展不均衡。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導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態勢,體育產業發展存在“階梯式”的發展格局。首先,東部沿海地區,例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其體育產業最為發達;其次,內陸地區各省會城市的體育產業發展規模及速度要優于其他城市;最后,中西部除省會城市外的其他城市,其體育產業發展規模、速度要明顯落后。3、市場主體作用未充分發揮。我國體育產業對于政府推動改革的依賴性較強,未能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具體表現為:(1)認識不足。體育從本質上來講屬于公益事業,同時具備一定的產業屬性,對自身特殊屬性的模糊導致市場機制介入受到制約。(2)邊界模糊。在體育領域中,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需進一步明晰,政府介入“過深”現象較為突出,體育產業容易對政府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從而使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改革受到制約,使市場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4、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不足。產業融合有利于促進本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路徑不明晰、效果不明顯。例如:(1)體育產業與旅游業融合度不高,體育旅游產業的整合式發展程度較低。(2)體教融合程度低,發展體教融合,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兒童養成運動習慣、體育消費習慣。因此,我國體育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應進一步加深,融合模式也應進一步明確。5、體育無形資產缺失。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萌芽階段,因政策不完善、監管力度小,加之在體育產業發展的熱潮中,各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為了生存,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進而使公司逐漸喪失品牌影響力等無形資產。另外,因缺乏國家政策的保護,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影響了企業的品牌效應,導致了企業利益受損,進而使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受到影響。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無形資產缺失,是影響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樹立品牌影響力,重視無形資產的保護是保障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及策略

(一)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我國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經濟效益,帶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能夠促進我國社會效益,著力解決我國在體育領域中的主要矛盾;三是能夠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推動我國經濟蓬勃發展。1、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由于民眾從思想、認識上對體育認知上的轉變,民眾越來越熱衷于體育方面的消費,體育消費的增加,從而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展,從而能夠在促進體育消費、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等方面來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社會效益。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具體到體育領域,民眾對于體育活動、消費的需求與體育產業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凸顯。體育產業應加快自身發展,尤其是體育休閑娛樂業、體育競賽業以及體育用品制造業等,以適應當今社會矛盾轉化的需求。3、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是大勢所趨。我國現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改善我國國民經濟的組成結構,倡導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成為我國當前改革的重要任務。體育產業作為一種發展潛力大、市場需求量高的朝陽產業,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加之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日益多元化、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產業質量日益提升。體育產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結構轉型升級意義重大,推動我國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從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1、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制約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人才缺乏問題:(1)國家應盡快制定關于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政策,各高校應制訂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方案細則,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功底的體育產業人才。(2)高校應與企業相結合,共同培養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體育產業專項人才,增強體育產業理論人才盡快適應社會的能力,為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3)高校體育產業相關專業應注重對于該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力培養,開設能夠與體育產業融合的其他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具有跨界能力的專業型復合人才,為我國體育產業融合機制提供人才保障??傮w來說,我國應加大對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一批能夠盡快適應社會,適于融合現階段體育產業發展趨勢的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專業人才。2、融合式共同發展。產業融合發展,能夠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深化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將會給體育產業帶來更大的推動力,更新商業發展模式,促進體育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加速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1)完善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政策機制。在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過程中,政策起著“框架”作用,制約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好的政策對產業融合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加速產業融合的速率,反之,則會“束縛”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影響產業融合發展的速率以及效果。(2)推行體育產業試點。當前的體育產業基地,大都以體育用品制造業為主,利用當前的體育產業基地,打造全方位、一體化的體育產業基地,推行產業融合發展,打破基地自身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擴大該地區體育產業結構要素,使體育產業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3、深化供給側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體育領域中應做到:(1)減少無效供給。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存在價格虛高、質量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從而形成了許多“無效供給”,為保證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政府應盡快制定政策,減少市場的無效供給。(2)有效供給應盡快滿足民眾需求。無論在體育服務業還是體育用品制造業中,高質量的產品應盡快滿足民眾需求,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品質量等問題應盡快解決,增加有效供給,保證我國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結語

體育產業是新興行業,是朝陽產業,我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與日俱增,確保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增添動力??傮w而言,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應抓住機遇,適應新階段,促進自身結構轉型,加快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為我國經濟騰飛插上翅膀。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海燕.我國體育產業新階段特征及發展趨勢[J].體育學研究,2018.1(01).

[2]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的公告[Z].2016.12.26.

[3]黃海燕.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戰略思考[J].體育科學,2020.40(12).

[4]任波,黃海燕.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內在邏輯與實施路徑———基于高質量發展的視角[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02).

[5]楊強.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機制與重構模式研究[J].體育科學,2015.35(07).

[6]李博.“供給側改革”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基于新供給經濟學視角[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02).

作者:田子琪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