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時間:2022-03-02 09:39:05

導語: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以及市場多元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范圍和財務管理的職能也在不斷拓展,而肩負著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也同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F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培養觀念陳舊、培養目標不明晰、課程體系設計不完善、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如何調整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已成為各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

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財務管理專業是新增的專業,是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下的一個本科專業[1]。財務管理專業的前身是理財學專業,它是逐漸從會計學科中獨立發展而形成的一門較年輕的學科,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以及市場多元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范圍和財務管理的職能也在不斷拓展,而肩負著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也同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如何調整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其更能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已成為各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1998年財務管理專業被正式批準設立以來,全國有多所院校開設了該專業。每個院校均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并結合本院校的歷史優勢、專業基礎、師資隊伍等實際情況,創建了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但不可否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并沒有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同步。

(一)培養理念陳舊

現代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和自身素養提升的教育[2]。就現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而言,大多數高校都將其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專業知識的教授上,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專業素養的提升,忽視了人才質量的個性與特色,從而使其不能很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就業環境。

(二)培養目標不明晰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表述為: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1]。因此,大部分院校均以此培養目標為依據制定本院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得類型不同、規模各異的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差異較小,不具備鮮明特色,抽象化和概念化明顯,目標不十分明確。這也導致財務管理專業師生對其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不到位、不深刻,不利于師生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目標。

(三)課程體系設計不完善

目標決定方向,在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構建的課程體系是無法令人滿意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共享度較高,部分課程內容重復設置,未能體現本專業特色。交叉重復的專業課程內容雖然能使各專業課程體系較為完整,但卻浪費了教學資源、弱化了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在大部分高校中,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能力并不十分突出[2]。

(四)教學方法單一

在現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多數高校仍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卻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一方面,由于多數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會涉及到商業秘密的范疇,各高校聯系企業實習基地確實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不完善,理論教學所占課時比重較高,擠壓了實踐教學課時,這就使得校內實訓課程流于形式,教師與學生對其重視程度均不高。再者,實踐教學質量考核較為困難,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考核僅僅體現為是否參加了實踐,還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考核獎勵體系。

二、構建基于卓越計劃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要求

“卓越計劃”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簡稱,現已擴展到教師教育、法學、醫學等領域[3]。雖然“卓越計劃”旨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目前也沒有擴展到財務管理領域,但其強調“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這一理念,卻可以運用在構建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從而培養出卓越的財務管理人才。財務管理是實踐性較強、服務領域應用較廣的專業,其培養目標是要求畢業生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并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人才。由此可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宗旨的本質與“卓越計劃”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宗旨的本質并無太大區別。要想培養出卓越的財務管理人才,就需要更加關注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和社會的需要,更加注重企業與學校長效深度合作機制的建立,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與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構建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

第一,戰略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將來財務管理工作的崗位及職責分工也必將日益細化,財務管理職能的履行程度對企業的發展也將會有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應借鑒發達國家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狀況的同時,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發展的戰略性角度出發,確立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性、應用性是財務管理專業的明顯特點,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日常培養工作應更重視學生的實習實訓工作,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成長為卓越的財務管理人才。第二,多元化與融合化相結合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素養要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考核評價等方面應注重多元化原則的運用,從而最終使人才培養模式更為豐富、全面、易于接受?,F代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可以說是知識的集成、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課內外和國內外經驗的融合的成果。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發展是人文與科技、知識與應用、傳承與創新、借鑒國外經驗與獨立探索相融合的過程,因此,在構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時更應該遵循融合化原則。第三,創新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要結合所處地區的經濟文化環境、社會市場需求、學校自身條件以及學生個體差異,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構建的內容和構建的過程要遵循創新性原則,而且構建卓越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遵循開放性原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外部環境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在國際視角下、以開放的心態分析判別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并做出科學的決策,并根據模式實施的結果不斷地做出調整。

三、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設計

卓越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要符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還要考慮各院校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各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目標應以“卓越計劃”中的國家通用、行業和學校三個維度的標準體系為依據來制定,并將培養目標劃分為總目標維度、中間指標維度和具體指標維度,即這三個維度分別對應三個標準體系。第一,總目標是培養具備合理知識體系、具有高水準專業素養、擁有國際視野和卓越精神的高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第二,在制定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方案時,應充分考慮通用標準中強調的知識、能力、素養等三方面的問題,并將其作為考核指標[4]。第三,具體指標維度。以行業標準和學校標準對中間指標進行細化就可得到具體指標。在細化時,所依據的中間指標和標準不同,所得到的具體指標也將不同。中間指標維度中的知識培養、能力培養、素質培養可分別細化為以下三組指標:基礎知識、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交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人文知識、科學技術和卓越精神[5]。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的要求與“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一致,因此,可以借鑒“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經驗,采用適合應用型高等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即“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職業生涯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各院校可以利用5個學期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和財務管理核心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利用1個學期在校內財務管理實訓中心進行財務核算、企業投融資決策以及企業運營等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再利用2個學期進入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實踐,以將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使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

作者:于曉紅 梁畢明 李陽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譚小芳,周顯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優化[J].航海教育研究,2013,(03).

[3]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4).

[4]劉曙霞.“卓越計劃”背景下經管類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會計之友,2012,(02下).

[5]劉賢仕.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常州工學院為例[J].北方經濟,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