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如何擺脫國外供應商“剝削”?

時間:2022-05-31 04:47:00

導語:中國鋼鐵業如何擺脫國外供應商“剝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鋼鐵業如何擺脫國外供應商“剝削”?

已經習慣降價的中國家電消費者,最近恐怕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多數家電賣場的部分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價格都有了5%的上調。其實,這可能是家電漲價的第一步,原因是鋼材價格正在飆升。2月底,雖然經過了艱苦談判,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鋼鐵企業最終接受了新日鐵鎖定的價格漲幅,同2004年相比,卡拉加斯粉礦FOB價格和南部系統粉礦FOB價格分別上漲71.5%。雖然新日鐵公司被指“別有用心”,但國內企業的內耗也是中國鋼鐵企業喪失定價權的原因之一。中國企業有必要開始反思。

利潤空間將被壓縮

國際鐵礦石漲價71.5%,如果按照去年鐵礦石的進口量,今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成本將上升260億元左右,占2004年全行業利潤的30%-35%。若按鐵礦石成本一般占鋼鐵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的40%左右計算,總成本實際將上升8%左右。而且由于在鋼鐵業的生產成本結構中,鐵礦石只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其他方面如:焦炭、電力、運輸、燃油等原料、燃料價格的持續上升,也將使得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此時企業要取得較好的利潤增長,就主要取決于它們的成本控制能力、產品類型及相關的定價能力了。如主要生產高端板材的寶鋼、武鋼,它們的鐵礦石價格大致在400元人民幣出頭,而國內其他廠商拿到的價格在600元-800元區間。此次漲價將寶鋼、武鋼鐵礦石成本提升220元左右,但仍將低于國內大部分廠商。對于不同類型企業來說,成本上升對它們生產成本的影響苦樂不均。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目前,從鋼材價格看,全球和國內價格都將在一個高位區間運行。澳礦的漲價對于中國大部分已經進入市場價格體系的鋼鐵企業,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據估計,2005年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幅度也只是在15%左右,不可能出現利潤被上漲的成本大幅吃掉的局面。可以說,2005年,中國的鋼鐵行業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仍將取得較高的利潤水平。但并不是所有鋼鐵企業2005年都能維持盈利。那些沒有礦石資源,產品技術含量低,提價能力又弱的鋼鐵企業,會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部分公司的毛利率甚至可能為負。如一些主要生產型材的中小企業,它們可能將被市場淘汰,從而給那些成規模、符合國家各項規定的企業留下更好的生存空間。

下游行業壓力增大

鐵礦石上漲不僅影響的是鋼鐵企業,而且會通過價格傳導使下游相關產業受到較大影響。由鐵礦石上漲引發的鋼材價格上漲將對七大行業有影響。如建筑、機械、輕工、汽車、集裝箱、造船、石化等行業,其中造船等行業由于用鋼的成本比重較大,影響也最為明顯。上海滬東造船廠表示,2004年年初船用鋼板價格上升100%,使造船成本上升三分之一,兩年前接下的訂單要虧本才能完成。雖然國家為支持造船業而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但上述好處一下子被鋼材漲價全吃掉。據估算,這次的鋼材漲價又將使今年中國造船業成本增加約30億元人民幣。家電行業“受的傷”將也不小。以白色家電為例,以鋼材、塑料為代表的關鍵性原材料成本至少占據白色家電整機成本的1/3。如今家電企業2004年10月的采購價與2003年同期相比,鋼材漲了70%,塑材漲了74%,銅材每噸也漲了1600元。這對于已步入微利時代的家電業來說顯然是不堪重負,今年在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再升壓力下,多數廠家決定加價5%。與此相呼應的是國美、蘇寧、大中等家電賣場,也普遍醞釀對部分國內外品牌加價。

“鋼材成本占冰箱成本的20%,空調成本的10%,而從目前看來,企業內部難以消化如此大的成本壓力。他們在新一輪供貨合同中向我們提出了漲價的要求?!碧K寧電器營銷有關人士表示,“對此,也正在考慮是否調整價格策略,但目前由于銷售的多半是去年底囤積的家電產品,因此近期不會提價,以后就很難說了?!?/p>

綜合來看,由鐵礦石價格上漲為源頭引發的中國多個行業的產品漲價很可能形成社會物價上漲壓力,而這在目前已存在較大通貨膨脹壓力的社會中,無疑值得人們警惕。近日,在國內消費市場出現了小小的家電搶購潮,就是一種值得注意的跡象:國內消費者已對漲價因素十分敏感,在漲價因素持續的情況下,這種預期很容易轉化成高通脹預期,由此也將影響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為此,有必要深刻反思近年來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

內外交困城門失火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原來他們估計的鐵礦石價格漲幅為50%,如今突然達成漲幅如此之高的協議,背后肯定有陰謀。

