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對策

時間:2022-03-21 01:15:00

導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對策

關鍵詞: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對策和措施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基層組織政權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永仁縣通過財政扶持、政策引導及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實行集體資產承包經營、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強化農村審計監督等辦法和措施,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發展力度,樹立了一批諸如:小漢壩榨房隊、中和村委會、龍頭山社區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帶動了當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鞏固了基層組織政權,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但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面臨發展不平衡,“空殼”現象嚴重發展后勁不足,集體積累少;管理體制不順,隊伍不穩定;財政扶持力度小,難以形成規模等制約因素。通過對近年來永仁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資源、區位、基礎等優勢,淺析發展對策與措施。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

永仁縣位于滇中楚雄州北部,轄6鄉2鎮60個村民委員會和3個社區687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縣實有農業人口9.22萬人,農戶2.3萬戶,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4萬畝。有村級集體經濟組織63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29個,其中:種植業19個;畜牧業6個;農機1個;其他3個。村級集體資產總額5153萬元其中:固定資產4145萬元;在建工程227萬元;貨幣資金31萬元;短期投資441萬元;應收款項39萬元。村級負債總額381萬元,其中:短期借款54萬元;應付款項97萬元;長期借款213萬元長期應付款17萬元。鄉村集體資本金4768萬元2004年末,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55萬元,比2002年增加91萬元,增長154.1萬元。其中:農業稅附加返還收入40萬元;財政補助收入15萬元;其他收入100萬元??傊С?51萬元,比2002年增加98萬元,增長184.9%。其中:管理費40萬元;其他支出111萬元。

2永仁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2.1資源優勢全縣國土面積218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7%,海拔高差在925米2884米之間,呈立體氣候。一是土地資源豐富,有利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土地規?;洜I。永仁縣的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輪耕地和二荒地3畝左右,遠遠高于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別是實施異地扶貧搬遷以后,新墾土地2000多畝,使現有的1260戶搬遷戶增加了土地面積。對于在縣內搬遷的農戶,村組可以按照法律規定收回原駐地承包土地,實行集體統一規模經營或發包經營。二是水利資源豐富。全縣村組集體所有的大小水庫有1016件,可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實行集體承包經營或轉讓,也可以集體統一經營發展水產養殖業。三是林業資源豐富。全縣有林地面積134.7萬畝,覆蓋率達36.2%,活立木蓄積量達711.4萬立方米。已發展各類經濟林果13萬畝,其中:板栗和核桃已達10萬畝。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利用所屬的“三荒”發展林果業。四是生物資源豐富。境內有松茸、牛肝菌、香菇等名貴食用菌,有茯苓半角、黃芩、龍芽蔥木、苦良姜等中藥材,有利于村級集體發展協會,實行購銷服務,增加集體收入。五是建材原料豐富。通過調查了解很多村委會有豐富的石材,有可燒磚、瓦的土質。如:維的村委會有幾十萬立方的石材可開采,大壩村委會有可燒磚、瓦的土質。隨著國家對農業基礎設施和鄉村道路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對石材等原料需求增大;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改擴建房增多,對建材原料需求也增大。這些都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好“門路”

2.2區位優勢永仁縣位于彝州邊陲,與工業城市攀枝花僅一山之隔,距攀枝花市中心只有87公里,隨著武永高速公路的開工,永仁與攀枝花的交通更為便利。與其他城市相比,攀枝花是永仁最理想的農副產品銷售市場。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蔬菜、畜產品等營銷協會,創辦實體型的村級專業協會提供農產品供、銷服務,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達到農民增收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雙贏的良好效果。攀枝花重工業的飛速發展也為永仁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二、三產業帶來了極好的機遇。同時,永仁縣境內有108國道和省道南永線穿境而過,距國家級商品蔬菜基地元謀縣僅有60公里,永仁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區位優勢,開展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由村級組織實行適度的規模經營發展優質稻產業,為攀枝花、元謀等地提供商品糧。

2.3基礎優勢首先,有一定經濟基礎。全縣63個村委會(社區)集體資產總額達5153萬元,其中:銀行存款、現金等貨幣資金有31萬元,平均每村集體資產總額達80萬元,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取得了一些典型的成功經驗。2004年,中和村委會在促農增收工作中,積極爭取州、縣扶持,投資5萬元購買35畝荒山,種植5450棵龍芽蔥木和400棵核桃。預計到2010年后,基地400棵核桃將全部掛果,每棵產量按5-10公斤計算,將實現總產量2-4噸,可實現產值2.5-5.5萬元,村委會每年可收益至少3萬元。苴卻社區利用社區建設機遇,購買原縣食品廠庫房,實行房屋出租與承包,每年收入近萬元。小漢壩社區榨房隊充分利用好征用集體土地補償費資金,創辦了以服務業為主的實體型經濟組織—“福海園”年承包收入達6000余元。再次,加大農業推廣力度,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保障措施。永仁縣積極推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村賬鄉管”等新的農業科技管理辦法和措施,在維的、蓮池鄉試點取得了成功為村級集體經濟科學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3制約因素

3.1發展不平衡,"空殼"現象嚴重。全縣63個村委會(社區)有集體經濟經營收入的只有20余個,僅占總數的30%。山區、半山區由于經濟比較落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滯后,甚至有很多村委會出現赤字現象。出現了“無錢辦事”導致“無力辦事”“辦事難”和“難辦事”現象,因無錢而無法實行村級干部管理的有效激勵機制,影響基層領導干部積極性的發揮。

