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探析
時間:2022-08-06 10:05:44
導語: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的影響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支撐,也是重要標志。因此,本文以陜西省周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為入手點,分析了農業機械化程度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并結合區域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對該地農業機械化發展措施進行了進一步闡述,以期為農業機械化程度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村經濟
為切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保障農民受益,依據《陜西省“十三五”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及《陜西省農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關于農業機械化發展要求,陜西省相關部門總結了“十二五”農業機械化發展主要成就,并制定了《陜西省“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了一定參考。據此,為保證農業機械化工作穩步推進,對農業機械化程度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進一步分析非常必要。
1陜西省周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在“十二五”期間,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依托農機購置補貼及相關強農惠農政策,該地區農機總量穩步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幅度提升。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也在持續推進,整體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雖然周至縣在農業機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整體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與有效供給仍然存在較大矛盾。農業總量快速增長與結構不合理、農機化作業水平快速提升與發展不平衡、農業生產機械化科研創新能力不足與科研投入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嚴重限制了周至縣農業機械化發展。
2農業機械化程度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2.1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全面農業機械化,可以在有效節約農村土地生產成本的同時,促使農村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穩步上升,從而增加農村土地經營者經濟收入。同時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升,也可以推動土地流轉,土地所有者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收入,為農戶非農務工收入的取得提供良好的機遇。2.2拓展農業生產規模經營限制。農業機械化設備的運用,可以進一步拓展農業生產規模經營限制,加速土地流轉進程。在解放農村勞動力的同時,也為農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3農業機械化全面實現的路徑及措施
3.1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機械化。依據周至縣地理位置及土地流轉現狀,基層部門應有針對性的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機械化項目。因地制宜的選擇農業機械化配套農具類型,以保證農業機械化項目發展的經濟性及適用性。在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狀況日益突入、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增加、土地流轉規模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農業機械化應用優勢逐步凸顯。因此,為推動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進程,基層部門可依托陜西省農機化信息網,依據農機農藝融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快科技引領及示范速度。以周至縣獼猴桃全面機械化生產推廣為例,基層部門可與區域農戶溝通,總結獼猴桃機械化生產主要技術及環節要點,如中耕除草、施肥灌溉、修剪植保、授粉、保鮮貯藏、枝條粉碎等。并以視頻的方式,展示獼猴桃挖坑栽植、機械除草、果樹修剪等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隨后基層部門可引導合作社示范生產一批先進技術果園機械,以逐步彌補區域獼猴桃全程機械化生產空白,為獼猴桃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提供充足支撐。在陜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新型經營主體對復合式農業機械、大馬力農業機械服務需求也持續上升。在這一背景下,基層部門應以玉米、畜牧業、果業、小麥等產業發展作為重點,以大馬力復式農業機械設備及高性能大型農機具配套生產作為階段主要工作。在區域內大力推廣玉米免耕精量播種設備、玉米聯合收獲設備、小麥免耕精量播種設備及深松整地聯合作業設備。同時與其他區域基層部門合作,引入糧食烘干機械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小麥及玉米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奠定堅實的基礎。3.2提高機械設備利用率。在現階段土地流轉速度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規模也不斷增加,農業機械設備的高效利用也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主要渠道。據此,為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工作專業化、效益化水平,基層部門應以機械作業服務專業組織團隊建設為階段工作目標。在正常農業生產活動進行的基礎上,實現跨區域小麥、玉米收獲模式有償流動,進一步提升區域內農業機械設備利用效率,從根本上解決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發展瓶頸,為農業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依據。如陜西省周至縣可定期組織有機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技術人員,為區域農戶演示獼猴桃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作業模式,如自走式多功能開溝施肥機開溝施肥、手持式電動修剪機枝條修剪、電動授粉器授粉、自走風送式噴霧機水分施加、乘坐式割草機機械化除草等。為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加深基層農戶對獼猴桃生產全過程了解,為機械設備利用效率提升提供依據。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證主要糧食作業生產過程全部機械化設備有效利用,基層部門可從果業、畜牧業、蔬菜種植業生產主要環節入手,依據統籌規劃、梯度推進、協同互動、分類指導的原則,緊抓區域全程機械化薄弱點,為主要糧食作業生產機械設備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據。此外,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要素中重要組成模塊,其直接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因此,在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建設階段,基層部門應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帶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創新,持續推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及科學化進程。3.3解放農村勞動力?;谵r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村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為促使農村土地經營者可以獲得更多的非務農收入,基層部門應主動與農戶溝通,鼓勵其利用區域各種生產要素,進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為農業經濟模式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依據。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基層部門可依據農業機械化全面推廣的準、省、快特點,組織區域農業機具大戶聯合,以農業玉米收獲銷售及工業化生產、果園加工及水果罐頭生產為發展要點,進一步提升新增機具保有量,解放農村勞動力,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依據。如在區域食用菌、蔬菜生產過程中,基層部門可與區域工廠合作。加強基層農戶與工廠聯合作業,推廣機械化基料加工及循環利用技術,為食用菌工廠化育苗、蔬菜工廠化育苗及栽種提供充足的支撐。在周至縣農業機械化項目推進過程中,先進的機械設備逐步代替了人力勞動,以往小農經濟發展模式已不適用于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因此,基層部門可以新型職業農業培養為目標,鼓勵區域農戶以入股、租賃等形式,進行規?;洜I及企業化運作,以實現各方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周至縣機械部門可依據協同互動的原則,進行農業機械化項目發展方向的精細化設置。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基層部門可從左右2個方面進行協調,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即在現有農機協會、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將農機新技術及新機具推廣應用、合作社農田作業服務、農業機具運輸、農業機具維修等模塊有機整合,實現從機械化種植到機械化收獲的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農業機械化規?;B片管理。
4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家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農業也進入了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的新的發展時期。而在農業機械化朝著全程、優質、高效、全方位方向發展的背景下,農業機械化也面臨著多種挑戰。因此,基層農業部門應依托現有農業機械化資源,從農業機械化發展供需主要矛盾入手,充分利用自身工作優勢,積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發型經濟,為農業機械化全面實現提供充足支撐,保證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光輝,陳莉.我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解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7(05):89.
[2]羅昕,胡斌.論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地位及作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7(10):125-126.
[3]張慶霞,劉從九.2007-2017年安徽省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定量預測[J].安徽農學通報,2017(16):34-35.
[4]趙琨.農業機械化發展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4(12):69-75.
[5]馬炅旻.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與推進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6(04):156-157.
作者:周曉輝 單位:陜西省周至縣農業機械管理站
- 上一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發展趨勢
- 下一篇:知識經濟下企業經濟管理探討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