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政策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思考
時間:2022-04-23 10:27:16
導語:醫改政策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階段,國家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改革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各公立醫院努力的方向,成本管理作為精細化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已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基本點,其目的是控制成本,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優化資源配置,不斷促進醫療事業在高效、低耗中健康發展。本文介紹了公立醫院控制成本的必要性與成本管理中涉及的主要核算方式,并對我國醫院成本管理現存的主要短板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公立醫院;成本控制;成本核算
一、醫院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在醫院規模經濟發展被資源匱乏所限制,醫療收入增長速度不及成本增長速度的發展階段,醫院才真正意識到投入產出比例的重要性,轉變公立醫院發展模式也被提上日程。實施醫院全成本核算,進行成本管控是公立醫院當下最理性的選擇,有利于遏制醫療成本增長過快,促使醫院各科室的發展模式由原來的資源消耗型轉變為高效,低耗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理念是“以病人為中心”,對醫院而言,強調的正是“公益”二字,成本控制的大力推進可以使醫療成本透明化,有利于解決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扭轉醫院逐利行為,改善醫患關系。通過成本管理,可以為醫院各科室提供人力、物資等成本明細及數據分析,幫助各科室針對本科室的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也可以為醫院管理層提供投資決策依據。
二、醫院成本控制核算方式
(一)科室全成本核算??剖胰杀竞怂闶歉鶕募壢惙謹偡绞綄⒊杀局鸺壏謹傊僚R床服務科室,涉及的成本可以大體分為7大類,分別為人員經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材料,藥品,專用基金,其他成本。臨床服務科室的直接成本及分攤至自身的間接成本之和組成科室全成本。通過全成本核算,各科室不僅可以了解科室盈余狀況,還可以幫助科室準確定位成本管理控制點,降低自身可控成本,改善經營,提高科室盈余。(見圖1)(二)醫療項目成本核算。項目成本核算是以醫療項目為核算對象,將科室全成本按各醫療項目實際人員配備,材料消耗,設備配置分攤至各醫療項目,從而計算出各醫療項目的實際成本。目的是通過計算出的實際成本與實際收費價格做比較,如果成本大于收費價格,應該在相關政策范圍內做適當調整,保證項目實際消耗得到補償。并且可以通過比較不同科室同一收費項目之間實際消耗的差異,培養成本較高的科室向成本較低科室的看齊意識,減少資源浪費,規范醫護人員醫療行為。還可以為政府部門制定合理的醫保政策與物價標準提供數據支持。(三)病種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是以病種為核算對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歸集相關費用計算病種成本的過程。病種成本核算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它需要多方數據的整合,包括病例數據、HIS數據、會計核算費用類信息、物資消耗數據信息等。病種成本核算是醫院發展的統一趨向,是全成本核算更加精細的過程。公立醫院需要結合各自的發展現狀通過病種成本核算對各病種成本提前預測,以此來應對醫保支付改革中的病種預付費政策。病種成本核算可使醫院成本管理更加完善,有助于醫院降低醫療費用,保證醫療質量,百姓看病難問題可真正得到解決。
三、醫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體系。前幾年,國家大力發展醫療事業,公立醫院對政府的財政補貼依賴性比較大,2009年至2016年,政府衛生支出總計達到6.7億元,平均每天投入23億,如此盆滿缽滿,導致了成本管理工作逐漸弱化,出現了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醫院將逐漸從財政補貼模式走向自給自足的模式,生存及發展壓力變大,增收益,降成本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主流。沒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體系,將影響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及規范性,更不能有效的進行成本管控,這將直接導致醫院的綜合管理效益。(二)成本管理意識淡薄。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的成本控制停留在粗放式管理模式上,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各科室負責人,成本控制意識普遍淡薄,特別是管理層,大部分是醫療身份出身,對財務管理了解甚微,沒有及時將成本控制管理作為醫院發展的關鍵事項,一直處于醫院財務工作的邊緣化,沒有形成濃厚的成本管理控制氛圍。而醫院的精力一般都放在醫療收入上,員工的考核晉升大多數情況下都與收入有關,這更加削弱了成本控制的地位。(三)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大量數據資料的輔助,數據獲取方式繁瑣,核算過程復雜,緊靠手工操作不可能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而且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所以醫院信息化系統是醫院成本核算正常實施的必備條件。雖然成本管理在醫院的信息化中都有涉及,但是因大部分醫院沒有使用醫院成本管理專用軟件,所以實施成本核算時存在各種問題。比如:物資管理、固定資產、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等系統沒有關聯,互相獨立,信息共享互換存在限制,甚至出現不兼容現象,導致成本管理信息獲取難,分析難,使用效益低下。
四、醫院成本管理改進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醫院的成本管理體系。醫院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管理情況,參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新政府會計制度,制定和完善醫院成本管理體系,逐漸加強醫院成本管控能力,提高成本管理的規范性,逐步走向標準化,使醫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在有章可循的成本管理體系下,成本控制管理科學,有效,在運行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完善制度,逐步形成良性循環。使醫院的各項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進而使醫院最大限度的降低運營成本,改善經營。(二)加強對成本管理的重視。醫院應提高醫務人員對成本管理的意識,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成本管理培訓,借鑒其他醫院成本控制管理經驗,樹立統一管理理念,在全院范圍內營造成本控制環境。將科室成本控制成果與績效考核相聯系,激勵醫務人員強化成本意識,讓成本控制觀念深入人心。成本管理意識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各科室準確及時的發現成本構成情況,如果出現成本構成不合理現象,可以及時作出調整,減少損失,而且有利于醫院資產管理,提高資產利用效益,避免資產流失。(三)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成本管理水平,公立醫院盡量使用醫療成本核算專用軟件,使成本核算更加科學,規范。成本核算系統是個大數據庫,所有基礎數據的整理、歸集、分攤,各種指標的計算與分析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撐。構建成本管理共享平臺,并不斷維護升級,實現統一端口對接,將來自各個端口的成本信息資源在數據整合時做到快,準,全。實現相關數據及時傳輸、匯總、分析、共享,為醫院成本核算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精準的數據。
公立醫院成本管理的優化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源節流,減少浪費,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是全院共同努力的方向,需要醫院各管理層,各部門及全體員工互相配合,共同參與。只有科學,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幫助醫院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促使醫院走優質,高效、低耗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韓曄.預付制支付方式與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的關聯性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14(08):80-83.
[2]張昕男,高山.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公立醫院成本控制指標體系構建[J].財會月刊,2016(25):38-41.
[3]方霞波.公立醫院破除逐利機制的政府責任與醫院財務管理工作責任承擔[J].中國衛生經濟,2016(4):85-87.
[4]王燕.S醫院成本控制優化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36):46-48.
[5]丁梅.公立醫院成本控制創新研究[J].當代經濟,2015(30):96-97.
[6]宋娟.醫院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11):33+80.
[7]李璇.醫改政策下醫院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03):204.
[8]王娜娜.芻議新形勢下醫院成本核算的現狀分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8(08):66-67.
作者:劉棋 單位:山東省立第三醫院
- 上一篇:教育成本核算成本項目設置分析
- 下一篇:血制品成本核算建議及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