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強化財務風險思考

時間:2022-05-23 03:39:03

導語:“一帶一路”強化財務風險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強化財務風險思考

[摘要]本文結合單位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競爭面臨的國際市場規則和慣例的實際情況,針對把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作為切入點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競爭的我國企業,就進一步加強財務風險防控,避免不平等的惡性競爭,助力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能夠獲得穩定的盈利模式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防控;“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和黨的召開為契機,“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國內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主要經濟走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所突破,國際產能合作、中歐班列建設、投融資平臺培育取得積極進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耙粠б宦贰苯ㄔO倡議的有效推進,不僅為解決區域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還將成為促進中國新時期經濟轉型發展新動力,也為國內企業不斷創新和發展,充分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主動地走出去參與國際分工,全面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利益,提供了更多機遇,帶來了新的挑戰,更對財務管理服務和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提出新要求。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594.2億美元,同比增長3.5%,新簽合同額2440.1億美元,同比增長16.2%[1];對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2]。同期我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的項目合同金額迅速增加,同比合同金額規模增長2.6倍,這也成為推進我院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實力和國際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但是在組織項目實施中也遇到一些具體問題需要不斷改進。下面結合我院近年來承接海外項目遇到的主要問題,共同探討采取怎樣的策略,以期促進走出去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新發展。

一、認知影響我院開拓國際市場的主要因素

盡管我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業務工作起步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承接國際市場業務已積累了較為豐富經驗和較高的項目協同運作能力,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但是還要針對影響項目實施的主要環境因素、技術標準、經濟因素、現場因素進行研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強化財務風險意識,提高財務管理能力,進一步促進國際市場業務取得更佳實效。(一)影響制約的主要環境因素一是政治因素制約。項目所在國家的執政黨的更換、政權的更迭,政變或兵變、罷工、恐怖暴亂及發生內戰等具體政治局勢,都會在人員出入境、設備進出境運輸、現場工作組織實施、工程款支付以及合同爭端的處理方面直接影響著項目的實施工作。二是市場因素制約。我國科研院所與西方發達國家同類科研機構相比有明顯的劣勢,主要在進入時間滯后、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經驗不足,對國際工程項目承包的一些慣例掌握不透、國際工程市場行情掌握不準,只能到投資環境差、風險高的國家和行業去尋找機會,有的市場看似空間巨大,實則項目環境需求復雜,盲目進入將帶來高風險。主要表現在對業主要求的意圖領會不透徹,對項目合同條件和義務理解的局限性,實際工作量的估計不準,投標報價經驗不足,出現商務漏項,甚至為了提高標書競爭力,采取國內慣用的先低價中標,后調增工作量的策略,對于承接固定總價包干合同,導致合同管理中利用合同條款保護自己措施不到位,不懂得索賠,在合同條件、工程技術、工程商務和項目工期等方面給項目承擔人執行帶來不利影響,只能自己承擔損失。如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內亂引發的內戰,我國進行了大規模撤僑行動,幾乎所有的投資項目都因戰火而被迫叫停,建設項目工地淪為戰場,甚至被夷為平地,導致我國在當地75家投資或承包企業總金額高達188億美元的投資帶來嚴重損失[1]。(二)技術標準不統一對接不暢主要是在有些具體工程技術標準方面還沒有完全與國際接軌,業主對項目建設的技術標準要求高,與我們組織使用的技術標準不一致,導致參與國際項目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僅熟悉我國內部的技術標準,加上工程技術人員語言方面的障礙,使其對國際技術標準規范難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此外,高標準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標準要求,都不同程度地影響項目執行,影響預期經濟目標。(三)影響制約的經濟因素1.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是最常遇到的風險,它在新興的發展中國家更為明顯和嚴重。通貨膨脹可能使項目所在國工資和物價大幅上漲,幅度往往超過項目承擔者的預見。如果合同中沒有調價條款或調價條款寫得太籠統,必然帶來風險,特別是簽訂的“固定總價合同”,雖然投標或簽訂合同時考慮了物價上漲因素,但有可能估計不足,則損失更大。2.外匯風險。常遇到的外匯問題有:由于技術人員缺少外匯管理知識,對外匯管理要求把握不準,選定的外匯貶值,如簽訂合同時以當地貨幣結算,當地幣貶值,引發承接項目損失;項目所在國外匯管制嚴格,限制匯出外幣;外匯浮動,由于在簽訂合同時沒有規定匯率浮動調整結算的附加條款,采用固定的匯率等眾多因素均會導致蒙受損失。(四)影響制約的現場因素由于對現場自然氣候條件估計不足,缺失現場的準確資料,復雜的水下地質條件,異常水文氣候,均可以導致現場工作滯后項目拖期,業主拒絕支付或支付的比例很少的項目款,給承接項目帶來損失。

