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注冊建筑師的權利及義務

時間:2022-06-13 11:06:57

導語:經濟新常態下注冊建筑師的權利及義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新常態下注冊建筑師的權利及義務

摘要:通過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國建筑師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論述在我國經濟新常態注冊建筑師的責任、權利義務,并通過列舉工業園區更新的案例,詳細闡明了我國建筑師應該如何轉型升級,抓住機遇,為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建筑師;挑戰;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社會上對于建筑師這一群體在認可度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我國從1995年初開始實施注冊建筑師執業制度,結束了自建國以來建筑行業內無注冊責任制的尷尬狀態以來,形成了全國統一規范的執業建筑師準入和繼續教育深造的管理格局,我國建筑設計業開始逐步和國際接軌。當今國家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動力、各產業業態等均發生了質的變化和提高。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業態也在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發生著明顯的變動,面對這一社會現狀,我國建筑師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執業困境。

1我國注冊建筑師面臨的困境

我國建筑師業務范圍受限,注冊建筑師制度與英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執業建筑師對施工質量控制力度不夠,因此缺乏指揮的領軍地位。(1)注冊建筑師的準入門門檻較高范圍較窄,存在不合理之處。(2)條陳僵化的規范規則等行政管理體制制約了我國建筑師行業業務的發展。(3)境外建筑師的大量涌入,沖擊了我國本土建筑師的業務實踐。據統計,全球規模最大的200個跨國設計公司中的140家在中國有業務活動,境外建筑師超越我國本土文化的建筑實踐帶給中國建筑師巨大的沖擊和挑戰。(4)目前,受我國經濟的影響,國內建筑市場采取低價競爭策略,建筑師收費困難、時間緊迫,導致難以設計出建筑精品,設計創意缺失。

2注冊建筑師應有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目前,在我國實行的注冊建筑師制度,注冊建筑師被國家賦予了一定的權利,且其權利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依據法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無理阻撓其依法執行注冊建筑師業務,同時也被賦予了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是需要注冊建筑師履行和遵守的。(1)建筑師應該通過建筑設計手段成為城市美化運動的創造者。建筑設計美觀,城市空間宜居,是城市建設的追求。雖然,在其建設中,城市形象會受到城市決策者或者投資商的影響,但是執業建筑師應該盡其所能發揮專業優勢,最大限度為城市美化運動做出貢獻。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中就深刻挖掘了美國當時的城市問題,理性的用專業知識影響了決策,扭轉了紐約的城市改造。(2)推動可持續人居環境發展,促進可持續建筑的實現。如今,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共識。建筑師有責任和義務減低建筑能耗,減少環境破話。建造可持續建筑是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例如我國建筑師王澍,在追求前衛的建筑風氣盛行的當前,王澍反其道而行,通過利用建設地廢舊材料的回收建造了一些建筑。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社會資源的節約。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有賴于建筑師的道德水準。這是一種對經濟、對社會負責的體現。(3)積極擔當建筑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建筑既是一種文化,同時其也是文化的載體。建筑師應當以普通百姓的姿態來對話百姓,在埋頭創作之余,加強公眾參與,讓建筑深入人心。承擔起傳播文化的重任。(4)作為執業建筑師積極參加我國組織的繼續教育。建筑業在不僅在我國在全球都是發展迅速的一門產業,作為執業建筑師有責任和義務在考取注冊建筑師之后仍然繼續完善自我加強知識儲備,保證與國際接軌,學習更多的成熟技術。建筑業是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常態的經濟體制下,建筑產業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重要的變化。總體結構中,房地產建設業明顯過剩。利民市政工程包括園林景觀、交通工程等需求量加大。在城市建設領域中,新區的商品房開發需求量減少,舊廠區、舊城區等的改造更新項目增加,建筑產業面臨深刻的戰略性調整。

3以舊廠區保護為例論述建筑師轉型

舊廠區是工業遺產的承載地,工業遺產是城市發展,城市文脈延續延續的重要載體,因此舊廠區的保護更新方式不僅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復興有重要意義,對城市發展與城市文化的保護也有深遠的影響。宗前文所述,在社會經濟體制變革的新常態背景下,舊廠區的保護、更新以及再利用發展方向也將出現變革。舊廠區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點,在城市建成區中為城市功能的重置留下了很大的改動空間。廢舊的廠區對新功能的置入限制較低,其可以變為城市景觀公園、公共活動中心、藝術園區、博物館等城市公共空間,可以很好的緩解老城區等城市建成區城市開放空間較少的問題。

3.1新常態下舊廠區保護利用策略轉型

(1)促進執業建筑師向關注文化創新方面轉型。文化創新是了新常態下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舊廠區體現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背景,反映了當時先進的技術水平。因此舊廠區的改造更新離不開文化驅動的創新,基于文化創新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可以為原有的破敗的產區注入新的活力,恢復生機,為城市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

3.2促進建筑師可持續設計手法的轉變

伴隨著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我國城市發展的進程也逐步減慢。建筑建造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們必須可持續的改造更新舊廠區,進行有計劃的利用改造,摒棄以往大拆大建的發展模式。因此建筑師應該在保護利用舊廠區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3執業建筑師加強與公眾的溝通

新常態經濟體制下的舊廠區保護與再利用應該是協同式的。執業建筑師應該加強公眾參與,將社會人民群眾的意見加以調研采納,讓舊廠區的改建更加適應于城市居民,也讓公眾能夠更深入的了解該區的文化內涵,增加受益群眾對該區域的認同感,自豪感,形成堅定的群眾基礎舊廠區的保護利用與更新是一項復雜的項目,通過對舊廠區的更新的列舉,提出了在新常態的經濟體制下,我國的建筑師應該如何轉型升級迎接挑戰的三條建議。本文提出的挑戰是我國建筑師需要認真考慮的幾點問題。在未來多領域融合的時代,建筑師應該克服困難,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袁一美 單位:長安大學

參考文獻:

[1]汪瑀,陽建強.新常態:傳承與變革——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貴陽,2015.

[2]李梓林.對注冊建筑師素質與責任的一些思考[J].門窗,2015,(7):216.

[3]賈衍邦.經濟新常態建筑新業態[J].建筑,20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