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起重機械職業適性指標探究
時間:2022-04-20 02:26:00
導語:小議起重機械職業適性指標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采用Delphi法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職業適性指標進行了研究。咨詢專家就各備擇指標對工作重要性及發生事故的關系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專家積極程度與意見集中程度良好;事故重要性與工作重要性排序一致性良好,兩者呈高度正相關。依據專家對“重要性”的排序,再通過專家會議與現場考證等方法,最終確定了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職業適性檢測指標體系。
【關鍵詞】起重機械作業Delphi法職業適性指標
StudyonTestIndexesfor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
AbstractTestindexesfor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arestudiedbyDelphimethod.Theimportanceofthegivenindexestowork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cidenceofaccidentandthegivenindexesareevaluatedbyadvisoryexperts.Theessentialresultsareasfollows:(1)Theexpertsdisplaygoodinitiativeandtheirconsultationsarefairlyconcentrated.(2)Therearegoodconsistencyandpositiverelationbetweentheorderofimportanceatworkandtheaccidents.Accordingtotheorderofimportanceratedbyexperts,andthroughexpertsmeetingsandonsiteverification,asystemoftestindexesfortheoccupationalaptitudeofcranemanisfinallydetermined.
Keywords:CraneoperationDelphimethodOccupationalaptitudeIndex
1引言
職業適性是指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時必須具備的生理、心理素質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職業適性檢查是通過一系列有關生理、心理素質的檢測來判定人對某種職業的能力傾向和職業適應程度,使人職匹配合理、科學,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事故。
國內從80年代初,開始了有關駕駛員適應性研究,發現并證實在中國存在事故傾性駕駛人群,并揭示了事故傾性駕駛員具有易發事故的心理、生理特征。進而提出并建立了事故傾性的“特性-環境-時期”三維模型假設,即事故傾性是指在一定時期、特定環境下具有誘發事故的潛在生理和心理素質特征[1]。此項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對降低交通事故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并推動了我國有關職業適性和事故傾性研究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筆者參照職業流行病學、職業衛生與安全、勞動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選擇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進行職業適性生理、心理素質指標的研究。
2方法
本研究指標體系的確定采用德爾菲(Delphi)法[2-4]。通過匿名方式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們的意見,將每輪意見進行匯總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寄發給專家進行分析判斷,提出新的論證意見;如此多次反復,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得到一個可靠性較大的結論或方案。
2.1專家咨詢表的編制
本研究指標的擬定,生理指標參照國家勞動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起重機械作業安全技術考核標準中所規定的身體條件[5];心理素質指標參照國內外有關特殊職業適性和一般職業適性檢查的研究資料及安全心理學、事故傾性理論的研究成果。通過與勞動保護、職業衛生等專業人員的座談,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的走訪和現場調查,最終擬定了32項指標,以此制定專家咨詢表。
2.2咨詢專家的確定
參照有關勞動廳提供的勞動安全、勞動保護、職業衛生等專業專家庫清單,結合本研究主題要求確定專家名單。遴選專家時,要求專家在該領域有從事10年以上工作的經歷,考慮到無應答因素,確定第一輪函詢對象70名左右,規定最終有效問卷樣本不少于30例。
2.3項目評價方法及檢測指標的評定
2.3.1指標重要性排序方法
對32項備擇指標,針對工作重要程度按:重要、較重要、一般、較不重要、不重要五個等級排序;針對與發生事故關系按:關系密切、關系較大、一般、關系較小、無關五個等級排序。專家在進行分析排序后將排序結果填在表上(在相應位置打“∨”),等級賦值開始采用1、2、3、4、5等加數列,后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此種方法不宜把分數分開,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分辨率不強,故在進行指標對工作重要性的分析時,采用等比數列,并確定最高分為50分,最低分為10分,求出等比系數D=1.49,即五個等級分別為10,15,22,33,50。
2.3.2指標重要性排序的一致性分析
將各項目對事故重要性及對工作重要性排序結果,應用史皮爾曼(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計算相關系數進行評價分析。
2.3.3各職業適性檢測指標的確定
依照專家對“重要性”的排序,從得分最高的指標開始累計積分,得到總積分的70%時,認為重要指標均包含在內[6]。將這些指標篩選出來,進行細化研究,再通過專家會議與現場考證等方法對所取指標進行討論,最終確定適性指標體系。
2.4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與協調程度評價方法
2.4.1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評價方法
