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論文

時間:2022-10-25 10:48:32

導語: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論文

摘要:自2015年底開始的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為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吉林省農村金融開始進入戰略性調整、創新、發展時期。吉林省集安市金融機構,緊緊抓住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不斷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支持人參產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著重介紹集安金融機構借助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助推人參產業發展的具體做法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農村金融綜合改革;人參產業;實踐

省政府《關于振興人參產業的意見》,認真貫徹落實《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積極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依托,充分發揮信貸拉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人參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助推人參產業發展。各金融機構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立足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提升金融支撐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相關產業轉型升級能力為主線,創新金融產品,破解制約金融服務“三農”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探索操作性強、復制性廣的普惠型農村金融發展之路。截止到2017年5月末,集安市金融機構人參產業貸款余額達29.2億元,占全市貸款余額的37.5%;2015年以來,全市人參產業新增產值43億元,帶動當地就業2萬多人,實現利稅3.2億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人參總加工能力超萬噸,主要產品有模壓紅參、丸都高句麗參、人參中藥飲片、野山參和利用人參莖葉花果提取的皂苷等14大系列50多個品種,千余種規格。目前,集安市人參產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國家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件,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商標1件,獲得“參類栽培復式棚”及“非林地人參專用肥及制備方法”2項國家專利,林下參獲得國家商標局“林下山參”商標注冊證書,吉林省著名商標3件,“新開河人參栽培及加工技

一、人參產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自2015年底開始的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為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吉林省農村金融開始進入戰略性調整、創新、發展時期。吉林省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不僅僅是激發農村金融市場活力,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城鄉一體化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新的區域性經濟增長點,在推動東北全面振興,“一帶一路”戰略中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輸出中心。吉林省集安市金融機構,緊緊抓住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不斷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支持人參、五味子、山葡萄特色產業發展。其中,人參是吉林省東部山區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集安是吉林省人參主產區之一,是全國邊條參唯一產區,素有“國參故里”之美譽,集安人參產量約占全國的1/8,全省的1/6。在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春風的推動下,吉林集安的人參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二、金融助推人參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多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集安市支行按照吉林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化市著名商標10件,級別之高、數量之多在全國人參主產縣份中名列前茅。

三、金融助推人參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一)搭建特色信貸服務平臺,不斷提高人參產業金融服務內涵和水平。一是深化政銀企合作,搭建特色信貸服務平臺。圍繞吉林省政府《關于振興人參產業的意見》和《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深入解讀中央1號文件精神,多元化激勵、多部門協作為人參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與活力。各涉農金融機構積極爭取信貸規模和資金20多億元,主要投向人參、特色產業以及旅游業,為做大做強人參支柱產業提供強有力的信貸支持。舉辦政銀企“參發展”促進會、推介會,開展“參發展”金融產品流動服務“大蓬車”活動,協調相關金融機構分赴各鄉鎮、村屯集中辦理涉參企業、加工戶、農戶的開戶、結算及貸款業務。積極推動金融機構與市政府簽訂人參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深化銀政合作、銀企合作、銀銀合作,境內外合作,全面提高信貸資金投入的持續性和連續性,全力打造人參發展“資金洼地”。二是推出“綠色服務通道”,搭建特色支付清算服務平臺。推出涉參賬戶核準“綠色服務通道”,專設涉參賬戶服務窗口,有效提升了涉參結算賬戶開立申請的核準效率。對涉參企業和個體加工戶的開戶需求優先辦理,特事特辦,對于路途遙遠、居住偏僻的人參加工戶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相繼開辦涉參企業服務窗口,為人參企業提供存款、貸款和結算等“一站式”綜合服務。通過開辦夜市銀行、金融大篷車等方式推廣延時服務,滿足人參交易期間現金存取和信用卡結算等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需求;準確掌握市場貨幣流通狀況,合理調劑券別比例,保證市場貨幣流通供應;提高了服務的專業性和便利性。(二)建立三項機制,不斷提高支持人參產業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創新擔保機制,有效破解擔保難題。積極協調地方政府成立和引進擔保機構,搭建起層級分明的擔保平臺。針對不同規模的人參企業及種植戶的融資特點,引導銀行業創新推出“合作社+資產強制公證”、“互保金+三戶聯保”、“總擔保人+銷售收入監管”等多種或綜合擔保形式,搭建了種植戶互保,加工企業、生產企業互保,龍頭企業上下游企業互保等擔保平臺。進一步拓展了擔保機制的內涵和運行效率,有效緩解了人參特色產業發展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二是建立“方案式”批量營銷機制,促進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結合人參種植戶融資特點,聯手銀行業大力推動聯保聯貸、存貨質押貸款、國內訂單質押貸款業務(核心企業+下游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方案式”批量營銷,即在每年的人參收購加工旺季,針對貸款對象的不同規模、層次、人參下山面積、生產加工能力以及客戶資源、銷售渠道,結合其以往的資信狀況和還款能力等因素,分門別類地制定不同方案,集中、批量地發放人參專項貸款,近三年來,全市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涉參農業貸款61.2億元。三是打造以收儲、加工、流通為重點的全產業鏈信貸業務,助推人參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聯手地方政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擔保公司,以產業鏈上的大型企業為核心,推出“園區模式”、“1+N”產業鏈融資模式。圍繞集安康美新開河股份有限公司和集安市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為龍頭,發揮他們資金實力強、產業規模大、市場占比高、有行業話語權和市場定價權的優勢,以他們為依托,為其上游大量的中小企業和人參種植、加工戶提供貸款支持。(三)積極支持清河人參交易市場建設,打造品牌效應集安市清河人參交易市場,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十大中藥材交易市場,也是全國最大的山參交易市場。2012年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申請了清河野山參地理標識產品,發明了清河野山參粉(納米技術)。全國各地客戶云集于此,年交易額突破15億元。我們抓住了其快速發展的機遇期,積極給予金融政策和資金支持。農商行2015年為其二期改造工程積極給予1300萬元貸款支持;2017年為其量身定制了循環額度貸款400萬元,用于流動資金需求,采取一次授信、使用三年、總量控制、隨用隨貸的授信管理模式;為人參市場內的個體工商戶及外地客戶,增設了VIP窗口、百萬元以內的現金無需要提前預約可以隨時支取和理財金卡、布設POS機10臺等結算便利服務。(四)推動金融和電子商務服務,大力發展人參產業普惠金融積極開展“智慧農村”活動,打造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四位一體”渠道體系,縱深推進農村支付結算服務環境建設,加快助農服務點行政村全覆蓋工作,消滅金融服務盲區,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鄉,助推人參產業產(加工)、供、銷等電子商務智能化“綠色通道”。到2017年5月末,設置助農取款點252個,聯銀快付83個。網上銀行3503個,手機銀行18511個,網點已經達到集安鄉鎮全覆蓋,并在全市100%的行政村建立了助農取款點。在貧困村設立便民服務網點25個,采取定時定點派工作人員到貧困村開展巡回流動服務,有效延伸金融服務能力,擴大服務半徑。

作者: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