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時間:2022-12-17 04:30:34

導語:我國外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外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一、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企業資金

資金和企業的關系,好比血液和人體、汽油和汽車的關系。人體沒有血液就無法保持生命力,汽車沒有汽油就無法行進,而企業缺乏資金就無法正常運行,最終只能以倒閉收場。無論何種企業,其生存與發展都必定依賴一定的資金。財務管理的內容有許多,包括籌集資金、投放資金、分配資金、監督資金的使用等??梢哉f,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基本功能。

2.控制成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家企業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的收益集體中體現在利潤上。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很多,如成本、損失、稅收、員工工資等。企業想獲取最大利潤,就必須盡量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及各項開支。財務管理工作在保證企業有足夠運轉資金的情況下,擔負著控制成本和各項開支的重任,同時也肩負著減輕財物損失對企業運作的影響的責任。財務管理正是借此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的。

3.降低風險

我國對市場經濟采取了一定的干預手段即宏觀調控,以控制經濟風險,謀求市場經濟的平衡、健康發展,但這種調控往往是在事后進行的,并不能消除市場風險。并且宏觀調控自身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中乘風破浪,就不能過度依賴政府的宏觀調控。企業應自主判斷市場動態,趨利避害。企業對市場的判斷很大程度上要以財務為依據,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能敏銳地反映風險,從而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化解風險。

二、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未全面徹底實現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幫助企業有效利用現有的人力、財力、物力,幫助企業控制成本,降低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1]。然而,企業要實現信息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為信息化管理被引入企業后,并不能立即幫助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它需要時間與企業現行的管理制度、企業理念、組織結構等因素進行磨合,而在磨合的過程中,雙方可能會發生劇烈沖突,彼此制約,影響到目標效益的實現。有的企業正是對此有顧慮,才遲遲不推行信息化管理。有的企業雖然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僅將信息化當作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減輕員工工作量的工具,但其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等功能卻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這樣,企業缺乏有效信息,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勢必影響企業的效益,削弱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缺乏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

資金管理制度涉及資金核算、分析、監控、流動等諸多方面,與財務管理制度不同,是對財務管理制度的補充和延續。然而,目前許多外資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無法滿足其生產發展的需求,比如企業沒有完善的信息傳遞制度的支持,總公司無法實時掌握子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做出的決策、規劃與現實發生沖突,影響到眼前問題的解決和長遠的發展。當然,外資企業缺乏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并不都是企業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客觀因素的制約。比如受國家政策的制約,許多外資企業都不具備在境內和境外之間隨時隨地匯劃資金的權利,資金的流動受到現實的制約。這對企業的決策、市場競爭力和發展都具有不可小視的影響。

3.人才管理不到位

外資企業人才管理不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分配不合理,二是培訓不到位,三是激勵政策缺位。人員分配不合理,則某些財務工作被忽略,財務管理出現漏洞,影響到企業的決策和發展規劃,難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人員培訓不到位,則人員的業務素質跟不上企業發展要求和市場要求,財務管理不科學,財務分析不全面,同樣影響企業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激勵政策缺位,即企業沒有有效的激勵政策,人才為企業付出、為企業貢獻才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鼓勵,積極性受挫,工作效率降低。人才的工作狀態不理想,最終會拖累企業的整體效率和效益。

4.單一的財務管理評價標準

據《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和《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企業財務評價的內容包括財務效益狀況、資產運營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然而,目前我國外資企業實行的財務評價體系偏重于評價財務的效益狀況,對其他狀況的評價不夠重視甚至直接忽略不計。以財務效益狀況作為評價財務管理工作唯一的標準,容易導致企業走向只重視眼前財務效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的歧途。為了短期利益放棄長遠利益,為了物質利益而摒棄質量、信譽、文化等無形資產,這對企業來說近乎服用慢性毒藥,最終只能是病入膏肓而死。

5.存在稅收沖突

改革開放后,我國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稅收方面基本與多數國家和地區達成單邊征稅的共識,[2]但也有例外。有些國家和地區為了吸引外資,對境外人士在本國本地區投資、從事貿易活動時采取超低稅率甚至免稅手段,成為“避稅天堂”?!氨芏愄焯谩睘閭€人、企業、組織避稅、洗錢提供了便利,損害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法利益,也威脅到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因而遭到國際上的譴責和制裁。稅收也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企業為了避稅,將總公司設在“避稅天堂”,而子公司設在中國,當雙方發生財務關系時,由于稅收政策不一致,極易產生矛盾;同時,稅率不一致也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困難。

三、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發展趨勢

1.財務管理全方面全角度信息化

前面說到,信息化管理能幫助企業有效利用現有的人力、財力、物力,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未來,外資企業將逐步實現財務全方面全角度信息化管理。建立全方面全角度信息化的財務管理體系,需要借助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對企業財務的動態實時、全面監控和反饋,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豐富、全面的信息,幫助企業調整財務狀況,分析市場動向,提高經濟效益。

2.完善資金管理

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不僅能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對外部的不可抗拒因素也具有一定抵御或控制能力。外資企業的境外總公司憑借完善的資金管理體系來管理境內的子公司,需提高資金管理體系的預算能力、對現金流的控制能力和信息回饋能力,避免信息閉塞、信息更新不及時等情況的發生。

3.優化人才管理

人才是企業的基石,是企業成功的保障。每個企業都應重視人才管理。企業對人才的管理包括合理安排人才的職位、提高人才的職業技能、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等[3]。合理安排人才的職位,即在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和潛力的前提下,給人才安排既能發揮其所長又具有挑戰性的職位,讓人才各展所能,保證人才各盡其職。提高人才的職業技能,即定期對人才進行職業培訓,讓人才了解和把握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提高人才的專業素養。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即尊重人才的勞動成果,重視人才的工作需求,對為企業做出貢獻的人才和集體予以物質和精神上的鼓勵,激發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

4.評價標準多元化

外資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就絕不能片面發展,更不能以單一標準來評價企業的發展。外資企業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評價體系,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將財務效益、資產運營、償債能力、發展前景、經營質量、企業信譽等有形和無形的資產納入到評價體系,關注無形資產的轉化,推動企業發展。

5.加強稅收政策法規研究

外資企業要在中國生根發展,就必須熟知且遵守中國的稅收法規和政策,其財務管理也必須參考、結合中國的相關制度才能順利進行。所以,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外的總公司必須加強對中國稅收政策、法規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掌握境內子公司的財務狀況,規避因雙方政策法規不一致帶來的麻煩和損失,從而為決策和發展規劃提供詳實的財務信息。

總之,外資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有待于不斷完善,還需與時俱進、適時調整和創新。為適應國際經濟形勢和市場不斷變化,也為使企業品牌產品能走得更遠更長,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先進、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切實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外資企業的財務管理在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上良性前進。

作者:徐萍單位:漢森紹爾自動化設備(大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