判斷專家意見是否趨于集中,采用四分位法[5]:Q+,Q-分別為專家打分數列的上、下四分位數,a1、an為該數列的最小、最大值。如果Q+-Q-<a(an-a1),其中02.4.2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評價方法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評價采用下述方法,以C值的大小來評價全體專家對全部J個指標評價意見的協調程度,C值越小專家的協調程度越高。
式中,σj——n個專家對第j個指標評分均數的標準差;mj——n個專家對第j個指標評分的均數;j=1,2,3,4,……,j。
表1咨詢專家構成及應答情況
專業調51<1.2451<1.2
外界反應能力44.50.5<1.2451<1.2
運動速度估計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集中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分配能力451<1.2451<1.2
注意的持續能力451<1.2451<1.2
對光、聲危險信號反應451<1.2451<1.2
物體空間距離判斷能力451<1.2451<1.2
物體水平距離判斷能力451<1.2451<1.2
明暗視覺適應能力341<1.2341<1.2
血壓352>1.2451<1.2
對顏色分辨能力341<1.2341<1.2
視野451<1.2451<1.2
聽力451<1.2451<1.2
心功能341<1.2341<1.2
肺功能33.50.5<1.233.50.5<1.2
視力451<1.2451<1.2
遠視力34.51.5>1.244.50.5<1.2
立體視力451<1.2451<1.2
握力3411.2341<1.2
背肌力231<1.2231<1.2
安全態度530<1.2550<1.2
表3生理、心理指標對起重作業的事故影響重要性排序(n=39人)
排序號項目序號項目名稱合計總分
132安全態度194
214注意的集中能力182
323視野179
49眼手協調性177
527視力171
617對光、聲危險信號反應170
718物體空間距離判斷能力169
810空間形狀判斷能力167
919物體水平距離判斷能力167
1013運動速度估計能力165
1111物體形態感知能力162
1216注意的持續能力159
1315注意的分配能力156
148手腕靈活性155
1529立體視力155
1624聽力153
1712外界刺激反應能力152
185智力150
1928遠視力150
2020明暗視覺適應能力146
217指尖靈敏度142
2221血壓142
2322對顏色分辨能力132
242年齡131
256向性130
2625心功能125
2730握力121
2826肺功能116
291性別106
3031背肌力104
314體重81
323身高75總分4684
3結果與分析
3.1專家構成及應答情況
由表1可見,專家就各指標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工作重要性咨詢表總應答率為69.35%,對事故重要性咨詢表總應答率為62.90%,表明專家積極程度良好。應答者中對工作重要性的咨詢,專家有高級職稱者占69.77%,對事故重要性的咨詢,專家有高級職稱者占74.36%。
3.2專家意見集中程度
結果見表2,表明經兩輪專家函詢征求意見后,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良好。
3.3各指標重要性排序
咨詢專家對32項備擇指標排序結果見表3和表4。通過計算史皮爾曼等級相關分析表明,對事故重要性與對工作重要性排序結果一致性良好,兩者呈高度正相關,相關系數達0.9522。
3.4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如上所述,咨詢專家對32項指標排序結果表明,對事故重要性與對工作重要性排序呈高度正相關,因此,在計算協調程度C值時,僅對工作重要性排序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咨詢專家對起重作業人員32項指標評價意見協調程度良好(C=0.388)。
3.5適性指標的確定
根據表4所示,初步篩選出:安全態度,眼手協調性,對燈光、聲音信號危險情況的反應速度,對物體空間距離判斷能力,視力,對物體水平距離判斷能力,運動速度估計能力,空間形狀判斷能力,物體形態感知能力,聽力,注意的持續能力,注意的分配能力,立體視力,手腕靈活性,血壓,視野等16項指標。將這些指標篩選出來,在通過專家會議與現場考證等方法對所取指標進行討論,最終確定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職業適性檢測指標為:視力,血壓,色覺,聽力,肺功能,心功能,復雜反應,操縱機能,深視力,動視力,眼手協調性,空間知覺,安全態度等13個生理、心理指標。
表4生理、心理指標對起重作業的工作重要性排序(n=43人)
排序號項目序號項目名稱合計總分累計積分累計積分百分比
132安全態度2022
29眼手協調性1755
314注意的集中能力1755
417對光、聲危險信號反應1755
518物體空間距離判斷能力1605889220%
627視力1541
719物體水平距離判斷能力1445
813運動速度估計能力1434
910空間形狀判斷能力1424
1011物體形態感知能力1412
1124聽力12051735350%
1216注意持續能力1134
1315注意的分配能力1130
1429立體視力1130
158手腕靈活性10891623視野1085
1721血壓10402396170%
4小結
本研究是建立在多年駕駛適性研究基礎上,參照職業流行病學,職業衛生與安全、勞動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選擇起重機械作業作為本次研究的特殊職業。咨詢專家根據32項備擇指標,采用Delphi等方法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職業適性檢測指標進行了研究,確定了13項對起重作業有重大影響的身心素質指標。這為選拔起重機械人員將提供科學依據。
當然,對這些指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還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進一步驗證和研究。筆者認為,職業適性研究的未來發展,將會在新的測試手段、測試數據處理、評價方法與標準及測試管理等幾個方面取得進展。
參考文獻
1金會慶.駕駛適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輝、張穎、倪宗瓚等.Delphi法中評價專家的篩選.中國衛生事業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學定量分析引論.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爾菲法.醫學科研管理學(劉海林主編.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勞動保護教育中心編.勞動安全、衛生國家標準及其編制說明匯編第三輯,1987.
6KaoruIshikawa.GuidetoQualityControl.AsianProductivityOrganization.Tokyo.1982:42~49
- 上一篇:組織變革的動力透析
- 下一篇:績效的關系研究在組織上的應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