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包容性合作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10 02:51:11
導語:“一帶一路”包容性合作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一帶一路”的創新模式出發,研究了“一帶一路”在引領亞歐非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的創新與發展,證明了“一帶一路”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歷史潮流而出現的全新的區域經濟交流合作新模式,它具有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等特征,在“一帶一路”模式的指引下,沿線經濟必將經歷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創新包容;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是在2013年提出的建設一個東起亞太經濟圈,西到歐洲經濟圈,貫穿歐亞大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體系?!耙粠б宦贰鄙婕暗姆秶▉喼?、歐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區域,從中國、南亞以及東南亞各國開始逐漸擴展到西亞、北非、中東歐國家,直到東非乃至其他太平洋國家,是一個龐大的經濟交流圈,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應對國際激烈的競爭形勢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區域經濟合作理論的創新
“一帶一路”的建設旨在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國家和地區之間共商、共建、共享,互惠共贏。它不是一國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援助,也不是簡單的讓中國走向國際的跨國發展戰略,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會面臨沿線國家現有合作機制的制約與束縛,還有種種居心叵測的詰難與破壞,因此必須以全新的理論作為指導,才能實現“一帶一路”的長久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尋求新的突破,“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應該以全新的合作理念、區域合作理論開創新型區域經濟合作新篇章。
1.“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合作理念創新
“一帶一路”是根據中國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形式而提出的新的對外開放戰略,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挖掘內陸地區的經濟潛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高效利用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為我國的和平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展現了中國對自身發展、經營周邊環境、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規則制定的全新態度。在“一帶一路”提出的初始階段,很多國家多我國進行詆毀,認為我國要搞單邊主義,妄圖主導亞歐大陸,我國適時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對這些謠言進行了強力的回擊。“一帶一路”是一種區域經濟開放合作的新模式,目的在于打造一個全新的、高度包容的對外開放體系,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擴大經濟合作的基礎上,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共商就是共同商議,在“一帶一路”體系內,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能針對本國國情和實際需要,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各國之間平等互利,互不干擾。“一帶一路”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所聲明的宗旨和原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建立有效的多邊經濟交流機制,充分發揮各國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偉大戰略目標。共建就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共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要想讓區域內各國之間實現高效、便捷的經濟交流與溝通,必須要積極行動起來,培養自己國家的人才,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各國團結合作,共同發展進步。共享就是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一帶一路”框架體系內,各國之間都是利益共同體,各國之間應該實現平衡發展,不得把自身的發展建立在損害別國利益的基礎之上,而是要兼顧各方利益,尋找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利益共同點,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使各國的優勢都能等到最大發揮,尋求區域經濟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促進各方的協調發展。早在上世紀90年代,鄧小平就提出了中國要進行全方位開放的理念,這對我國對外開放的領域、程度和行業范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帶一路”作為對外開放的新模式,不僅能夠緩解長期以來各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還能夠讓中國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迎接國際經濟的挑戰?!耙粠б宦贰睂ρ鼐€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持歡迎態度,特別是對開放程度不高、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更是主動迎接,加強合作,通過經濟的合作與交流帶動這些落后地區擺脫貧困,走向繁榮。“一帶一路”一方面要擴大“對內開放”,也就是沿線各個省、市、自治區都要積極參與,搞好自身的經濟建設,增加國內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另一方面,要擴大“對外開放”,就是我國要對更多的國家實施更為開放的政策,擴大對方開放的形式與主體,尋求更多的國際經濟交流機會,加強國際間的經濟合作。
2.“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合作理論新思路
“一帶一路”在合作理論方面進行了重大創新,主要體現在經濟發展理論和區域合作理論的創新上,在新的合作理論指導下,我國更好的將“走出去”和“引進來”進行結合,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帶一路”在理論建設的過程中力圖以創新性對傳統經濟學理論進行超越與發展,充分調動各國的發展積極性,消除彼此間的利益爭端與貿易壁壘,通過沿線國家的共同參與,建立一個政治共商、經濟繁榮、文化和諧的區域經濟大家庭。傳統的經濟合作模式都會制定統一的規則并且要求各國嚴格遵循,而“一帶一路”則不一樣,它更加注重開放與包容,在合作形式上,具有高靈活性、高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等特點本著平等自愿、協同發展的原則,讓沿線國家結合自身的歷史文化和經濟形勢,進行經濟合作,取長補短、互利共贏。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發起者從來不會借此牟利,中國倡導各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自然而然的進行經濟的合作與交流,共享經濟發展成果?!耙粠б宦贰备采w范圍非常廣,涉及的國家與民族眾多,各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歷史問題、宗教問題、領土爭端、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堅持各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解決各種矛盾與分歧,增加國際間的合作機會,實現區域間的共同發展、互惠互利,順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勢,推動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與合理分配。當今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的機遇與挑戰,“一帶一路”的理論創新能夠在減少全球化的負面作用上產生積極的作用,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耙粠б宦贰钡睦碚搫撔轮饕w現在各國之間在均衡、包容、和諧的基礎上共同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各國應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減少分歧,以共同利益促進合作,共同發展。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各國之間的命運緊密聯系,國際社會的許多問題都已經超越了國別的界限,比如:生態問題,恐怖主義威脅,氣候問題等,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加強溝通,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二、推進“一帶一路”創新模式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建立完善多邊合作機制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一帶一路”便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而產生的的一種創新型、包容型的區域發展新模式,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我國積極制定同相關國家的合作規劃,完善合作方案,堅持以發展全面、規范、科學的重點合作項目為目標,讓更多國家和地區都能夠積極參與進來,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讓周邊和沿線國家共享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我們充分利用現有的經濟發展平臺,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歐洲經濟論壇等,發揮這些組織的示范與帶動作用,支持沿線國家結合當地特色,舉辦經濟文化交流,創造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2.