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設計基礎的應用
時間:2022-10-21 09:10:59
導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機械設計基礎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生產制造業的繁榮,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較大,而高職院校為中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場所。生產制造業多以工科類專業為主,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工科專業的學習基礎,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都是以此門課程為基礎開展的。這門課程內容零散,概念抽象,數據公式繁多,各個章節聯系不緊密,對高職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更多機械設計的相關基礎理論和技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機械設計基礎”;高職;實踐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也在隨著社會的需求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當下的高職院校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中,提升課堂學習的高效性?!皺C械設計基礎”是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專業課的基礎,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相關專業的學習,而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降低本課程的學習難度,提升教學效果。
1簡述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改變了單純的知識講授教學法,更加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實踐探索去理解和學習知識。教師在開展教學前,提前對本節課的教學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總結,確定教學重點和目標,設計合理的任務,讓學生以任務為目標,驅動學生最終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借助教師的引導,學會了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在實踐中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使得整個教學圍繞著教師設計的任務開展,而任務的完成者是學生,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好凸顯。傳統教學是將知識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新的教學法借助任務實踐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在具體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教師將課程中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任務,學生在任務實踐探索中,將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課程從抽象向形象轉變,學習難度降低,教學的效果更為凸顯[1]。
2任務驅動教學在“機械設計基礎”中應用的益處
2.1有助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不能很好地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技能和相應的目標聯系起來,教學內容較為零散,目標不夠明確,很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在引入驅動教學法后,高職院校的教師可細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內容,使學習內容更加詳細,目標更加明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和教學目標貼合。同時,借助明確化的任務目標,教師可通過分析學生實踐情況,了解學生學習中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輔導,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容易達成。
2.2增強學生的參與度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內容枯燥,高職院校教師授課時,還是延續曾經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吸收,既不符合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扎實,技能沒有得到提升,又使學生陷入消極學習狀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相關專業課。而采用任務驅動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一種緊迫感,促使學生更加專注地投入教學中,學生也會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任務的驅動,使得學生在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時,不會消極等待,而是積極地尋找各種途徑,去解決“機械設計基礎”中的疑難問題。教師在輔導過程中,不會直接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而是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獨立探索中尋求解決方法。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積極性更高,參與任務驅動教學的意愿更為強烈[2]。
2.3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隨著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更加重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教師借助任務驅動教學,將課程內容和任務融合起來。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積極溫習、鞏固相關知識,主動學習新知識。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可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同時,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面對各種困難,他們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的思維更加全面、開闊,對機械設計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運用更為靈活。
2.4任務驅動教學應用的過程
在任務驅動教學應用的過程中,任務的設計是教學的核心,決定著最終的教學成效。而評價機制的有效性能促使任務驅動教學在應用中不斷進行改進和提升。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先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按照課程的學習要求,將任務內容和教材知識進行有效融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相應的知識,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而在任務教學中,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也很重要。如果教師將任務難度設計得過于簡單,學生很容易完成,這就使學生不去探索事物、不渴求知識;而過高的話,又會使學生的信心受到打擊。同時,在任務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技能的提升,以任務為驅動,使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學習好理論任務知識,又能很好地指導實踐學習,從而實現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相互成長。同時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得課程趣味性增加,課堂學習氛圍更加輕松。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始終處于變化中,但總體趨勢為向高標準高要求方向發展。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學必須不斷優化和提升。而借助有效的評價機制,教師能對學生任務實踐進行評價,借助相應的鼓勵措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任務驅動教學中。評價的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任務教學后,也包括了整個任務驅動教學過程,教師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借助評價,驅動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同時,還要積極對任務驅動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反思,借助評價機制,對任務教學進行優化和提升。
3任務驅動在實踐中的應用改進探索
3.1重視任務驅動應用中的興趣激發
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逐漸成熟,但由于學習習慣沒有形成,能力欠缺,使得學生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較為認真。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任務教學的過程中,確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借助任務主動探索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將機械設計和學生常見的機械聯系起來,以實物和案例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的探索欲受到激發,去探索學習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使枯燥的理論概念、數據、公式等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3]。
3.2重視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師要提前確定課程重點和難點。對設計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分類和整理,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設計任務時,教師既要使任務內容覆蓋到本節課內容,又要借助任務突出知識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更有針對性[4]。學生需理解機械設計的概念、數據等,但公式和數據的由來不是重點學習的內容,學生只需知道即可。教師還要借助不同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將任務知識點相互串聯起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3重視任務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理論性強,教師要將任務理論知識和任務實踐有機結合,使任務驅動教學的效果大幅得到提升。在學習自由度理論知識時,教師想讓學生以自由度相關任務理論為目標,驅動學生去學習相關的概念知識。之后分派任務給學生,讓學生繪制平面機的結構圖,計算相關自由度的數據。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在完成理論學習任務后,又借助現有的知識進行實踐任務的探索學習。學生會發現,“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學習是有跡可循的,借助教師理論和實踐任務的完成,學習變得更加輕松、簡單。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在中國社會中承擔著重要的人才培養角色。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在教育中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整理出不足,借助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去改善教學中的問題。教師要從高職學生的特點出發,積極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石愛娟,李坤,馬東升.任務驅動教學法下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實踐[J].休閑,2019(8):233.
[2]劉海霞.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129.
[3]謝雙義,何嬌,侯小琴,等.基于任務驅動的“機械設計基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資訊,2017,15(3):135-136.
[4]曲輝,王春華,王琦.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法在機械設計基礎中的研究與應用[J].機械設計,2018,35(Suppl2):339-341.
作者:陳啟敏 單位:福建省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 上一篇:農林類高職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 下一篇:數字電視運營管理成本控制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