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視角下金融市場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11 08:25:52
導語:倫理視角下金融市場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建設過程中出現不少違反市場法律法規的行為,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倫理學在我國金融市場中的實際運用。基于現有文獻研究,該文從倫理學角度去研究其在金融市場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與產生的影響,一方面探究目前金融倫理的缺失對市場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對金融倫理的構建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此促進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倫理學;金融市場;道德規范;金融制度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建設過程中出現不少違反相應法律法規的行為,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倫理學在我國金融市場中的實際運用。尤其在我國金融行業發展進程中,應該給予金融倫理相關學科展開更多的思考和建設的空間,為金融市場的有效性、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提供專業的支持與保證。倫理具體含義指的是人類“對形成良好的人倫關系的基本原理的各種設計”,是“人類感知并反思‘人倫’的產物”[1]。金融理論的建構是基于早期的一些倫理活動,以及從這些倫理活動中總結得出的倫理規范;另外,從歷史來看,我國金融制度的構建進程,倫理學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實際上,可以看到金融制度的運行就是要使得金融機構的活動與倫理規范進行協調。
1文獻綜述
關于金融倫理的研究,不少學者都進行了相關探索,得出一系列結論方案。劉曉宇和史寧(2018)[2]對金融倫理的特性和功能進行研究,并提出正是有金融倫理規范體系的指導和制約,經濟主體的正義品質才得以逐步形成和發展這一說法。丁瑞蓮、賀琳(2013)金融倫理是進行著行為規范以及原則的總體協調,其具有道德責任的前瞻性、調控機制的層次性、價值標準的非道義性3個顯著特征[3]。也有學者張玉梅等人(2019)[4],以民間融資中的中介機構與借款人作為研究對象,構建博弈模型分析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研究對象的金融倫理缺失行為,為民間融資高風險提供一種新解釋。對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倫理秩序的分析,陸岷峰和徐博歡(2019)[5]指出,近年來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出現資金流問題,擾亂了社會秩序,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試圖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范淵凱(2018)的互聯網金融倫理的研究目的在于在遵守金融規律的基礎上,通過道德的手段協調互聯網金融市場各方的關系和利益[6]。吳蘭(2011)[7]的研究表明,我國金融經濟在轉型升級階段,體系與制度的快速發展與金融制度、金融市場的不完善同時并存。而齊晨翔(2021)在實踐中為了完成好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工作,實現這方面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考慮倫理學的合理運用,避免金融市場中出現公信力下降、誠信喪失等現象[8]。孟書敏、張敏(2021)在互聯網背景下倫理道德在金融市場上體現在公平與績效有力實施,堅持倫理的價值是實現我國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9]?;诖耍撐膹膫惱韺W角度去研究其在金融市場建設中發揮的作用,一方面探究目前金融倫理的缺失對市場發展的影響,一方面對金融倫理構建提出相關建議,以此促進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正向有效發展。
2金融倫理機制缺失——限制金融市場發展
2.1公信力下降
目前,我國金融行業需要建立一個公開、公平以及公正的市場運營環境?!叭痹瓌t是市場公信力維持的保證,但公平、公開以及公正的三大市場競爭準則由于近年來市場投機行為的涌現,發揮的效用不斷削弱。公信力轉而言之就是“信譽”,金融業十分注重信譽的培養,需要管理客戶資產,要求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關系才可以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金融目標。然而,在我國金融市場中存在不少虛假交易,一些具有特權的機構會利用其占有的信息優勢,進行違法交易或者灰色交易,傳播虛假市場信息,對中小投資者造成不少損失。另一些利用信息優勢進行市場的惡意操作,影響投資者的價值判斷標準,逐漸使得投資變為投機趨向,導致金融市場的風險加速波動,違反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后果。
2.2社會責任缺失
金融業作為一國經濟的血脈,相對應的金融企業應該是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的。具體包括:對國家負責,遵守相應的政策方針與法律法規,維持良好金融秩序;對所服務的廣大客戶負責,向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優質產品以及服務;對其他公司企業負責,遵守合同規則和競爭條款。但是,在我國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注重自身的快速成長,卻忽略了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的現象時有發生。本質上,只有具有道德倫理價值的企業,才能夠在現代化競爭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領先地位,進一步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利潤的擴張。金融業應當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以此促進市場不斷向好發展,然而目前我國金融行為的道德缺失、誠信不足,已經阻礙了金融市場發展進程。
