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下開放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5-19 11:07:31

導語:“一帶一路”戰略下開放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戰略下開放經濟發展研究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核心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語言相通則是實現“五通”的重要保障。順暢的語言交流,能降低溝通成本,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常州要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開辟發展新路徑,重視語言的經濟價值,營造和諧的語言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常州;語言環境

“一帶一路”戰略以經濟發展為核心,促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設“一帶一路”應當堅持“人文先行”(張日培,2015),而語言是重要的人文交流工具。中國與沿線64個國家地區間的互通有無、優勢互補離不開語言保障。只有語言相通,同心協力,方可實現“一帶一路”的“巴別塔”。

一、語言經濟學理論

國外學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語言的經濟價值。美國著名經濟學家Marschak(1965)于1965年《語言經濟學》拉開了語言經濟學研究的序幕。他認為“語言具有與其它資源一樣的經濟特性,即價值、效用、費用和收益”。國內研究起步較晚。陳建民(1992)、何自然(1997)等人較早的從語言與經濟、語言與教學、語言使用與語言態度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之后,我國的語言經濟學研究穩步推進,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不斷豐富和變化。研究視角雖有不同,但學者們普遍認同“語言不僅是文化資源,而且還是經濟資源,可以產生經濟效益”(李宇明,2011),具有“人力資本屬性”(張衛國,2008);同時,“語言是一種有價值、可利用、出效益、多變化、能發展的特殊社會資源”(陳章太,2008),具有“公共產品屬性”(張衛國,2008)。

二、常州的語言環境

常州,是著名的蘇南五市之一,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耙粠б宦贰苯ㄔO不是“獨家”任務。一些沒有提到的省份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反而更密切,如江蘇和山東。當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在江蘇交會疊加,為我省提供了新的機遇。常州同樣“必須準備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努力形成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開放格局,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除了常態的產業調整、政策保障、環境治理、基礎建設等路徑外,必須借鑒其他先進城市既發展經濟又重視語言建設的經驗。北京以奧運會為契機,第一個出臺《首都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工作規劃(2011—2015)》。上海專門召開“世博會語言環境建設”國際論壇助力世博會。義烏在發展過程中大力建設語言環境,助推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常州遠遠滯后于上述城市。陳立平(2012)發現,“常州市民對英語的掌握情況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基本不具備英語交流的能力,對英語并沒有太多情感上的依戀和偏好”,說明常州最基本的外語語言環境比較薄弱。另外,筆者調查發現常州大部分企業員工外語水平較低,90%的企業愿意儲備外語人才,并且65%的企業愿意儲備英語人才。兩份調查說明企業在新常態經濟環境下,對外語人才,特別是英語人才需求很大;但社會供給滯后,社會語言環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市外向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發展新路徑

