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教學方法創新分析

時間:2022-09-09 09:46:50

導語:機械教學方法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教學方法創新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轉變教育觀念,激發學生獨立思想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教育觀念由注重共性向兼顧個性轉變;由單純重視知識傳授向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有機融合轉變。

1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單純訓練學生發明創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種全方位的改造教育過程和學生成長過程的教育;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培養少數尖子學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只重結果上的創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種既重結果、更重過程上的創新特征的教育;創新教育不是一種以挖掘個體某項創新潛力為價值目標的教育,而是一種要從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絕地去誘導出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構建創新教育模式,就是把創新教育作為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加以對待,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課程體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園文化等諸多要素進行較為深刻的變革,從整體上形成一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具有創新特征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并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日漸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為特征的教育表達方式,產生鮮明的教育特色。

2機械專業開展創新教育的途徑

(1)找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結合點,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怎樣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一直是全國工科院校教學改革的難點,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確立了以模型制作為結合點的模式,這種方式在全國獨樹一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教師的指導,把自己構思的機械模型制作出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鍛煉了實際動手能力,強化了工程意識,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

(2)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塑造一支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必須塑造一支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具有一定超前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師群體。構建創新型教師群體是實施創新性教育、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國外的研究者認為,所謂創新型教師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將其運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創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創新型教師一般都具備如下特點:有創造能力;強烈的求知欲;敬業樂業;設法形成高創新性的班級;創立民主、寬容、溫暖的班級氣氛;能與學生共同學習;評價以激發或促進學生創新為主。

(3)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邊互動教學機制。在傳統的教育觀看來,教學過程由“教”和“學”兩個方面組成,“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則是“學”的主體,由此而確立了“雙主體”論,但創新教育觀則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即全面促成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養成與提高。因為“,教”“學”本是一體,“教”因為“學”而存在,由此而確立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唯一主體”論。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確定以后,師生之間、教師與教材之間,以及在主體內部的生生之間,各種關系將依次呈網絡結構展開。歷史的經驗再次告訴我們,每一種教學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唯有綜合靈活運用,取長補短,相互協調,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加強啟發、研究、獨立學習的力度,使教學中心向著“以學為主”轉移。這種課堂教學的多樣化互補,是體現創新教育觀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當前的機械課程教學中,很適合用這種多樣化的互補方式來教學。

(4)培養了學生產品設計和制造的綜合能力。學生在設計制作中,不但自己畫圖,還要自己加工,自己裝配,自己試車。這樣我們的畢業生受到了從設計到制造直至試車的全過程訓練,他們將更快、更好地適應生產實際工作,敢于創造,勇于革新。這種培養學生產品設計制造綜合能力的獨特模式,必將對工程??茟眯腿瞬诺呐囵B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

(5)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當前我國的機械課程結構雖然經過幾次調整,但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結構上的單一的學科課程傾向,普遍存在著重視學科課程,忽視實踐活動課程的現象。這些卻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近年來,我們加大了選修課程的開設,開展了學生創新活動月,各種學生的機械方面競賽等系列實踐教學活動,構建了學生的創新。

(6)學生精神面貌發生變化,綜合素質愈益提高。作品涉及面廣、要求高、時間短、工作量大、技術問題多,學生面對如此之多的未知領域,不得不加強學習和鉆研,自學能力得以提高,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團隊協作精神、精益求精的作風、克服困難的勇氣無不處處顯現。

3結語

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教育創新論壇,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性。不僅使學生掌握最新知識,且培養提高了學生的看圖、畫圖、空間想象力和應用能力,走出了創新性教學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