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10:04:00

導語: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高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負債發展,教育經費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這些新情況使高校財務工作面臨許多新的任務與挑戰,對高校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制預算要遵循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遵循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其次,科學合理地制定各項預算數據,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再者,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預算編制與執行提供合理保證。

預算管理是高校實施財務管理的依據和手段,對高校事業發展有著直接的、重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擴招、多校區辦學,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利用銀行貸款建設等一系列改革的新形式出現,使高校辦學規模急劇擴大,高校負債發展,教育經費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這些新的情況使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許多新的任務與挑戰,對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對于高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高校預算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對財務預算管理認識不夠,其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有部分人在思想觀念上對財務預算管理重要性認識不夠,使學校的財務管理停留在“報賬式”的水平。預算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對整個財務管理工作起到“指揮棒”的作用,不能較好地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預算編制方法不夠科學合理,資金使用效益不高。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沿用“基期預算法”。這種方法過于依賴上年度的收支基數,不夠科學合理,容易使某些不合理的支出繼續存在,容易導致部門橫向攀比,形成“重要錢,輕效益”的現象。此外,學校下達給部門的專項資金普遍缺乏跟蹤管理和必要的績效評價,導致部分專項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預算編制范圍不全面,預算外有資金游離。財務預算應當包括全部收支,但是由于資金來源多元化的影響,容易使高校預算編制范圍不全面,一些資金游離于綜合預算之外。例如,科研經費,由于編制年度預算時無法確定科研經費來源,也無法編入預算管理;有的高校財務預算中不包括基本建設資金收支,基建財政撥款專項亦未納入預算;規模較大的高校,學校作為一級財務預算主體,其收入均已納入預算管理,而學校下屬的后勤、產業等部門作為二級財務機構,其收支經費并沒有納入學校預算管理范圍,資金收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控制。預算編制不完整,使預算無法真實地反映高校資金運動的全貌,不利于預算管理和有效監督。

(四)預算管理體制不健全,存在剛性不強和監管不力現象。高校預算的執行和監管一直是許多高校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由于高校預算管理體制不健全,高校預算經費下達到各部門、院系后,使用權就在各部門負責人手里,在執行上財務難以控制。有的高校在預算執行中隨意調整,追加現象嚴重,年初多預算,年中加預算,年末超預算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有的高校雖然有制度,但卻有章不循,隨意更改,預算的控制力度不夠,預算執行的約束力不強,監管也流于形式,資金收支缺乏統一的計劃和控制,存在預算執行盲目性和監管真空現象。

二、針對高校預算管理存在問題的防范與對策

首先,編制預算要遵循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遵循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其次,科學合理地制定各項預算數據,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再者,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預算編制與執行提供合理保證。學校應做到各項收入與支出全部納入單位預算,統一核算。既要考慮學校發展和建設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學校自身的財力。下面是幾點具體的對策:

(一)構建科學全面的預算管理體系,防止財力資源流失。學校財務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學校實現發展目標的基礎,高校內部應實行統一的財經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級經濟責任制,按照財權和事權統一的原則,明確學校領導,校級財務部門和二級財務部門及有關管理人員的經濟權限和應承擔的職責,把有效組織和管理財務預算工作作為綜合考核的內容。學校的預算管理歸口學校財務部門,不能在學校財務部門之外設立同級財務機構。除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外,學校所有收支必須納入預算管理,嚴禁學校收入“體外循環”,防止學校財力分散和流失。

(二)采用零基預算法做好管理與制定工作。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打破傳統的“基數+增長”的預算基數和預算支出只增不減的現象,運用“零基預算”、“績效預算”的預算管理方法,克服校內各部門之間存在的“討價還價”的博弈關系,避免造成財力資源浪費。為了準確地核定公用經費標準,需要對各項費用進行徹底的審核和評價,統計出完整準確的數據,采用人均定額標準和事均定額標準來測算。針對不同的支出項目制定相應的標準,避免年度中頻繁追加支出預算的現象。

(三)建立預算管理的監督機制,提高預算執行的效力

預算執行的效力直接關系到高校預算管理的嚴肅性、有效性和權威性。因此,必須建立預算管理監督機制。學校要根據上級的有關規定,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出適合本學校預算管理的執行監督制度,如審核權限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收費和大額資金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執行。應增加預算管理的透明度,實行財務公開制度,學校財力狀況定期向教代會通報,接受群眾監督。

(四)建立預算執行績效考評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預算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來確定各個責任主體的工作績效,全面引入績效管理的理念,優化預算資金分配,增加績效考核內容,將預算管理工作與各部門的考核和獎懲結合起來。對預算執行情況好,績效顯著的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作為評優晉級的依據之一;對違背預算管理規定或預算執行較差的部門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通過考核與獎懲結合,充分調動學校內部各方面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管理規范,約束力強,講求績效,適應學校發展的預算管理新機制,使預算管理產生更大的效益。

(五)優化配置財力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由于高校辦學規模超常規的快速發展,教育資源緊缺的矛盾也日益顯現出來,學校資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的現象也暴露出來。應科學地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各部門、院系共享資源,避免鋪張浪費及資產閑置等現象,優化配置財力資源。多校區辦學的高校應科學劃分各校區的功能定位,整合各種資源,在預算中優化支出結構,創建節約型校園,促進高??沙掷m發展。

(六)加強支出預算的管理,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出預算確定后,財務部門應加強對各項支出的審核,嚴格審批權限,根據真實、有效的憑據,按實際支出數辦理報銷手續。學校各單位經費的審批,必須在年度財務預算或財務收支計劃數額以內使用,特殊情況超出計劃數所需經費應按照規定先申請調整預算,經批準后按規定執行。要隨時向各系部處領導提供經費使用結余情況,使他們做到心中有數。

(七)健全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提升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層次,保證學校教育事業經費嚴格按照財務預算有效使用,使高校的經濟活動、財務活動做到規范、有序、高效運行,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八)健全項目預算內部審計制度。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規范審計工作。圍繞財務預算,學校制定一系列單項審計制度,加強對項目預算的審計監督。

參考文獻:

[1]羅紹德.新編預算會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2]陳少婷.論高校預算管理的觀念創新[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1).

[3]王德春.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若干思考[J].財務與會計,2006,(12).

[4]陸咸良.基于大學經營理念的高校財務管理創新[J].財會研究,2008,(7).

[5]王慶成.預算會計深化改革的構想[J].教育財會研究,2003,(3).

[6]王麗萍,郭嵐,張勇.學校構建新型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之探討[J].財會月刊(綜合),2008,(5).

[7]段世芳,葛傳勇.關于構建學校財務預算管理體系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學術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