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成本核算建議及工作措施
時間:2022-04-23 10:29:17
導語:血制品成本核算建議及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明確規定:血站是采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公益性是血站的標簽,追求的不是經濟利益更多是社會效益,但血液從采集、檢驗、制備到用于臨床,消耗了各種耗材和大量人工,這些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實際上就構成了血制品的成本。無償獻血的實施后,公眾對血制品收費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無償捐獻的血液用于臨床卻收取高額的血費。對血制品成本進行核算,一方面讓大家了解血制品成本的構成,消除公眾的誤解,促進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血制品價格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血制品成本核算的現狀
《獻血法》規定:血站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在經費保障上全國血站大部分執行的“收支兩條線”,也有小部分執行財政差額補助或自收自支。縱觀全國,進行血制品成本核算的血站屈指可數,相對做得好的,也就是哈爾濱血站在原中心主任柳堤的大力支持下做過幾年的成本核算,哈爾濱血站的成本核算為當時的衛生部做血制品價格調整提供了很大支持。制約血制品成本開展核算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對財務人員來說,成本核算是一項繁雜的工作,大家對進行成本核算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二是血站“收支兩條線”的經費管理模式,大家也普通認為進行成本核算的意義不大,以至于在提倡精細化管理的今天,血站的成本核算還處于未開始或者探索階段,落后于同為醫療機構的醫院很多,血制品價格的調整也滯后醫療價格很多。比如河南省血制品收費,現在執行的還是2006年的價格標準,十幾年前的價格已遠遠不適合今天的物價,資金不足制約了血站的發展,導致血站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醫院的快速擴張,造成今天各省大都存在血液供應的緊張局面。
二、進行血制品成本核算的意義
1.成本核算可以為財政撥款和價格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全國血站大都實行“收支兩條線”,即全部收入上繳財政,全部支出根據預算撥付。成本核算一方面有助于財政管理部門了解血站運行所需的衛生耗材、專項設備、日常運轉等各項支出的經費情況,對血站的基礎建設、設備購置、衛生耗材等的資金使用情況和資源配置情況起到監督作用;另一方面血制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也需要根據經濟的發展進行一定的價格調整,血制品成本核算對物價部門進行價格制定是重要的參考依據。2.成本核算是完善血站內部控制的重要舉措。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財政部先后于2012年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5印發了《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印發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三個通知,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規范、內控建設及內控報告制度作了明確規定。按照財政部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都開展了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在業務層面內部控制中,不論是預算業務控制、收支業務控制還是資產控制都與成本核算有密切的聯系,成本核算是完善內部控制的重要舉措。3.成本核算有助于防范血站財務管理中的漏洞與風險。血站不僅擔負著采集、供應血液的任務,在1998年實行無償獻血以后,還擔負著獻血者用血費用的報銷。為了讓用血者享受到便捷的報銷服務,血站在用血者報銷資料上盡量簡化,這就為一些不法之徒有了空子可鉆,出現了造假材料,騙取用血報銷費用的事件,給財政資金造成了損失,給無償獻血事業蒙上了灰塵。隨著無償獻血實行20多年,用血費用報銷金額逐年呈上升趨勢,給血站造成很大的資金壓力。在血站財務管理中如何防范這類風險,可以根據歷年來的用血報銷情況,測算出合理的增長比例,按照供血量提取用血報銷專用基金,并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可以有效防范財務管理中的漏洞和風險。4.成本核算有助于推進無償獻血者事業的發展。我國自1998年10月1日開始實行自愿無償獻血制度,該制度實施以來,廣大民眾對用血收費存在很大的誤區:我無償獻血,血站卻賣血,認為血站是“無本萬利”,這樣的錯誤認識對獻血者的積極性造成了很大影響,各省普通存在用血緊張的局面。對血制品成本進行核算和披露,可以消除無償獻血者對血站的誤解,成本披露可以用事實說話,有助于保持獻血者的獻血熱情,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完善血制品成本核算建議及措施
1.建立統一的血液成本核算制度。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對全國血站來說,其成本構成大體相同,都包括直接成本和要分攤的間接成本,建立統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其核算結果剔除地區差異后各血站可以相互比較,查找出自己血站在管理上的不足。血制品成本核算可以借鑒醫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方法,將血站各科室根據職能不同分為業務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將血制品成本分為業務成本和全成本。各項費用分攤的方法如下:某一血制品制備產生的專門費用(如衛生材料和設備),專門費用需單獨分攤到該血制品成本中,多種血制品共同產生的費用,則根據制備量分攤到多種血制品成本中;作為分攤標準的制備量并不全是原始制備量,分攤某些科室費用時需要換算成約當制備量,這樣核算的成本才更接近真實成本。血制品成本是血制品合理定價、血站和患者獲取財政補貼的依據,是應當向社會公開的醫療信息。血站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實行收支兩條線,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減輕患者用血負擔,相關部門有必要設立統一的血制品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借鑒醫院財務制度中的“強化成本控制、實施績效考評”的要求,將血液成本納入預算管理中。2.采用合理的費用分攤辦法。采供血工作,從獻血招募、采集、檢驗、成分制備、儲存、應用到臨床,與生產企業有著十分相似的加工過程,可以借鑒企業開展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經驗。消耗的直接材料可以作為固定成本,需要分攤的間接成本如何分攤對血制品成本影響很大。采用合理的費用分攤辦法,計算出來的血制品成本更接近實際成本。但如何分攤、分攤是否合理,一直以來是血站財務人員探討比較多的問題。3.健全耗材領用制度和盤點制度。衛生材料費是血制品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血站由招標辦公室負責各種耗材的采購、發放等,各業務科室領用量較為隨意,當期沒有使用完的剩余部分分散放在各個科室。賬務核算上,招標辦公室發出的耗材都作為了支出,沖減了存貨,但實務中各個科室領用的耗材還有結余,并沒有完全消耗,造成賬面存貨金額的虛減,進而可能會影響到采購數量的合理性。從成本核算角度,各業務科室應做好衛生材料領用量、當期耗用量和當期結余量的記錄工作,分析當期血制品制備量和當期衛生材料耗用量,尤其是加強貴重衛生材料的耗用管理。4.加強各部門信息溝通協作。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血站把信息化建設都放在了重要地位。在進行血制品成本核算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一方面,信息中心應當全面記錄各種耗材的規格、生產廠家、名稱等信息,各業務科室需加強與信息中心的合作與溝通,使用統一的名稱來記錄耗材的領用、使用和結余情況,了解耗材的價值,便于做好貴重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同時也便于財務部門統計衛生材料的費用。另一方面,作為成本核算的主要部門,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應當了解血制品制備流程、各業務科室工作范疇等,加強與各業務科室的溝通合作,便于找到合理的費用分攤標準,提高血制品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5.建立成本分析和預算管理制度。借鑒醫院成本管理方法,在血制品成本核算制度基礎上建立標準成本制度,結合預算指標,引入差異分析、趨勢分析、結構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并將預算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引導工作人員關注、節約和降低成本。
參考文獻:
[1]陳東升.血站成本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09(12)
[2]吳長麗.采供血機構血液成本管理模式探討[J].財經界,2013(4)
[3]任中合.試論如何強化血站財務成本核算[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4)
[4]崔康康等.血液成本的文獻計量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4(9)
[5]文春芳.血液成本核算問題的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12(12)
作者:李連杰 單位: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
- 上一篇:醫改政策下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思考
- 下一篇:高校校屬企業管理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