充分發揮“經濟走廊”的示范與帶動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沿線重點城市之間進行聯合能夠形成眾多“經濟走廊”,這些城市經濟實力雄厚,能夠成為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我國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打造了中蒙俄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多種多樣的經濟走廊,通過發揮這些經濟走廊的示范與帶動作用,促進和諧、兼容、互惠的新型經濟模式的形成。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之間具有漫長的國界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也保持了比較好的關系,中國與蒙古、俄羅斯幾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全面的戰略合作關系,蒙古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也十分密切,這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經濟結構上看,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種特性為三國之間經濟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比較大的可能,全球經濟的發展使煤炭、石油、鐵礦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蒙古和俄羅斯經濟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很大,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又有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三國經濟優勢和需求能夠通過彼此間的合作達到互惠共贏的局面。中蒙俄經濟走廊能夠與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通道和蒙古國的草原絲綢之路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對于維護地區間的和平穩定,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一帶一路”的提出,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加強同孟加拉國、印度、緬甸的合作有利于促進各國之間勞動力、資本、技術的自由流動,減小各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實現中國周邊的和諧與穩定。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還可以提高我國西南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縮小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的均衡、健康的發展,加快推進我國的對外開放進程。中國和巴基斯坦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頻繁地合作與交流,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對于深化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加深兩國之間的伙伴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與巴基斯坦在多年的交流中形成了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十分便利,中國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兩國合作前景非常廣闊,在此基礎上,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推動兩國間的友好貿易往來,帶動中巴經濟走廊沿線的經濟發展。
3.“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作用
資金的融通是“一帶一路”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各個國家與地區之間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也為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機遇,使參與國的金融風險大大降低,為了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金需求,要利用好亞投行、絲路基金和沿線各個國家的銀行機構,加強區域間的金融合作,促進資本的交流與融通。2013年,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投行倡議,通過亞投行的建設,促進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加強各國互惠合作,促進區域間資本和技術的流通,亞投行建成以后,與多家大型銀行之間進行合作,互相學習,相互促進,將為保障亞洲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東南亞各國紛紛表示支持亞投行的籌建,2014年10月24日,亞投行宣告成立,有21個國家加入到亞投行的籌建當中,亞投行的成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它是歷史上第一個由中國倡導并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亞投行建成之后,對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在區域經濟交流中發揮長久高效的作用。目前,正是亞洲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嚴重制約,產生了比較大的矛盾,亞投行的建立可謂是順勢而為,根據調查顯示,亞洲國家每年大致需要7500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亞洲國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資金短缺、技術落后、人才匱乏成為阻礙亞洲地區發展的重大障礙,亞投行的建設正好可以滿足亞洲國家的基金需求,對解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亞投行將繼續秉承開放、包容的信念,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到投資中,促進亞投行的壯大和為“一帶一路”經濟帶提供資金支持的能力。2014年12月29日,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了絲路基金,絲路基金的成立,也是為了促進“一帶一路”而籌建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中,絲路基金將為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換代等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對于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只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加快產業的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的高鐵建設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通過為周邊國家提供技術與資金支持,促進各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礎。隨著絲路基金逐漸發展壯大,中國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進行經濟援助,推動沿線國家經濟交流與合作,在發展過程中,絲路基金與“一帶一路”精神保持高度一致,都是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姿態歡迎更多參與者的到來,為沿線國家提供發展動力,互惠共贏。絲路基金與亞投行和結合,必將促進“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實現,促進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邁向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水平。
三、結語
“一帶一路”是針對經濟全球化提出的區域經濟合作新理念,他以全新的合作模式與理念,打造亞歐非地區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新格局,給沿線國家帶來更多的經濟發展機會,隨著更多國家與地區參與到“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合作中,它將在國際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守劍 單位:安徽蕪湖市委黨校教務科研處
參考文獻:
[1]柳思思.“一帶一路”:跨境次區域合作理論研究的新進路[J].南亞研究,2014(2):1-11.
[2]馮宗憲,李剛.“一帶一路”建設與周邊區域經濟合作推進路徑[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6):1-9.
[3]光明日報.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提供的全球公共物品[J].光明日報,2015.
[4]卓麗洪,賀俊,黃陽華.“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外產能合作新格局研究[J].東岳論叢,2015,36(10):175-179.
[5]徐念沙.“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思考[J].經濟科學,2015(3):17-19.
- 上一篇:“一帶一路”下企業風險管理
- 下一篇:“一帶一路”戰略下營銷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