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探討

時間:2022-01-14 02:50:33

導語: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探討

1一體化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機械設計基礎一體化教學的內涵就是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知識、理論、實踐的一體化,時間、地點、內容、主體的一體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是靜態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少,一體化教學能夠把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有效結合起來,將教學和實踐緊密相連,讓學生在教室中模擬工作場景,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水平,有利于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機械設計基礎一體化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項目教學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體化教學的方式就是圍繞著實際的項目組織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一體化教學不再拘泥于現有教材和教學任務,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項目教學使學生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項目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實踐能力、心智能力三種,感知能力主要通過理論課堂教學來培養,實踐能力主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培養,心智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總結來培養,一體化教學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1]。

2一體化教學的優勢

2.1一體化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由于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知識面比較廣,教師很容易走上灌輸式教學的道路,使學生感覺到課程過于枯燥,久而久之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缺乏聯系,教師往往只關注課堂教學,不關注課外輔助教學,在實踐教學中也忽視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得實踐教學的效率較低。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脫離了理論的實踐和脫離了實踐的理論都是不成立的,不能深入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能力,一體化教學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通過教學情景的模擬,讓學生在案例或者課題中深入情景,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了學生能力。

2.2一體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線人才,比普通高校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過硬的職業素質是高職學生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的素質。然而實踐要受到理論知識的指導,因此課堂教學也不容忽視。機械設計基礎一體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接受到豐富的理論知識,而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體化教學結合了多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多種教學方法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了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2.3一體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已然發生了變化,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也在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提出以來,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學校重視的問題,只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但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不具備的學生不能稱之為人才,也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高職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不可能脫離團隊工作,因此,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學校培養的關鍵點。一體化教學通過對實踐項目的分析、小組合作等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學生的發展更適應社會的需要,為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奠定了基礎[2]。

3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措施

3.1一體化教室的創建

在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教學的主要場所是實訓室和多媒體教室,這兩種教室相互交替著進行。教師一般在講授完理論知識之后,再讓學生去多媒體教室或者實訓室進行實踐訓練,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時間上不一致。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教師講授完理論課都不能緊跟著進行實踐訓練,時間一長,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逐漸淡忘,在動手實踐時還要重新復習理論知識,當時學理論時有些內容已經忘了,實驗操作的關鍵點也很難確定,容易導致實踐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創建專門的一體化教室,這是開展一體化教學的物質基礎,一體化教室要把多媒體教室和實訓室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后就能趁熱打鐵,直接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

3.2教學項目的設計要符合課程實際

機械設計基礎一體化強調教、學、做的一體化,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和動手操作要一氣呵成,教學項目的設計要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置身于生產環節的氛圍中去,在對項目的研究、實施過程中培養職業技能。教學項目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實際,并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挑戰性,使學生在激發興趣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學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后能夠從事機械結構的分析和簡單的設計方面的工作,按照社會對這類人才的需求,教師可以采取項目為主導,任務為驅動的模式,以項目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的內容。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機電設備典型機構的分析和設計能力,因此需要通過對教學任務的分析來設計教學項目,教學項目要涵蓋基本的知識點[3]。

3.3項目的實施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項目制定完成后,就要實施項目。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根據任務的引入、計劃的制定、任務的實施、反饋評價四個步驟實施。在實施項目任務時,教師首先要提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對實訓項目進行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發掘出對應的知識點。小組合作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出項目任務后就讓小組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觀點。教師應該把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總結出來,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去查找教師總結的經驗資料,對于在實訓中發現的新問題,學生再交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完成任務,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合作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

3.4項目教學的評價要合理

項目教學的評價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的評價方式才能準確反映出項目教學的成效,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項目教學的評價方式可采用目標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傳統的評價方式容易忽視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評價,過程評價對目標評價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過程評價是一種動態的評價方式,能夠通過對學生項目實施過程、團隊合作過程、項目操作時間等等方面關注學生在實訓中的進步;目標評價可以通過對學生項目完成時間、完成狀況等方面來確定,合理的評價方式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興趣有重要作用。

4結束語

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學生能夠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培養出學習的興趣,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要適應《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特點,才能發揮一體化教學的作用。

本文作者:劉澤波工作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