二、強化風險防范意識

(一)國際市場項目勿以規模和合同金額大小論成績,項目越大風險也加大。由于通貨膨脹引起的人工、設備、材料等項目主要成本快速上漲和EPC交鑰匙總承包模式的選用,導致國際市場項目規模也迅速增長,這樣雖說可以樹立品牌影響,積累參與增加國際項目的業績,實現規模效益,但是大項目更需要系統科學管理,一旦關鍵環節管理缺失同樣加大承接項目的虧損風險。(二)國際市場項目競爭激烈面臨的風險也在加大能夠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競爭的均是強手,不僅要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和項目所在地的新老牌對手,還要面對國內諸多的競爭對手,在這種形勢下,信息不對等發生惡性競爭在所難免,即使參與者偶然中標,項目的工期和合同條款都會比較苛刻,盈利空間被壓縮,為中標單位后續實施埋下高風險隱患。(三)決策中重項目獲取輕風險管理隱患劇增參與國際市場項目競爭傳統經營決策理念“項目優先”,以取得項目為核心,忽視風險管理,在風險管理經驗和能力欠缺條件下,在處理獲得項目和控制風險失度,將導致承接項目巨額虧損風險。最典型的案例2010年的中鐵建麥加輕軌項目簽約合同金額約為17.7億美元,預計虧損達41億人民幣(按匯率6.673折合美元損失約6.15億)和2011年的中海外波蘭高速公路項目簽約合同金額約4.7億美元,預計虧損達25億人民幣(按匯率6.365折合美元損失約3.93億)[1]。

三、建立有效風險防控措施,扎實推進

國際市場項目管理實施工作。2013年,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2017年5月歐亞12國均派高級別代表團參加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動力。這也成為國內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實施中走出去的切入點,為了防控上述風險因素產生不利影響,走出去企業更需要建立有效風險防控措施,扎實推進國際市場項目管理實施工作。一是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有意識地優化專業結構,整合優勢專業資源,用創新支撐引領發展。這需要走出去企業既要整合本單位的專業技術資源優勢,補強短板,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打造懂專業、會經營的復合型專業技術支撐團隊,又要按需求提供國際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和高附加值的技術服務。將發展方式從簡單的再生產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將技術服務從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密集型轉變。二是加強預測性和前瞻性管理,注重過程風險防范??茖W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是實現目標的首要保障。以往承擔的國際市場項目工作常常缺乏計劃性,工作中的隨機性、隨意性、盲目性比較大,導致承接項目規模小而且分散,為此據參與國際市場項目區域特點,細化工作目標,有針對性的做好前期工作準備,搜集整理承接項目的全面信息,特別是政治環境、法律、外匯管理、現場條件、項目的商務技術要求等內容,為了避免或減少潛在因素帶來的不利經濟后果,在前期跟蹤階段要高度重視合同條件,按照頂層設計理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以及相關國際法和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法規,系統地分析研究合同條件,做到爭取方便、合理、有力的合同條款,編制突出自己優勢的技術標,以避免或減少在合同條件中的被動局面和不利影響,降低項目運作風險,實現預期效益目標。其次在投標報價階段,要認真分析承接項目本身、合同條件以及技術要求和工作量,找出項目活動中的關鍵重要事件、非關鍵重大事件,再科學地分析這些可能影響項目工期的事件,以確定按照合同要求的正常程序能否按期完工。遇到具體要求把握不準,可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整合外部優勢資源,協同全面調查了解國際市場行情變動趨勢,科學合理地編制項目商務標,共同完成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三是要結合國際化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要求,進一步提升綜合管理能力?!白叱鋈ァ本鸵獙W會必須完全遵守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必須尊重目標國的文化理念和行為方式,摒棄國內市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制約要素,為了避免或減少因技術標準方面的因素影響預期經濟目標,項目承接人必須在技術和科研方面,跟蹤前沿技術最新發展,結合行業需求和國家政策,加強自身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通過實際應用和科研儲備,推動技術進步,保持技術標準引領作用,加強對國際標準規范方面的培訓和人才培養,提高核心技術競爭力。在市場機制建立方面要根據參與國際市場項目區域不同國家政治社會環境的顯著差異特點細化工作目標,深入研究項目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背景,建立科學理智的決策機制、高效快捷的管理機制、充滿活力的激勵機制、暢通方便的聯絡機制、處理意外的應急機制,全面為走出去創造寬松暢通的有效保障機制。

總之,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為切入點,強化財務風險防控管理,助力企業走出去工作,首先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用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要求,加強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的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融合”,國家層面要統籌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環境,為企業走出去搭建支撐平臺。其次企業既要加強財務風險防控管理,充分考慮自身條件,明確定位市場,培育具有本身特點的核心競爭力,投入精兵強化對國際市場項目的預測性和前瞻性管理,又要建立暢通有效地保障機制,采用聯動、合作、抱團合作方式,注重全過程風險防范,避免不平等的惡性競爭,確保走出去戰略能夠獲得穩定的盈利模式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對外承包工程風險管理研究年度報告(2017年8月“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境外財務管理與國家風險展望交流會資料)[E].

[2]一帶一路投融資機遇與挑戰(2017年8月“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境外財務管理與國家風險展望交流會資料)[E].

作者:曹作倫 單位: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