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
時間:2022-11-04 03:18:33
導語:新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作為財務管理工作者,我們應當清醒認識當前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選擇正確的財務管理戰略。
2財務管理戰略
2.1高度重視風險管控
世界經濟還處于弱復蘇的形勢下,企業在進行財務戰略的選擇時,首先要考慮安全穩健的風險控制戰略。融資方面應優先考慮權益融資,維持企業穩定發展。適度進行債務融資,提高資金收益水平。要建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力求得到金融機構的長期支持。避免單一融資所帶來的成本過高或風險過大的不利影響。經濟復蘇期,企業盈利能力尚在恢復之中,企業應提高投入資產的使用效率,有效利用好財務資源。收益分配主面,應采取穩健的、適度偏低的收益分配政策,為未來的發展儲蓄資金和資源。企業要根據實際,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定期進行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及時發現問題,發出預警信息,做好風險應對的財務預案。
2.2準確把握市場周期
周期性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之一。企業應當在市場繁榮時期就注重風險分析,加強風險防范,實施內涵式發展,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在經濟低迷的時期要堅持企業發展的方向。堅定信心,把握機遇。通過實施低成本并購等措施進行擴張,為新一輪的發展做好準備。企業必須逐步學會在市場周期下生存和發展,讓自己的戰略目標與對經濟周期的判斷緊密結合,做到無論是經濟周期的高點還是低點,都能動態發展,做到穩中求進。
2.3尋求在弱勢中積極擴張的機會
企業并購是實現對外擴張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的繁榮期進行并購,往往會造成并購的成本高昂,無法獲得周期性利潤。金融危機之后,許多企業因外部市場萎縮、應對措施不力,經營陷入困境。這就為競爭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低成本擴張并購機會。在經濟的復蘇初期進行擴張并購,便成為企業的戰略選擇。合理地運用逆勢增長的財務并購戰略,在低迷的市場上購買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企業[2],能夠使企業以低成本促使資金流向目標項目,獲取經濟利潤。并購后通過對資金的統一調度來增強資金的利用效果。讓企業管理費用有更多的產品分擔,在保證產品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產品服務成本,促進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企業在并購中實現規模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在調整中不斷發現、挖掘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2.4為企業創新提供財務支持
目前,世界經濟形勢較為復雜。企業要想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唯有創新才是致勝的法寶。企業要堅定不移地以創新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逐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3],加快培育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打造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無論是企業高層還是普通員工都要牢固建立創新意識。大膽進行理念創新、戰略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以創新優勢提升競爭優勢。作為經濟活動綜合反映和監督的企業財務系統,要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創新活動,做好項目分析,提高創新效率。要為企業創新戰略目標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對創新方案進行分析與評價,對創新項目實施全面管理和控制。
2.5實施低成本運行戰略
金融危機之后,大多數企業面臨產品市場萎縮的挑戰。要想在有限的市場中搶得份額,企業可以實施低成本戰略。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在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廣告等領域內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4]。歸納起來,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低成本運行戰略體系。一、建立與供應商的全面協同體系。通過技術支持等方式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建立良性互動的供應體系。獲取質優價廉的生產原材料,從生產流程的源頭降低成本。二、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降低產品生產成本。通過技術創新,在產品質量、款式、性能和工藝裝備上不斷改進,以滿足消費者對需求的升級和變化,保持成本領先。建立健全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發揮管理效益,降低企業的成本。三、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著手成本的控制。產品成本的80%在設計階段就決定了,因此在設計階段就要關注未來產品的成本,優化未來產品的成本結構。四、成本管理一直要覆蓋到終端用戶。努力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形成使用成本優勢,使產品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企業通過實施低成本運行戰略,進行持續的成本改善,必將保持成本競爭新優勢。
2.6樹立財務管理文化觀
財務意識的建立、培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人員[5],而應當面對企業全體員工。讓財務管理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企業應當針對自身的經營特點,建立具有企業特色的財務文化,促進更新財務管理思想、優化財務管理方法、建立新的財務管理體系。能夠使財務管理思維方式前伸和拓展,引導企業樹立新的價值觀。完善以誠信為中心的財務管理機制,用以指導、教育和約束財務管理行為。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財務管理氛圍。采用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
2.7培養高忠誠度的員工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力量。員工的忠誠度是公司發展、受益、最終盈利的關鍵因素。一支高度忠誠的員工隊伍能否堅定信念,為企業做出貢獻,與企業共謀發展,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企業家精神以及員工的文明素質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及對市場風險的應急處理能力還重要。企業的真正力量來自于基層,來自于自覺實踐企業文化的優秀員工。企業管理必須人性化。通過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自我管理和文化管理,實現從命令管理向和諧管理的轉變。只有這樣,員工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那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克服困難、穩步發展的不竭動力。
2.8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雖然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但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企業承擔著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看,企業首先要肩負起對員工的責任[6]。員工的成長即是企業的成長,員工的未來即是企業的未來。其次,肩負起對環境的責任。要從源頭開始,盡可能利用綠色原料,實施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通過循環利用廢棄物,使企業產業鏈延長,為相關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要不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再次要肩負起對客戶的責任。企業應建設高效供應鏈,為下游用戶的產品供應排憂解難。同時,也要讓客戶了解和理解企業,形成良性互動。此外,企業還要肩負起對社區的責任、對政府的責任。通過建立良好的社企關系、政企關系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
3結論
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也促使我們每一位經濟工作者去面對現實、積極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一些企業以此次危機作為企業轉型的機會,突破了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與方法,通過財務管理創新,達到了提升財務競爭力的目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結束,目前世界經濟仍處于弱復蘇狀態,企業管理者必須冷靜思考、沉著應對、積極謀變,變危機為轉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企業長久平穩發展的目標。
本文作者:余瑞鋒王煒工作單位:江西銅業集團公司
- 上一篇:頂層設計下三農問題改革研究
- 下一篇:簡述城市空間形態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