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課程建立

時間:2022-05-11 11:52:00

導語:高校會計課程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會計課程建立

課程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是學生獲取職業技能的工具。因此改革現有課程體系,課程建設的水平和成效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關系著學校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必須將課程建設納入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范疇,作為全面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課程的建設的目標是要以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為依據,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力求把會計課程建設成與培養電類專業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相適應的優秀課程,教育部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但目前高職研究并沒有為高職的快速發展做好準備,高等會計專業教育課程和教學內容的研究尤其如此。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目前,高職會計教育仍沿襲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課程設置方面重理論,輕實踐,體現不出高職特色。很多高職院校雖然意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在教學計劃中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但由于受種種條件限制,往往落實不到位。例如,沒有完整的課程實訓細則;實踐課程的教材不夠成熟;實踐課程的內容不夠充實;考核方式落后等。這樣勢必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應有的實踐技能,難以滿足社會對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現有課程體系,構建以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為主旨的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對推進高職會計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

一、核心課程建設

所謂核心課程應該是高職“工學結合”課程體系中,構建?關鍵職業能力的課程組成,選擇并建設好相關課程就可以基本保證培養的學生達到人才培養目標中的主體目標,并可以基本體現出學校和專業的培養特色。因此,高職會計專業應以會計職業崗位能力作為核心課程開發的平臺,并以勝任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設計課程,比如可確定“出納業務操作”“、基本業務核算”“、特殊業務核算”“、成本核算”“、納稅實務”“、財務軟件運用”和“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等為核心課程。與此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就業情況將會計施工、商品批發、商品零售等業務核算納入課程體系,開設“行業會計比較”課程。在核心課程的建設中,需要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課程開發要從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分析入手,結合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質,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和篩選。會計系統設計:主要包含會計產品設計的基本方法、控制方法和策略、會計系統設計實例等。核心課程要實施“雙證書”制度進行教學,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會計技術資格考試內容全面融合于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通過對課程適當取舍和組合改革教學內容,使其基本涵蓋兩種證書考試的范圍。

二、專門化模塊課程

本課程要做到綜合性、實用性、實踐性強,完成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將培養目標分解到每一教學模塊單元,確定每一教學模塊單元所承擔的功能,應培養的知識和能力,相應的配套實踐教學環節,每一教學模塊單元主干課程的內容組成。對各個教學模塊之間相互重復與交叉的知識,應進行優化組合,強調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銜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可采用“講練式”現場教學和“啟發式”等主動型教學方法。該模塊主要根據設立的幾個專門化方向,具體操作時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專門化合作組,每個合作組完成一個子課題,子課題按性質不同分以下三類:開發設計型、制造加工型和設計制造綜合型。如開發設計型可結合學生的能力安排某個總成的設計,或者某個控制系統的電路制作,或者某個控制系統的程序編制等;制造加工型主要是根據已有的設計,完成零件的機加工、裝配和調整工作;設計制造綜合型則完成一個簡單會計產品或其中一部分設計與制作的全過程。為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應以設計制造綜合型為主。師資、設備等條件尚不具備的院??膳c企業合作,把專門化模塊放到企業中實施。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豐富的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以及網絡功能,增加信息的傳授量。但傳統教學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學生在十幾年中小學學習過程中認知事物的主要方法。因此,多媒體的使用要適度,不能以它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它只能作為教輔手段使用。

(二)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興趣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思想從知識傳授型向培養能力型轉變。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啟發式教學手段,采取“提出問題一解決方案———得出結論”的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創新能力。

(三)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開設網上答疑系統,推動師生的互動交流,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實驗室管理網絡化,學生通過網上預約做實驗的時間,刷卡進實驗室做實驗,教師可實時監控學生的實驗情況(實驗數據),通過局域網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四、強化校外實習環節教學,增強學生會計應用能力

針對高等會計教育中校外實習環節有所弱化的情況,本課程特別注重該環節的安排與實施。除開展傳統各項實驗外,還組織學生到不同廠家實習,增強學生對生產流程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工作,增強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縮短工作適應期,同時也解決了大量的會計專業學生到企業頂崗受限的難題,可以說是實踐教學的創新。借助校外實習基地,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十一五”時期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協調高等教育規模速度與市場人才需求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高職會計教育作為向社會輸送會計應用型人才的主渠道,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以實用技術和技能為主,不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科性和整體性,理論教學以為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為度。通過各類教學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協同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有很多還得到會計職業組織的認可。這些經驗對于優化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