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業生產實力有多大
時間:2022-01-29 04:42:00
導語:我國工程機械業生產實力有多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出口雙增長
據海關統計,2001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取得雙增長。2001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額為22.3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8.1%,其中出口6.90億美元,增長19.7%;進口15.42億美元,增長24.7%;貿易逆差8.52億美元。
我國工程機械出口的傳統市場為亞洲、北美洲、歐洲、非洲。近年來對南美洲、大洋洲地區的出口也有所增加,非洲地區出口市場近年有所縮減。我國工程機械傳統進口國為日本、德國、美國。
近年來從韓國、歐盟進口有所增加。
我國已占世界市場的10%
2001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取得雙增長,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具有工程機械大市場和中國已具有了有競爭力的工程機械產品。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中國的工程機械出口額雖約占世界工程機械市場600億美元的1%,但中國的工程機械在世界工程機械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工程機械是大市場,目前約占世界工程機械市場的10%。根據發展前景,中國將是世界工程機械潛在的最大市場,中外工程機械制造業都有所準備,世界上所有著名工程機械企業,如美國卡特彼勒、日本小松、德國利勃海爾等數十家企業,先后在中國轉讓技術、建辦事處、設立中國投資公司和建立合資企業,生產主機和零部件,并形成銷售體系,它們對中國的市場進行過廣泛的、深入的研究,具有發展戰略。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經歷了引進技術、技術改造、建立合資企業和一系列行業和企業的結構調整,形成改制的國企、民營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等新型工程機械企業,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和一批懂產品技術和熟悉國際貿易的專業人員。
為進入WTO,一些企業如徐工集團、合肥叉車、三一重工、長沙中聯建等,率先引進來、走出去,在國外建立工廠、辦事處和研究中心,聯合銷售,并購國外企業等。由此看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底氣還是很足的。
同時也必須看到部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目前仍存在產品落后、企業資源過剩、低效等問題,進入WTO后,面臨危機和機遇,急需明確企業定位,加快調整。
中國工程機械雖已具有了門類較為齊全、技術較為先進的產品,一般產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可以大量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但巨型、大重型、微型以及高技術、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特殊產品主要靠進口。
加快資源調整迫在眉睫
加入WTO后近期直接有助于企業工程機械進出口,同時,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應加快資源調整。我國加入WTO以后,發達國家的制造產業的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和制造業的轉移必然要考慮中國的資源優勢,先進技術、管理及資金必然要進入中國市場,行業的國際競爭將加劇。從市場一體化本質上和總的發展趨勢看,將有力地促進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加快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的創新和市場的開拓,目前應特別重視以下問題:我國工程機械企業首先立足于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我國工程機械的產品技術和企業管理,推行企業資源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形成和創造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
采取多種形式包括產、學、研及關鍵技術引進等形式,再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提高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用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積極進入國際市場。
加快國內外同行業采取多種形式的資源調整和組合,包括請進來,有效地利用資源,形成數個中國工程機械的著名品牌。
此外,部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目前有企業資源過剩的問題,加入WTO后國內企業應利用資源和成本優勢,承擔日本和歐美工程機械企業的零部件制造出口,化危機為機遇。
- 上一篇:發改委作風保障指導意見
- 下一篇:國土資源局工作交接大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