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8-10 02:35:16
導語: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用風險?;ヂ摼W金融雙方有一方在合同到期時不履行其義務就會導致信用風險?;ヂ摼W金融的一切業務都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開展的。這種虛擬性的服務方式使得業務開展的雙方可以在不同地點不見面就能發聲聯系,這使雙方的身份以及業務開展的真實性的驗證難度增加了很多。增大了在身份確認、信用評級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增加了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互聯網金融機構因沒有足額的流動資金滿足客戶隨時隨地對現金的需求而導致的風險。風險的測量主要考慮電子貨幣的規模和余額。因為電子貨幣是在現有實際貨幣的前提下發行的,是一種虛擬的數字化了的交易媒介??蛻粼谑盏竭@種虛擬的貨幣后,并沒有完成最終的支付,還要等收到等額的在現實社會中流通的實際貨幣才稱得上完成了交易。這就需要電子貨幣的發行機構即互聯網金融機構滿足流動性要求。支付和結算風險。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都在網絡上進行成為可能,甚至產生了國際化的支付和結算系統,突破了傳統金融的地點限制;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互聯網金融的客戶群體也逐步擴大,這也使得其經營業務環境具有很大的地域開放性,從而大大增加了支付和結算風險。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各種產品層出不窮,因此總是缺少對其的監管或監管立法模糊不清。目前的相關立法也主要聚焦于傳統金融業務,缺乏有關互聯網和金融業相結合的配套法律法規。因此,如果簽訂了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合同就很可能陷入不必要的糾紛,增加了交易成本,甚至會影響該行業的持續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特點
一是并存性。即傳統金融風險與新興金融風險并存,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甚至能改變金融的功能和本質,傳統金融的系統性風險流動性風險仍然存在。同時,互聯網金融又有可能有新的風險相伴而生,這樣互聯網金融風險是傳統風險與新興風險并存。二是多樣性。因為互聯網金融內涵豐富類型較多,而且呈現不斷成長發展新興業態,其風險的類別和內含也呈多樣性的特點,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新和反風險的增強,還可能會出現新的風險。三是虛擬性。網絡經濟互聯網金融都有虛擬性的特點,金融業本來就具有虛擬經濟的特點,互聯網金融交易又幾乎全部在網上進行,交易的虛擬化更加突出,其風險也在虛擬化中發生,因此互聯網金融風險具有很強的隱含性,這也給治理增加了難度。四是速發性?;ヂ摼W金融風險可能會迅速發生,其業務具有遠程快速發生完成的特點,資金運轉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支付結算更加快捷,因而其風險事故的可能性也越大,一旦出現了失誤,回旋余地很小,補救成本卻相當大。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
這里討論的是互聯網金融所特有的風險控制方法:技術性風險、信用風險、法律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技術性風險的控制方法
一是改進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展環境。加大對計算機硬件設施的安全保障投入,提高整個計算機系統的防入侵、防病毒能力;在網絡方面應用身份驗證和分級授權等安全注冊登錄方式,并且對非法用戶加以限制以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門戶網站的安全訪問。二是加強數據管理。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納入到整個金融體系發展規劃中,視其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使互聯網金融系統內相互協調,提升對各項風險的檢測水平;通過數字證書的辦法為其業務主體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三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的有序開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降低技術風險,應著力開發一些新型的防攻擊防病毒能力強的技術手段。
(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控制方法
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建立征信平臺。想要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風險,第一要務是大力推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征信平臺,實現全社會信用信息,比如主體的履約能力,交易記錄等的收集、匹配和數據化。建立一個全社會通用的信用查詢和調用體系。做到互聯網金融機構能根據該征信平臺進行信用風險評估,并通過一定的專業化征信數據降低信用違約風險。創新監管體系?;ヂ摼W金融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監管方法和力度應適應它的發展,針對它與傳統金融的區別對現有法規進行完善、創新。形成既有專業分工又能夠統一治理的機制。培育信息公開透明,保護以消費者利益為核心的金融市場環境。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透明度主要在于實現財務數據和風險信息的強制披露。另外,向消費者進行知識教育,使消費者能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不同之處,增強其對新興金融模式的風險認識。
(三)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控制方法
首先,正當收集和保護信息?;ヂ摼W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在收集客戶信息時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客戶信息后要給予適當保護。根據2007年公安部頒發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按照信息系統破壞后所造成的損失程度分成五個等級,并對信息系統的不同安全等級進行分級保護管理。從業人員應熟知相關法律法規,在安全程度達標的平臺上操作。只有這樣,當計算機網絡系統被破壞導致信息泄露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免違法責任。其次,要強制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規章適度。面對正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各產品領域,國家法律制定顯然不能緊跟其步伐。因此,將行業章程對該行業的有效規范強制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自律規章制度作為社會自生規則也應該發揮其規范價值。此外,監管機構應適當的寬容。中國近幾十年來長期壓制民間的金融發展,如果繼續之前的政策,互聯網金融會發展的很緩慢。監管者應在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間找到平衡點。以前中國金融業依靠政策保護現象嚴重,形成了高度壟斷的金融市場環境,行業內競爭不充分,傳統金融機構獲取了暴利,這些問題并沒有促使法律得到有效調整。壟斷帶來的負面結果之一就是能夠給小微企業和普通人提供的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的水準都很低端。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以其普惠、分享、便捷等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特點,在整個金融系統內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監管機構在打擊那些觸犯法律法規的從業機構或從業者時,也應鼓勵和支持金融行業的創新以維持積極正當的競爭秩序。
(四)互聯網金融系統性風險控制的方法
限制金融風險敞口。金融風險敞口限制能使金融風險暴露限定在某一規范水平,減小因風險發生導致金融機構破產的可能性,以實現分散金融風險達到穩定的目的。該限制能減少結算頭寸時的擠兌效應,此方法已經應用到了銀行業。隨著金融市場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發展,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間的交叉日益明顯,大額的金融資產也能夠在互聯網金融機構間流通轉移。這種限制方法也適用到了互聯網金融機構。降低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杠桿率。杠桿率能從側面反映出其還款能力。杠桿率越高則表明一定的資本金所承受的風險暴露越大,即該互聯網金融機構無法履行到期債務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補充資本金或減小風險暴露以使機構的風險承受能力與規模相匹配,能夠對系統性風險起到預防作用,亦能減輕系統性崩潰的擴散造成的后果,從而促進互聯額金融機構的目標額得到穩步實現。
作者:李欣 馮娟 李敏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上一篇:服務中心作風建設工作計劃
- 下一篇:嚴紀律守規矩正作風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