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論文

時間:2022-10-26 03:06:05

導語: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論文

隨著新醫改下公立醫院管理日益規范化,藥品經濟管理慢慢走上制度化、系統化、信息化的軌道,對藥品經濟管理流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實際上藥品經濟管理在藥物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滲透,需要公立醫院加大管理力度,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對此,如何加強藥品經濟管理、控制藥品費用、提高經濟效益,這是公立醫院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醫改下,藥品經濟管理變成公立醫院重要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效果對公立醫院及其職工的利益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必須加強管理。加強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優化有利。公立醫院是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單位,收入主要源自財政撥款以及醫療服務費用、藥品收入費用這三個大的方面,而市場經濟規律的消極影響造成藥品生產、銷售等環節蔓延著腐敗現象,國內醫療藥品市場遭遇巨大沖擊,醫療費用快速增多。因此,加強藥品經濟管理,依托國家財務制度分別核算、管理公立醫院的醫和藥,這有利于增加公立醫院采購藥品的透明度,對不合格用藥現象加以控制,以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為前提增加公立醫院補償,優化收入結構。二是對提高公立醫院醫療資源利用率有利。在不合理補償機制之下,藥品收入過高增加患者負擔,造成很多患者到零售藥店購買藥品,不僅無法確?;颊哂盟幇踩€減少公立醫院經濟收入[1]。通過加強藥品經濟管理,用療效確切、價廉質優的國產藥品代替昂貴的進口藥品,兼顧集體與個體的消費利益,提高經濟收入。三是對調整公立醫院藥品資金運作有利。公立醫院往往不能在實際工作中準確核算藥品收入,存在藥品庫存不實、和廠商的債務債權關系不清等問題,影響公立醫院的運作。所以加強藥品經濟管理,強化經濟核算,這對公立醫院合理調配資金、正常運作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的策略建議

(一)加強藥品經濟核算。經濟核算指的是利用價值形式,采取記賬和算賬等方法,對公立醫院衛生保健服務的成果、勞動消耗進行記錄、計算以及分析、對比,用盡量少的勞動消耗獲取盡量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2]。經濟核算能使公立醫院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控制藥品消耗,降低成本,只是很多醫院的現有經濟核算系統只針對整體產出、科室效益問題實施經濟核算、成本核算,很少涉及藥品經濟管理,導致公立醫院無法真正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必須及時改善。所以公立醫院在藥品的核算環節,為反映并監督藥品的購入、銷售流轉的整個過程,要求財會部門要設置藥品、藥品進銷差價這兩個總賬科目,對藥品的購入、領發以及銷售、成本、進銷差價等進行核算與控制。在實施公立醫院藥品經濟核算時,需要準確計算醫院藥品的收入,其總額涵蓋公立醫院購進藥品以及自制藥品的收入,包括藥品的經營成本、折扣收入、加成收入、加工增加值等全部的收入,只要折扣收入與國家規定相符,就必須將其計算到藥品收入當中,確保公立醫院藥品收支結余的合理性、正確性,減少藥品費用。(二)堅持規范臨床用藥。按照公立醫院臨床路徑堅持規范使用藥品,這對醫院藥費的增長有重要控制作用。規范臨床用藥主要是針對患者就醫的整個流程,包括從門診首診到入院治療的用藥、痊愈出院所帶藥品的整個臨床路徑的用藥,應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控制、考核。尤其是針對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臨床基本用藥必須給出合理的、科學的規定,只有針對疑難雜癥、危重病癥、特殊醫療方才能提高臨床藥品使用,只是必須先和患者溝通,由專家小組指導。另外,按照病情的發展,要嚴格遵循臨床治療的變化與客觀要求,適時修正臨床用藥的目錄、要求。臨床路徑用藥是全新的用藥模式,是公立醫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臨床因病施治、對癥用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以緩解老百姓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3]。針對容易出現問題的公立醫院臨床路徑治療,由醫療專家有效監管臨床用藥,改進公立醫院內部管理,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以不斷提高科學用藥水平,減輕老百姓基本用藥經濟負擔,讓患者減少支出,提高藥品經濟管理效率。同時,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用藥管理制度的實施需要先成立由一線藥品專家、醫學專家組成的臨床路徑用藥管理專家小組,指導、檢查、督促并考核臨床路徑用藥,基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等臨床基本用藥,制定與臨床路徑用藥客觀規律相符的、能基本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的用藥目錄,并制定相應的使用規范、用藥指南。但臨床路徑用藥使公立醫院原有的購用藥品的模式發生變化,導致醫生與患者均改變過去的用藥習慣,醫患之間極有可能發生不適應的現象,這使得公立醫院醫患溝通機制面臨新的要求。所以要加強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用藥的管理,臨床醫生要加強學習臨床路徑用藥目錄,領會新醫改的精神,對臨床路徑用藥的意義進行深入的分析,統一醫護人員對藥品經濟管理的思想認識,在保證臨床療效的基本前提下盡量依據臨床路徑用藥指南選擇價廉質優的藥品,減少患者藥品費用支出,控制醫院藥品費用,提高資源利用率。(三)監督醫生的處方權。公立醫院必須嚴格執行《藥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依據藥品實際進價和國家規定的差價率定價,購進藥品的價格越低,藥品的零售價就越低。公立醫院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醫藥工業信息、新藥開發信息、商業流通信息以及進口藥品信息等,掌握最新藥品價格升降、藥品經濟信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貨比三家,用最低的價格想患者出售藥品,減少他們的醫療費用。同時,公立醫院不得對醫生拿藥品回扣的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必須加強管理,一旦發現醫生有收受紅包的行為,必須嚴懲,不斷加強對醫生的醫德醫風教育以及法治規范教育,督促檢查醫生用藥行為。具體可采取考核評比、獎懲處罰以及張榜公布等方式有效監督醫生臨床用藥行為。傳統醫療模式往往認為只要是正式定級的醫生都具備處方權,患者只能用醫生開的藥,也就是患者被動、醫生主動。針對同一種疾病,治療方案是多種多樣的,醫生可選擇安全有效且經濟的藥品治好患者的病,也可為追求利潤而選擇大處方、貴重藥治療患者的病,對醫生的制約很少。對此,公立醫院要想加強藥品經濟管理、控制藥品費用支出,就應重視大力監督醫生的處方權。具體可由醫務科牽頭,全院各個科主任醫師、財務科和藥劑科組成監督醫生處方權的小組,組長由業務院長擔任,制定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治療標準與用藥制度,檢查全院醫生的處方、病例、治療單、檢查單據等,對照標準看其是否安全、恰當、合理、經濟,在綜合分析與研究之后進行評價,及時反饋,和醫生的獎金掛鉤,將經濟合理用藥視作醫生工作質量考核指標之一,控制藥品濫用現象,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水平。

三、結語

公立醫院藥品經濟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綜合性的工程,在新醫改下只有充分結合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樹立起科學發展觀,走創新途徑,持續加強對藥品的管理,有效控制藥品費用,從而使藥品經濟管理不斷趨于規范化、科學化,提高公立醫院的綜合競爭力,從而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促使公立醫院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童毅 單位:福建省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韋霖.加強醫院藥品會計管理辦法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5,(05):203+206.

[2]王彩霞.醫院藥房藥品管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59):294+292.

[3]陶晶晶.加強醫院經濟管理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