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機械加工課程教學分析

時間:2022-08-14 05:16:28

導語:技校機械加工課程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校機械加工課程教學分析

1機械加工課程的特點

機械加工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其自身的特點主要是:

1.1實踐性強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對基礎理論進行研究,但是這門課程的本身是由大量的實踐演示來完成教學過程的,因此,作為基礎學科實踐性非常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學生對每次實踐演示的過程及方法很熟悉。

1.2機械加工課程是其他課程的基礎前面已經提到過,機械加工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基礎學科的特點是,課程內容是對其他學科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其他學科,機械加工課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1.3靈活性強和其他領域的基礎學科不同的是,機械加工的課程更多地是通過實踐完成的,所以,機械加工課程的開展不僅僅只局限于課本,更重要的是實踐,所以,機械加工對于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要求很大,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這一特點也成了這門課程開展難度大的原因。

2課程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在實踐當中,很多教師發現,在這門基礎學科的學習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甚至有厭學的情緒。究其原因,一方面,基礎學科本身就有枯燥無味的特點,很少有學生非常喜歡基礎學科的。另一方面,大量的實踐本身也會讓學生云里霧里,因為大多數學校在實踐課上的教學是以教師的親身演示為主,學生參與不到其中。另外,基礎學科的教材往往語言很淺顯,但是基本理論卻很難理解,再加上大量的實踐演示,學生很難將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也難怪學生的興趣不大了。

2.2老師在課堂上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實踐機會少這也是很多教師課堂的真實寫照,通常,在機械加工的課堂上,老師往往是絕對的“中心人物”,因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都有嚴格的課時安排,所以,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絕大多數老師都會自己將整個實踐過程演示給學生看,作為學生,更多充當的是看客的角色。雖然,能夠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對于只能看不能做的學生來說,學習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3課程的創新點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學成果不明顯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古板,墨守成規,使得課堂的學習氣氛很差。在課堂的學習中,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適當的引導不僅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建立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很多教師的課堂在設置上過于陳舊,沒有吸引人的創新,點一般的模式都是:先講解基本的課本知識,其次是課堂演示,最后進行課堂總結,布置課后的任務,完全的公式化。試想,這樣的教學模式怎么能吸引人呢?現在的課堂教育早已不是照本宣科的時代了,學生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不斷涌現創新想法的課堂。

2.4對學生的教育過多地依賴課堂在技工學校還存在的現象就是課堂教學的比重過大,實踐課程的數量不夠。雖然一般的技工學校都有自己的實習基地,供學生實踐,但是學校的很多機器或設備由于經費或年代失修都很陳舊,甚至有的機器都應該被淘汰了,卻還拿來實踐,這本身是無意義的。因此,過多地依賴學校的課堂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實際的提高。因此,要想轉變這種局面,可以適當安排學生走進企業車間,了解現代的機械加工的發展概況,實際操作,親身體驗。

3如何提高機械加工課程的學習質量

由于機械加工課程本身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如何加強機械加工課程的學習就成了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提高機械加工課程的學習效果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進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其重點在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怎樣使學生完美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而從教師的角度看,其重點是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轉變角色以及怎樣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充分必要的實踐。

3.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點就在于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我們知道,機械加工這門課程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強,所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學生的課堂實踐,傳統的課堂形式多是以教師為主來開展課程教學,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引導。例如,在課時安排充分的情況下,一些實踐課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對靈活的課堂形式感到新鮮,并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這樣,理論和實踐才能緊密結合。

3.2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這是一句永久不變的真理。所以,要想在機械加工課程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們說過,一般的技工學校雖然有自己的實習基地,但是由于很多機器設備都存在老化或陳舊的現象,所以,要想學到現代化的知識,就要勇于走出校門,到工廠中,到企業的車間去實踐。一方面,學??梢詫⑦@樣的實習安排到課時中,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實踐當成學生的課后作業,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實踐的次數多了,自然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更深,而且這種形式也解決了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

3.3教師轉變身份,增強課堂氣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一直處于“一言堂”的位置,學生在言論上的自由相當有限,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師在長時間的教育過程中產生了慣性思維,不愿意進行教學上的創新和改革。所以,要想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教師要轉變態度,由教師主導變成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很多學生在實踐中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教師的“一言堂”很容易忽視學生的這種感受,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一方面,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非常容易對錯誤的理論形成根深蒂固的認識,對于日后的學習有害無益。另一方面,互學互助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本身來說,也可以得到進步。

3.4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直觀教學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大量出現,這也為實現現代化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強實踐外,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也是提高機械加工課程教學效果的一種值得提倡的方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很難進行實踐的課程內容,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網絡或是幻燈片等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蚴窃谄饺盏膶W習中,組織學生觀看機械加工方面的視頻,利用視頻這種直觀的方式強化實踐過程。現在,有很多學校主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并且這種方法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

3.5學校和企業形成對接,保證學生學有所用這種方法在如今的很多學校都有體現。很多技工學校和社會上的企業都在積極地合作,為學生提供第二課堂,即安排學生去車間實習,這種方式對于在校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并且在實習過程中,一般都會有經驗豐富的師傅手把手教學生,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也開闊了眼界。

3.6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如果說生活是學習最直接的方式,那么書本的學習就是最簡便的方式。我們知道,教材都是專業人員經過長年的實踐經驗編纂得來,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書本是獲取知識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因此,合理地利用教材就成了對教師的一大考驗。實際上存在的問題就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理解教材,這里說的理解不僅指教材的表面內容,還有對于一本教材課程內容安排的把握。例如,一本教材中,有的課時是以基本理論的理解為主,而有的課時則是大量地介紹實踐過程,所以對于不同的課時,教師要不同地對待,對于像以理解為主的部分,教師可以適當縮減課時安排,或是鼓勵學生上臺“講課”,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也可提高課堂效率。而為了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可以多安排實踐課時。由此可見,教師對于一本教材的把握決定了教材的利用效果,更能影響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