2.3職業道德水平低下
金融執業人員的道德規范以及信用信譽,是整個金融倫理機制構建的核心所在。職業道德是基于一些特殊需要而產生的對于本職業的道德要求,在我國金融活動發生之中,一部分金融業高級管理工作者會利用其職能優勢,從事嚴重的金融腐敗乃至金融犯罪活動。目前已經公開揭露的金融犯罪案例證明,不少金融從業人員利用職權,褻瀆了利益分配的水平線,將獲利方直接傾斜到小團體利益,甚至于個人私利,這就導致了客戶利益、社會福利甚至國家利益成為犧牲品。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一直提倡高質量發展,究其原因在于腐敗現象始終存在,尤其金融行業的貪污造成的各方面損失對經濟穩定也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
3金融倫理機制構建——促進金融市場發展
3.1加強金融誠信建設
金融行業是風險預期和利益獲取相并存的結合體,故而誠信的構建才是金融活動開展的前提保障。金融管理者和從業人員必須要把誠信當作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加強誠信學習教育,依據金融行業本身的特征以及其發揮的社會效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利為先是恥,以信為先是榮,“誠信”這面旗幟既是金融從業人員的道德規范,也是整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行業的價值取向。培養信譽信仰,降低系統性以及非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保證正常良好的市場秩序,維持誠信的金融氛圍。金融誠信的正?;?,是社會信用建設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金融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的價值導向和規范守則。
3.2強化金融職業道德教育
金融行業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忠誠于國家制定的工作政策方針,履行金融職業道德義務,自覺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诖耍袠I管理者應當不斷加強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客戶的需求為前提要領,自覺遵守行業操守以及行為準則,自覺對與客戶接觸的過程保持合理合規。對金融腐敗進行防控,需要基于金融業道德規范以及職業道德要求的相應特征,樹立金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意識,加強廉政建設,保持廉潔奉公的優良傳統,才能使金融行業的黨風、政風、行風、民風等社會風氣不斷提高,使金融行業干部職工的道德水平有所提高,養成優秀的道德習慣,知行合一,自覺在工作行為之中踐行職業道德的要求,達到金融道德風險的防范及化解,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
3.3完善金融制度建設
制度的完善可以對某些不合理的行為進行規范限制,約束投資者以及從業人員遵循相應規章制度。首先,實施有效的隔離制度將行為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獨立分開,確保組織機構可以高效獨立地完成任務安排。其次,完善健全行業內部的監督管理體制,以此達到對內部從業人員的有效精準實時監管,達到對行為規范的把控。最后,道德行為的管理需要注重效率,因此需要引入現代化的高科技管理手段,構建金融行業內部的信息監管系統網絡,實時地對各項經營業務活動的遠程進行監控。道德行為的被動發生變為主動監管,及時有效地識別金融倫理道德風險,防范可能出現的危害。
3.4完善金融倫理規范以及金融倫理的科學構建
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內容,促使金融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求相關監管機構對金融倫理規范制定不斷加以思考。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為了促使金融從業人員有著良好的職業操守,開展專業性強的培訓活動,制定相對應的制度規范,確保我國金融市場建設中的倫理規范狀況良好性;另一方面,加強金融市場投資中的準入機制建設,注意微觀審慎和宏觀審查相結合,逐漸提升我國金融倫理建設水平。另外,進行金融倫理機制的科學構建,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營造金融市場軟環境,建設一個完整高效的道德規范系統;另一方面,時刻踐行誠實守信的基本的原則,深入思考如何將金融誠信與社會公信進行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張踐.倫理化和人文化:宗教發展的大方向[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1,37(4):89-96.
[2]劉曉宇,史寧.金融倫理特性與功能的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13):80-81.
[3]丁瑞蓮,賀琳.金融倫理的結構與功能[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1):68-72.
[4]張玉梅,王昌昊,王倩.信息不對稱、金融倫理缺失與民間融資高風險[J].征信,2019,37(4):1-8.
[5]陸岷峰,徐博歡.互聯網金融倫理秩序研究[J].武漢金融,2019(5):72-76.
[6]范淵凱.我國互聯網金融倫理研究評述[J].道德與文明,2018(3):155-158.
[7]吳蘭.現代金融業發展中的倫理缺失與構建[J].特區經濟,2011(3):69-70.
[8]齊晨翔.倫理學視野下的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研究探述[J].經濟管理文摘,2021(2):22-23.
[9]孟書敏,張敏.互聯網金融倫理的失范與重構[J].商業經濟,2021(6):177-180.
作者:劉星橙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 上一篇: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策略
- 下一篇:如何有效進行過程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