3.2集體經濟積累少,發展后勁不足2004年末,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僅為155萬元,平均每村收入只有2.46萬元,而且部分是農業稅附加返還,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少,發展后勁嚴重不足。2005年取消農業稅后,村級基本無自收收入,村級集體經濟將更加困難,按照當前村組干部設置情況計算,全縣有三職干部189人,每年應開支經費80.14萬元;計生、衛生、獸醫、護林兼治安四大員274人,每年應開支經費48.02萬元;村民小組干部893人,每年應開支經費19.37萬元;村委會辦公經費平均每村每年3000元,每年應開支經費18.9萬元;年均供養五保戶285人,每年應開支經費5.82萬元。綜合上述項,每年維持村組運轉共需開支經費172.47萬元。目前,雖然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但是集體經濟積累少,發展后勁不足,若不加快發展集體經濟,今后將難以維持村組正常運轉。

3.3管理體制不順,隊伍不穩定一是村級組織無法人資格,從事經營活動受到制約。雖然《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賦予村級組織強有力的自治權力,但是村級負責人沒有法律意義上的法人資格,從事經營活動受到制約,且在需要資金時無法在金融部門申請貸款扶持。二是管理隊伍不穩定。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各級乃至鄉鎮均賦予了農經部門這項管理職能,但農經部門又是均為行使行政職能的事業性農技推廣機構。目前,全縣農經管理人員少,文化程度和專業水平不夠高,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設施條件未能跟上形勢的需要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3.4財政扶持力度小,難以形成規模。許多村委會都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只要有一定的資金扶持就能創辦一些經濟實體。但是,近年來各級都缺少對村級集體經濟的扶持,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各級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的扶持少之又少,村級的固定資產又基本上都屬于鄉鎮級所有,在金融信貸方面,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村級無法人資格、無質押資產而無法貸款。如:維的鄉維的村委會有豐富的石材資源,面臨武永高速路的開工和鄉村道路建設的機遇,市場前景廣闊,但由于缺乏啟動資金而無法付諸實現。

3.5村級不良債務大,集體經濟包袱沉重。鄉村債務沉重,已成為制約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村經濟發展,影響農村基層政權穩固的一大障礙。目前,全縣村級債務有743萬元,每村負債額高達18.58萬元,農民人均集體負債額達8元面對農村稅費改革與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不斷深入,村級靠收提留搞集資攤派取得收入的年景一去不復返,大部分村委會除了上級補助收入,經營收入微乎其微,維持正常運轉都困難更不用說有錢還債。這種收支矛盾和沉重的債務負擔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障礙。要尋找切實可行的化解方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一條捷徑。

4對策措施和建議

4.1完善制度,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整合各部門資源,加大對村級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集體興辦二、三產業,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的管理,將專業協會辦成實體型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農民增加收入。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對此項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加強和改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相結合,將其融入到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來,群策群力,加強領導。把把解決“空殼”村問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樹立“發展一個帶動一方”的思想,切實為基層辦實事,并力求取得實效。二是結合實際,健全完善扶持的政策措施。要通過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基層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辦法和措施。如:對年收入在萬元以下的實力較弱的,可通過出臺政策,鼓勵發展土地規模經營;對年收入萬元以上的,通過貼息貸款扶持發展二、三產業,創辦有一定發展前景的村辦企業。村委會也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以土地等無形資產入股積極招商引資,創辦實體型經濟組織。三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要創造條件,抓住時機,積極爭取省、州列項扶持。同時也要把該項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整合縣鄉財力,分批分期重點扶持,樹立典型,帶動全縣發展。

4.2健全機構,完善監督機制,加強管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抓發展,而且更要抓好管理,以確保其健康發展一是規范村務財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根據農業部、監察部頒布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建立健全民主理財組織,開展村務公開活動,強化監督管理,做到村務公開與集體經濟管理相結合;財務公開與民主理財相結合。二是搞好農村審計,推動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強化農經部門的工作職責,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村級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結合村務公開搞好農村審計,推動規范化管理。三是推行“村帳鄉管”工作。總結試點的成功經驗完善各項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全縣逐步推行“村帳鄉管”工作,規范財務收支行為,加強民主監督,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水平,積極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4.3正確引導,積極創辦集體經濟實體。目前,村級維持正常運轉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農業稅附加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在取消農業稅以后,村級組織經費將更加困難,若不解決好過渡期經費問題,將削弱農村基層組織政權,甚至引發農民負擔反彈,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因此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扶持力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省、州黨委、政府比較重視村級集體經濟的促進與發展工作,2004年頒布的《云南省農村工作守則》將保護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解決“空殼”村問題列為一項工作內容。州委、州政府也在2004年的促農增收工作中,列專項資金扶持解決“空殼”村問題。所以,要抓住機遇,探索、總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功經驗,樹立典型,帶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4.4深化農村改革,探索體制創新切實調整加強村級組織的職能,管好用活集體資產為社員家庭生產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要大力推進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激發集體經濟活力,增強集體經濟實力,進一步發揮集體經濟對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集體經濟的產權制度改革,要注重探索市場經濟下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形勢。通過改革,健全集體資產所有者主體,明晰集體資產所有權,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村級集體經濟體制。一是實行股份合作。以現有農業人口進行部分集體資產量化,按股分配集體統一經營利潤。二是發展股份制村辦型企業。采取全體社員群眾集資入股方式或者集資入股與集體配股相結合的方式新設立村辦股份合作制企業。三是實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在明確社員土地承包經營權基礎上,進一步將土地承包權轉化為土地股權。四是改建股份制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將原有實力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法人地位。五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社會法人或者個人共同投資組建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新型經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