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實習革新才能培育
時間:2022-09-09 09:44:59
導語:機械加工實習革新才能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出臺,明確指出:“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笨梢姡斍凹訌娭新毿I實習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乃重中之重。下面以機械加工專業實習課為例,略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傳統教學形式的弊端
1.常規實習教學妨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1)常規實習教學:老師把準備工作做好,實習時,指導老師從設備的名稱、結構、原理、操作以及工具量的使用,到學生要做的每個課題按部就班地講,學生依葫蘆畫瓢地學,學生只是指導老師的手腳,自己卻沒有真正掌握知識要點。(2)實習時為單一工種實習,車工、銑工、鉗工等,學生按照所選專業實習,對上下工序的理解、機械加工過程的理解不重視,也影響了學生對各工種共性的認識及很好的掌握。
2.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前的專門工藝課與生產實習課的安排是分別進行的,學生上理論課因為缺乏感性認識,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難以理解,這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率都很低。
二.逐步改革教學方法,著力學生創新及動手能力的培養
1.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崗位具有不確定性,有針對性地修訂教學計劃,制訂實習課的新標準,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即在實習過程中,第一學年實習由單一工種(車、鉗、銑)向多工種發展,只要是學機械加工的:車工、鉗工、銑工、電焊都要學會,全是實習的課程,第二年實習在老師指導由學生選擇工種,進行專一工種技術的強化訓練,增加綜合性課題的訓練和畢業前數控機床操作,把動手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日常的教學中,并逐步向新工藝、新技術方向過渡,形成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階梯式新的培訓課程結構。
2.降低實習成本,實習效益“經營化”
傳統的機械加工實習花錢太多,消耗大,人所共知,稱之為“純消耗性”實習。面對有限的實習經費,實習效益“經營化”便成為當前機械加工實習教改的新思路之一。
(一)圍繞實習教學選擇項目、組織生產。組織生產經營性實習,必須堅持以實習教學為主,生產項目必須符合實習教學內容。堅持有選擇地接受生產任務。
(二)以“老”養“新”,共同學習。生產經營性實習,并非所有學生都能承擔。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進行基本操作訓練時,總要消耗原材料??梢宰尭吣昙壍睦蠈W生多接些生產經營性項目,用來貼補低年級新生的消耗。既以“老”養“新”。
(三)教學和生產相結合。實習效益經營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合格的技術工人。在實踐中,必須注意教學和生產相結合,克服脫離生產去教學和片面追求產值,忽視基本功訓練,不講教學效果的兩種錯誤傾向。
3.建立信息反饋渠道,“市場引導教學”
教師雖然在整個實習教學中起著主導性作用,但由于他們的知識和信息儲量畢竟有限,我建議以下三條信息反饋渠道以改進教學:
(一)學生實習課后的信息反饋。采取寫實習報告、總結以及召開學生座談會的方式,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此方式得到的是第一手資料,它可準確、及時的改進教學方法。
(二)市場調研的信息反饋。為了更好地了解市場對人才特別是對機械加工人才的要求,我們定期走進相應的公司、工廠進行調研,經常與企業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可獲得較多的建設性的意見。這些信息及時幫助我們調整機械加工課的實習方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校外實習生返校的信息反饋。每年一次的畢業生校外實習,使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崗位、工種,甚至不同的企業,這使他們真正了解到校內、校外的不同,感觸頗多。通過座談,我們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的建議,使得我們的教學更貼近學生,更貼近實際,更貼近企業。對課程的改進可起到積極的作用。以上幾點既具有各自的內涵和特點,又集于機械加工專業理論和實習教學的統一。機械加工實習的著眼點應該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這是新時代實習教學的要求,更是社會對人的要求。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大膽嘗試,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完成機械加工類專業實習課的教學改革,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 上一篇:機械教學改革與開展
- 下一篇:機械教學方法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