2004年中國由一個傳統的鋼材進口大國成長為一個鋼鐵凈出口國,這是與中國鋼鐵企業擁有巨大成本優勢分不開的。2005年中國出口鋼材預計將超過1000萬噸,這將對傳統的鋼鐵出口大國日本形成沖擊。日本意識到,如果再不抑制住這種勢頭,日本鋼鐵企業的市場份額將減少,而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大幅度提高鐵礦石成本,因為目前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已占國內整個鋼鐵業所需量的50%,且在全球不具備足夠的話語權。這樣一來,中國企業鋼鐵業制造成本必將大幅提升,從而擾亂中國鋼鐵企業的正常發展。雖說在這一過程中,日本企業也會付出代價,今年因鐵礦石漲價要增加2000多億日元開支。但以下的三種原因將使日本企業有較好的回旋空間:一是日元對美元的升值作用,使得日本進口成本并不像實際定價的漲幅那么大;二是日本鋼鐵企業在國外鐵礦石廠商中的股權比例顯著多于中國,它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以彌補鐵礦石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減少;三是日本生產及出口鋼鐵大部分都是高端產品,這就使得它們比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溢價能力,可以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擠壓中國鋼鐵企業的生存空間,并且打亂競爭對手的正常市場地位。

商務部專家也談到,這次鐵礦石大幅漲價很可能是日本、澳洲、歐盟等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中國的一個“大陰謀”。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都力促人民幣升值。但中國出于各種經濟和政治目的,就是在匯率調整方面“巋然不動”。但中國經濟也有軟肋:粗放型發展,資源過度消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正是利用其對國際重要原材料價格掌控優勢,人為推高價格,而由于中國現行的匯率體制,必然造成國內相關原材料價格的同步上漲,而它們又通過價格傳導波及多個產業,由此給中國造成輸入型通脹,甚至是滯脹。這樣的“陰謀”比以往遏止中國的方法更有效、低成本。以這次鐵礦石價格大幅度上漲為例,它將殃及眾多的下游產業,而且問題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影響不僅是縱向的,還會通過橫向傳導機制影響其他的原材料價格。如由于中國進口鐵礦石的量已占全球的35%,2005年中國的大量進口,必然會推高全球海運價格,而一旦運輸價格高漲,就會進一步推高中國進口石油以及相關原材料的價格,這樣中國陷入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大;而出口方面,由于中國大部分產品不具備提價能力,它們要么自行消化,影響自身效益,要么提價喪失出口優勢,而同樣是外向型經濟的日本自然可以得益。

但也有人士認為,所謂陰謀論可能只是促進鐵礦石大幅度上漲的一個原因,更本質的原因應從直接的供需關系來解釋,從目前來看,中國鐵礦石需求結構過于分散,需求性質不合理以及供給結構壟斷是造成這次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業利潤的增長,從事進口鐵礦石貿易的企業逐年增加,現全國約有700多家,他們貨出多門,在國際市場各自為戰,互相抬高原材料的采購價,使得“洋人”大賺一把,也提高了他們“待價而沽”的欲望。此外,國內外鐵礦石的價差也刺激了他們的短期行為,2004年進口鐵礦石含稅價為600元/噸,而國內鐵礦石的價格已達到920元/噸,這樣懸殊的價差刺激不少交易商囤積鐵礦石,并進行投機性的炒買炒賣。鋼鐵協會資料表明,2004年中國進口的2.1億噸鐵礦石只消耗了其中的1.84億噸。正是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國外供應商大幅調高2005年的價格。世界鐵礦石漲價幅度之所以超過人們的預期,是因為世界鐵礦石生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鐵礦石生產量和貿易量占到全球生產和貿易量的75%。它們的談判能力也因此大幅度提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高價格。而從他們本身的利益來看,也有這種提高價格的動力,因為2002年以來美元大幅度貶值,而巴西雷亞爾和澳大利亞元相應升值。其中巴西雷亞爾從最高的4升值到2.6,而澳大利亞元也從2升值到1.28。由于本幣升值,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銷售額與盈利滯后于鋼鐵企業的增長幅度。提高價格無疑能彌補他們本幣升值的損失,據中信證券分析師周希增測算,漲價幅度的40%可以由本幣升值來解釋。

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鑒于鐵礦石價格上漲原因的復雜性,多管其下的措施是必要的。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從調整需求數量、結構入手。中央近年來實施的針對一些高耗能行業,如鋼鐵、電解鋁以及水泥等實行的宏觀調控以及近期環??偩终龑嵤┑匿撹F生產企業環境污染整治活動,會限制部分中小鋼鐵生產企業的發展,而這些過去多半靠無序競爭獲得鐵礦石資源企業的關停,肯定會影響鐵礦石的進口數量和價格。但以上中央實施的鋼鐵行業宏觀調控對影響鐵礦石的需求作用有限,這是因為目前鋼鐵行業利潤太高了,單一的調控手段不大管用。如今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升將給鋼鐵企業戴上另外一個“緊箍咒”,一些規模不夠大的鋼鐵企業可能會減產或停產,從而導致鐵礦石進口量萎縮,由此可能帶來世界進口鐵礦石供求形勢逆轉的局面。改善鐵礦石需求結構只是緩解價格上漲的一方面,國內鋼鐵企業還應積極行動起來,打破目前礦石壟斷的局面。目前中國企業境外開礦的規模太小,在進口礦中所占比例只有21%。今后中國鋼鐵企業應逐步使境外開礦在進口礦中所占比重增加到50%,這樣才能擺脫仰人鼻息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