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衍變特征與金融危機分析
時間:2022-02-28 09:08:21
導語:金融風險衍變特征與金融危機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成為金融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文章對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風險表現和衍變,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征以及互聯網金融風險誘導因素和解決辦法進行詳細的分析,重點在于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加強對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的認識。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金融危機
基于互聯網以及App所開展的金融業務日益增多,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就可以完成金融網站的注冊,并且購買相應的金融產品。尤其是在支付寶、微信、電子銀行等支付工具的支持下,互聯網金融機構開展業務變得更加方便。當前,互聯網金融所提供的業務形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線下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只不過是同時在線上進行銷售;另一種是新出的線上金融業務類型,只在線上進行銷售,并只針對互聯網用戶。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我國的金融市場形成了拓展,推動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加劇了金融風險。
1互聯網背景下金融風險的衍變
人們在基于互聯網進行虛擬交易時所進行的謹慎思考總是比實體交易中所進行的思考要少,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出現概率就大,但是當出現互聯網金融風險時,人們的恐慌卻要大于實體金融風險。原因就在于互聯網金融風險不僅有傳統風險表現,更有新型的風險表現,容易引發從全網到全社會的信用和金融恐慌。1.1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傳統風險。1.1.1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資金流動性差,供給存在不足時,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缺乏資金來償還給用戶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用戶可能會發生恐慌,那么金融機構也可能遭受重創。流動性風險的關鍵在于資金的不足,但是一旦出現風險,用戶都會忙于抽離資金,而不會再增加投入,導致這種風險往往是不可逆的。1.1.2市場風險。金融市場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而且市場風險來自多個方面,我國當前的金融市場是半開放的,雖然處于國家的監管之中,但是金融市場主要依托于市場經濟,并且和國際金融市場形成了接軌,比如我國的股市就直接受到實體市場經濟的影響,像近期奔馳遇到品牌危機時,汽車行業的股票市值就瞬時被蒸發了100多億元,這就是金融市場風險,其隨時可能會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投資決策,也影響到投資人的資金安全。1.1.3信用風險。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信貸業務的客戶可能會具有較高的信用風險,用戶只需要提交自己的身份信息證明,有一定的消費記錄,就可以從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借貸到一定數量的資金,而且一個用戶可以從多個平臺進行借貸,這樣可以借貸出的資金也是比較多的,但是借貸用戶未必具有償還能力,最終出現借貸無法償還的情況,原因在于忽視了對用戶信用風險的嚴格考察;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機構本身也存在信用風險,這尤其體現在互聯網基金類型的公司身上,這類公司成立的時間都比較短,實際上并沒有充足的資金鏈,主要靠吸引投資來實現經營,但是如果投資失敗,那么投資人的錢就無法收回,資金鏈斷裂,這種小型互聯網金融公司一般都是會宣布破產,相應的投資資金也無法收回。1.2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新風險。1.2.1技術風險?;ヂ摼W背景下,金融風險也出現了新的可能性,這些新風險正在威脅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造成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互聯網金融需要依托金融網站或者是金融App來實現,這些都需要相應的、十分專業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所以技術風險可能導致資金的危機。另外,互聯網金融都是直接以數字的形式來進行交易,由后臺來實現資金的流轉,但是只要出現黑客的襲擊,那么互聯網金融所呈現出來的風險也是十分高的,即便是黑客無法帶走金融資產,但是也會極大地擾亂互聯網金融秩序。1.2.2數據風險。互聯網金融是通過對數據信息的處理來實現相應的資金和信息的管理的,所以其面對著較大的數據風險,一方面是指內部數據風險,另一方面是指外部大數據應用的風險?;ヂ摼W內部所形成的數據庫管理著大量的金融交易數據,這些數據的安全格外重要,如果數據庫出現數據的丟失或者是數據信息的存儲差錯,那么所有的資金情況可能就對不上了,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所有的金融數據庫管理都必須有至少2個服務器以及數據庫的存儲備用,而互聯網中的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開展業務所主要依托的數據,這種大數據應用已經成為時代潮流,但是“大數據陷阱”仍然存在,數據信息的不全面或者不真實都可能造成分析風險。
2互聯網背景下金融風險的特征
2.1傳染性?;ヂ摼W背景下,金融行業更多的依托于互聯網,所有的信息數據都可能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聯通,一旦出現互聯網金融風險,這種風險是具備較強的傳染性的。這種傳染性具體表現在,一個金融機構出現了金融風險,比如資金鏈斷裂或者是金融公司倒閉時,用戶的資金無法回流,那么這種風險的出現會帶來互聯網金融用戶的集體恐慌,繼而導致風險的傳染和擴大,其他互聯網金融機構也面臨著大量資金撤退的情況,其所形成的資金窟窿越來越大,無法彌補,除非有新的大量投資的注入,否則就會形成資金鏈危機。2.2快速轉化性。互聯網本身具有“即時傳播”的特征,那么在互聯網金融風險中還出現了新的“快速轉化”的特征,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的風險之間存在著快速轉化性。比如,互聯網金融機構出現了數據風險時,那么由于數據的缺失,可能會直接誘導出現操作風險和技術風險,而技術風險又可能導致出現一定的聲譽風險,最終互聯網金融機構形成了全面風險的爆發,這對其將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十分必要。
3互聯網背景下防范互聯網金融危機的策略
3.1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2016年之前,互聯網金融出現了很多亂象,導致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極度不穩定,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監管政策之后,互聯網金融行業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開始轉向穩定積極的發展態勢,這些政策內容涉及信用平臺建設、金融平臺建設、支付管理、市場準入、市場退出等多個方面,十分詳細地規范了互聯網金融市場,極大地減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也同時幫助互聯網金融機構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3.2強化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職責。互聯網金融機構呈現出無序化的增長,這種增長已經無法由市場來進行自動監管,所以政府部門的監管重拳出擊加以治理才可以重新打造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當前,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專門開辟出相應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不僅通過政策措施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操控來進行監管,這必須由懂技術的監管人員來完成。還必須要求各地的金融機構對當地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考核和監管,及時發現違規操作問題,做到當時發現、當時解決,并不斷加強監管力度,隨時取締那些不符合互聯網金融準入要求的小型互聯網金融企業。3.3加強互聯網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指導?;ヂ摼W金融機構的成立時間較短,其自身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都還存在不了解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加強相應的風險控制指導和培訓,比如通過文件下發的形式,要求相應的單位必須進行學習,也可以組織集中培訓,讓互聯網金融企業簽訂風險控制責任書,并提高其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控制意識。
4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雖然在逐步規范的過程中,但是由于一些法律法規和監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其還存在較多的金融風險和危機誘導因素,有些因素在互聯網環境下很難規避,所以必須采取政府和互聯網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降低和控制風險的辦法,穩定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卜強.互聯網金融風險與防控[J].中國金融,2018(12):90.
[2]國家齊,李明朝,國兵.試分析網絡經濟下的金融管理模式[J].商,2018(17):75.
作者:劉會平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分析
- 下一篇:機關運行成本控制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