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企業的財務質量

時間:2022-04-10 10:21:00

導語:探究分析企業的財務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分析企業的財務質量

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就整個報告體系來看,資產負債表是最全面地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核心會計報表;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會計報表;財政部于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編制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反映企業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的會計報表。本文從企業幾大主表的主要項目入手,著重對企業的盈利質量、資產質量、資本質量、現金質量進行一些膚淺的分析。

一、企業盈利質量分析

盈利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低質量的盈利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發展,甚至危及企業生存。對企業盈利質量的分析可主要從投資效果、盈利構成、盈利的現金實現程度等幾方面進行。

(一)從投資效果角度進行分析

投資效果主要反映投人與產出的對比關系,是公司運用資產、資金等資源所獲得的盈利。指標值越高,公司的運營效果越好,盈利能力越強,盈利質量也越有保證;反之,則說明公司運營效率低,盈利能力較差,盈利質量不是很好。一般來說,能反映公司投人與產出關系的指標主要有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

(二)從盈利的構成角度進行分析

企業的盈利主要由營業利潤和營業外收益組成。其中:營業利潤是企業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只有不包括投資收益的營業利潤的持續、穩定增長才意味著企業具有較好的經營資產盈利能力。營業外收益是企業偶然業務帶來的收益,不應做為利潤的主要部分來考慮。因此,企業盈利的各組成部分構成是否合理,是利潤質量的重要判斷標準。

(三)從盈利的現金實現程度進行分析

現行會計制度的收入是按權責發生制確認的,盈利如果不能為企業帶來現金流入,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毫無意義。在分析一個企業的盈利時,應考慮如下兩點:

1、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投資收益”應與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要基本一致。

2、投資收益應與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較。此類比較還應進一步分析企業按權益法確認的投資收益的現金流入量。

二、企業資產狀況質量分析

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資產狀況的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企業資產的質量集中從資產的周轉速度、存在狀態反映出來。下面就資產負債表的幾個主要資產項目做如下分析:

(一)流動資產的質量分析

企業的流動資產是指企業短期內最具活力的資產,也是企業近期經營業績的主要來源、償還短期債務的主要保障。對于流動性資產的質量分析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高質量的流動性資產應該具有適當的周轉率

在流動資產周轉一次有毛利的情況下,適當的流動資產周轉率是企業維持經營活動盈利能力的基礎。主要指標有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之比)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余額之比)。一般來講,周轉率越高越好,周轉率越高,表明其變現的速度越快,周轉額越大,資金占用水平越低,償債能力加強。周轉率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上是企業維持較好盈利能力的先決條件。

2、流動性資產應具有較強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流動資產除了要具一定盈利能力外,還應承擔償還短期債務的任務,也就是說,流動資產應當對負債有一定的保證程度。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基本指標是流動比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和速動比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企業的流動資產應具有較合理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按照西方企業的長期經驗,一般認為這兩個比率應分別為2:1和1:1較為適當。

3、不良流動資產的規模

不良流動資產是企業潛虧的主要因素,其規模較大必然引起企業后期的嚴重虧損。因此企業在期末要真實反映資產的價值,應提準備的要足額提取,以免因虛列資產給報表使用者產生誤解。另外其他應收款和待攤費用其實質是不能為企業帶來盈利和償還債務的資產,這些所謂的資產的規模將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效。因此,在分析流動資產時要特別注意這類資產的規模,其規模應較小為宜。

(二)對外投資的質量分析

企業的對外投資,體現了企業謀求對外擴張或者實現投資收益的動機。對于短期投資,應表現為投資的直接增值。高質量的長期投資,則應表現為:(1)投資的結構與方向體現或者能增強企業的經濟利潤;(2)確認的投資收益有與之相符的現金流入;(3)投資環境有利于企業發展戰略。

(三)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質量分析

企業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反映了企業從事長期發展的物質基礎與技術裝備水平。對于此類資產質量的分析,主要應取決于這兩類資產所能夠推動企業經營活動的狀況。其主要表現為:(1)其生產能力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匹配,生產的產品能推向市場,并獲得利潤;(2)周轉速度適當,利用充分,較少閑置。(3)資產的賬面凈值是否與資產的實際價值(公允價值)相符。

三、企業資本結構的質量分析

對于企業的資本結構的質量分析,應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與企業資產報酬率的對比關系

資本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籌資過程中的籌資費用和使用過程中的使用費用。從財務管理角度來看,企業的負債資金與權益資金都存在資本成本的問題。因此,只要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與總資產之比)大于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在財務杠桿的作用下,企業的凈資產的規模就會因盈利而擴大。

(二)企業資金來源的期限構成與企業資產結構的適應性

按照財務管理的理論,企業籌集資金的用途,決定籌集資金的類型:企業的長期資產應當通過長期資金來源(包括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解決;企業由于季節性、臨時性原因造成的流動資產的波動部分,則應由短期資金來源來解決。因為長期資金來源的資本成本相對較高,企業擁有過多最終會導致效益下降;而企業用短期資金支持長期資產會形成急迫的短期償債壓力。因此,當企業資本的期限構成與企業資產結構相適應時,企業的資本結構就表現為較好質量。

(三)企業的財務杠桿狀況與財務風險、未來融資要求以及未來發展的適應性

財務杠桿可以說是雙刃劍,企業的財務杠桿比率越高,表明企業資源對負債依賴程度越高。過高的財務杠桿存在如下壓力:一是不能正常償還到期債務的本金與利息;二是在企業發生虧損的時候,可能會由于所有者權益的比重相對較小而使企業債權人的利益受損;三是受此影響,企業從潛在的債權人那里獲得新的資金難度加大。因此,財務杠桿比率高的企業其風險相對較大。

(四)企業所有者權益內部構成狀況與企業未來發展的適應性

按照企業股權持有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一般可以將企業的股東分為控制性股東、重大影響性股東和非重大影響性股東三類。因此,在對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分析時,必須關注企業的控制性股東、重大影響性股東的背景情況:誰在控制企業?控制的股東有沒有能力將企業引向光明?在分析企業所有者權益各構成項目時,應根據各項目的產生途徑、具體用途等來分析各部分比率的適當性。實收資本越充足,企業承擔各種風險的實力就越強;而資本公積是有特定用途的資金來源,它們的規模更多地會受資本本身和盈利狀況的影響;未分配利潤的規模和變化趨勢是判斷所有權益結構合理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未分配利潤能持續、穩定增長,并在所有者權益中占較大比重,表明企業的盈利性和成長性較好,預示企業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四、企業現金流量的質量分析

所謂現金流量的質量,是指企業的現金流量能夠按照企業的預期目標進行順暢運轉的質量。較好質量的現金流量應有如下特征:(一)企業現金流量的結構與狀態體現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的要求;(二)在穩定發展階段,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應當與企業經營活動所對應的利潤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并能為企業的擴張提供現金流量的支持;(三)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能夠適應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對現金流量的需求,且無不當融資、投資行為。

企業財務質量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要想全面把握企業財務質量狀況,應對其各方面情況進行相關分析,了解其內部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本質,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財務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