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建議政府,針對常州的具體情況,厘定發展思路,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1語言規劃語言規劃是為了“解決信息交流與人際溝通問題,完善語言這一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更好的發揮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一項把握當下又面向未來的工程。普通話?!?011年流動人口登記數達到近150萬,外來人口涌入常州的速度越來越快,規模也有所增加”。針對復雜的人口情況,政府要繼續宣傳國策,鼓勵全民會說普通話,能說普通話,以利于消除隔閡,營造和諧環境。英語和其他語言?!耙粠б宦贰鄙婕皣业貐^極為廣泛,語言情況同樣紛繁復雜。但英語作為12個國家的母語和60多個國家的官方或半官方語言,已成為全球化語言,是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重要交流工具。為了加快常州“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步伐,要培養市民的外語意識,鼓勵普通市民學習基本的日常交際英語,有基礎、有能力、有前瞻性的市民根據自身情況學習英語或其他語言,提高交際能力。常州話。在加強普通話和外語教育的同時,尊重常州方言及其文化,創建一個和諧的多語和多元文化社會,增強本土文化的凝聚力。2語言服務1)語言服務/咨詢機構。除北京、上海等國際性大都市以外,絕大多數城市對語言環境建設并未引起重視。若需要國際交流,往往臨時招募,依托零散的語言服務機構或學校外語教師進行臨時性服務,導致一系列問題。正如王立非(2016)所言“由于企業大都需要將語言服務外包,而目前國內的語言服務市場又呈現良莠不齊的局面,由于沒有權威認證和客觀標準,所以企業在選擇語言服務供應商時帶有較大隨機性,導致試錯成本較高”。因此,政府應組織建立一個專門的語言翻譯服務中心。整合、儲備專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為國內外企業和政府部門等提供多語種、專業化、標準化的咨詢、翻譯服務。2)公示語。目前在常州市內,隨處可見標識語措辭不當、中式英語、零翻譯、胡譯和亂譯現象,讓外國友人貽笑大方;全市餐飲、交通、住宿、文化娛樂等相關單位的菜單、標識、指南、宣傳冊等所涉及的雙語普及率和規范化都不高,多語言網絡服務系統還未建立。政府需逐步對旅游景區、文化場館、商業設施、交通干線、街道等在內的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多語標識,進行設立、修改和規范。3)信息服務系統。調查顯示,常州重要的政府及旅游網站,發改委、財政局、商務局、旅游局、外事辦、春秋淹城樂園、嬉戲谷官網等未曾開設英語版本。常州市人民政府開設了繁體中文、英語、日語、韓語版本;環球恐龍城開設了中文、英語、韓語、日語版本。然而,多語種網站依然存在嚴重問題,網站的板塊設計呆板、色彩單調,翻譯錯誤較多,內容更新嚴重滯后,信息傳達不暢。以常州市人民政府為例,其“investmentGuide”板塊只有14篇文章,2011年4篇,2016年10篇。網站的外文版本維護性較差,內容更新斷斷續續,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常州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也未曾開設專門宣傳中外語言的節目;各大門戶網站雖開設了微信、微博等互動平臺,語言以中文為主。整體而已,本市對外的信息溝通不太順暢,不利于外國友人了解常州、提升常州的國際形象、加速常州與國際接軌。4)醫療、求助體系。王惠蓮(2014)指出“外商對義烏的社會治安滿意度最高,對義烏的餐飲條件滿意度排在第二位,駕照考取與居住條件排在第三、四位?!绕鋵︶t療衛生的滿意度最低”。義烏在語言環境建設方面已經有了多年的豐富經驗,但在醫療服務領域尚且如此,常州亦然。筆者查閱了常州第一、二、三人民醫院的網站,僅提供中文版本。實地調查中也僅發現各分類科室牌匾有英文翻譯,并未有詳細完整的就醫指南,醫院分布圖等提供給外國友人。除此之外,城市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的求助電話(110、120、119、122等)和咨詢電話(114、121、117、168等)服務語言以漢語普通話為主,缺少必要的其他語種的信息服務。這種情況給常州的外國友人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困難。遇到問題只能求助于好友。3語言教育“一帶一路”建設必須要語言鋪路,語言人才先行(文秋芳,2016)。常州必須抓住契機,利用學校、培訓機構和社區教育,建立多層次的外語人才梯隊,以學校培育為主,機構培訓為輔,社區教育為有效補充。高等院校要培養專業、復合型外語人才,堅持“國家標準與市場需求”相統一。人才培養方案要符合國家標準,課程設置要考慮學生與市場的雙需求。因此,常州高校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應更具深度和廣度,要求外語人才具有創新意識、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能運用語言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對語言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要具有較為系統的經、管、法等商務類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國際商務實踐能力。語言培訓機構是高校教育之外的第二梯隊,主要在于是向有需要的社會人員提供量身定做的語言服務,滿足個人不同的語言需求。但是,許多語言服務機構規模較小,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政府必須加強對無序競爭的語言培訓市場及語言服務市場的規范工作,盤清各類機構的數量、種類、類型等,對其資質、管理、及服務做好監督與管理,促進其科學有序的發展。最后,語言教育體系必須包括社區教育,這是終身教育的理想實現方式,也將是常州外語教育的有效補充。社區可以與學校、企業結合,確定不同階段的不同活動主題。通過公益講座,志愿者活動,外語角,電臺或電視節目等傳達中西方的語言和文化活動,并形成持續性強、影響較大的外語常態化環境。4語言文化語言是文化的承載,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語言又受到文化的影響與制約。語言環境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文化建設,兩者密不可分。在全球化的語境中,要在對外傳播中發掘出民族文化的新精神和新生命,在國際社會塑造一個文化強市的形象,主要有賴于傳播媒介所呈現的真實符號(倪建平,2015)。常州打造了十大城市名片:經濟名片、科教名片、文化名片等,完全覆蓋了讓常州市民自豪的城市文化,但如此分散的城市形象符號也難以在日益趨同的城市中脫穎而出,從而讓公眾對常州有一個完整的認知。故建議對常州文化重新定位,凝練對外宣傳的核心文化價值;同時,通過官方與民間結合的方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多渠道、多方式增強常州對外文化宣傳的影響力。例如,常州企業在對外交流時,可推出常州特色的紀念品以及3D常州實景旅游,讓外國友人“親身”體驗“原汁原味”的常州。5保障機制最后需指出,上述措施的有效實施,必須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學校為基礎,社區為補充”。建設外語環境,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涉及學校、企業、社會的各個環節,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組織協調以及持續有效的工作,影響市民的思想觀念,樹立先進的、正確的外語學習理念,激勵市民外語學習的熱情。企業當前的需求要及時反饋,將來的需求由政府與學校做好預測與引導;學校需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結構、知識結構以及實踐積累,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最后,任何語言環境的建設,離不開市民的有效參與。必須把社區納入其中,以點帶面,形成全民學習外語的局面,為語言環境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建設“一帶一路”,是我國拓展對外經貿交流的重大戰略,其合作發展理念要求人文先行,帶動經濟發展。語言作為交流工具,決定了“人文交流,語言先行”。然而,語言環境是軟環境,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齊心協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必須從常州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作者:徐亞妮 單位: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Marschak,J.Theeconomicsoflanguage[M].BehavioralScience1965,10(2):135-140.

[2]陳建民等.語言的市場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1992(2):59-66.

[3]陳立平.常州市民語言態度調查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5):7-12.

[4]陳章太.論語言資源[J].語言文字應用,2008(1):9-14.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55-161.

[6]李宇明.語言也是“硬實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5):68-72.

[7]倪建平.“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對外傳播策略—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5(2):1-5.

[8]王惠蓮.義烏市外商投資生活滿意度調查分析[J].商業經濟,2014(1):83-86.

[9]王立非.中國企業“走出去”語言服務藍皮書(2016)[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50-58.

[10]文秋芳.“一帶一路”語言人才的培養[J].語言戰略研究,2016(3):26-32.

[11]張日培.服務于“一帶一路”的語言規劃構想[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48-53.

[12]張衛國.作為人力資本、公共產品和制度的語言[J],經濟研究,2008(2):14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