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能力的路徑

時間:2022-12-24 10:25:43

導語: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能力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能力的路徑

摘要:生態旅游是恩施州產業開發的重點之一。關注鄉村旅游,通過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和開發鄉村旅游資源,不僅能迎合當前市民旅游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更能一箭雙雕將其轉變為振興鄉村經濟與扶貧開發的創新手段。依托產業聯動、全民抓旅,勢必對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恩施州旅游經濟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鄉村旅游;鄉村振興;開發路徑

1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可行性意義

鄉村旅游屬于“復合型”的旅游產業,即凡是帶有鄉村特征、能夠為旅游消費群體帶來鄉村生活體驗的多樣化旅游都屬于鄉村旅游產業的范疇。它既包含鄉村旅游資源的核心產品,如鄉村自然風貌、風俗人情、生活方式和形態,又包含依托于鄉村旅游的所有組合型產品,如生態體驗園、山莊公園等多功能綜合性旅游產品。這些旅游產品從消費屬性上講,大大區別于現代都市旅游,其產品具備了本質上的鄉村性、空間分布的獨特性、產品供給的豐富多樣性、旅游消費的低水平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等特點,是未來多元化的旅游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當前通過政府主導,大力推動鄉村旅游開發,既能有效地解決當地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改善人居環境,推動鄉風文明發展,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今年“五一”假日期間,我州主要旅游景區游客穩步增長,特別是鄉村游、自駕游異常火爆。據統計,假日三天,全州共接待游客164.99萬人次,同比增長13.64%,實現旅游直接收入3.16億元,同比增長16.65%。由此可見,開發旅游產業是推進我州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路徑之一。

2恩施州鄉村旅游資源現狀與特色

恩施州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鄉村旅游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如果要保持這個新興產業的持續良性發展,就需要在扶貧過程中充分利用好當地的特色資源并有所選擇地扶持開發。要達到這個目標,準確把握產品的定位是一個必要的前提,即充分找準我州鄉村旅游資源的特色與賣點,同時結合當前消費者對于旅游市場產品的需求,科學設計和確定符合當前旅游消費市場的鄉村旅游產品。恩施州鄉村旅游是在景區旅游產業發展基礎上產生的,即通過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逐步影響和帶動周邊鄉鎮旅游的發展。目前部分縣市已根據恩施州生態旅游總體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發展規劃,如《楓香坡侗寨休閑旅游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鶴峰走馬生態農業旅游區總體規劃暨升子村控制性詳細規劃》、《湖北宣恩土苗風情走廊暨核心景區詳規》、《中國官壩苗寨旅游發展修建性詳細規劃》等。當前州內能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主要有以下幾類地域特色:一是有獨特氣候條件的村鎮,恩施州內具備這一條件的地區很多,如利川騰龍洞飲食一條街,咸豐官壩等。這些地方冬能賞雪、夏能避暑,非常適合休閑納涼度假。由于毗鄰大峽谷、騰龍洞、坪壩營等重點旅游景區,交通條件也比較便利,游客資源較為明顯,具備了開發成為以納涼度假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的基本條件。二是有自然景觀特色或者農業產業特色的村鎮,這些地區既能讓游客感受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愉悅,又能通過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農作物品種園地,滿足游客求新、求異、求美、求知的心理。如望城坡煙草農業示范生態旅游基地、建始關口、巴東官渡口、鶴峰木耳山等。三是有傳統風俗風情或者特色生活體驗的村鎮,這些地區本身就具備了鄉村旅游產品的賣點,即傳統與民俗文化,這也是吸引游客的關注點。如:楓香坡侗族風情寨、柳州城南宋古城遺址、宣恩彭家寨等。

3適合恩施州鄉村旅游產品的類型

通過對當前我州鄉村旅游產品的定位,根據我州的地域特征,結合當前消費熱點,筆者認為適合恩施州鄉村旅游的產品有以下幾種類型:3.1景區依托型產品。這種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緊密依托于我州的幾個主要旅游景區,如大峽谷、騰龍洞、坪壩營等,借助精品景區獲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做成鄉村復合型旅游產品,如鄉村山莊、鄉村會所等。這類產品集觀光、納涼、娛樂、聚會、康體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最大程度上迎合都市人群休閑度假的需求。同時,因為其功能性完備、參與度較強、有客源保障等特點,比較適合于較高檔次的深度開發,可以通過打造產品品牌來起到對整個恩施州鄉村旅游的輻射效應。目前,適合此類產品的村鎮主要有恩施市沐撫辦事處營上村,利川市謀道鎮、涼霧鄉,巴東縣沿渡河鎮高巖村和羅坪村、水布埡鎮三友坪村,咸豐縣甲馬池鎮坪壩營村等。3.2體驗互動型產品。體驗互動型產品在時下鄉村旅游產品中占據主導地位。這類產品依托各種農業園區或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如林果園、魚塘等,吸引游客前去游玩度假,展開農業體驗、采摘、垂釣、食宿游樂等各種互動參與活動,滿足人們享受體驗的需求。恩施周邊鄉鎮開發的農(林)家樂、茶園、水上垂釣中心普遍是這種類型的產品,但因為土地政策的限制和投資主體資金的缺口,提供的游樂項目與沿海鄉村旅游產品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農家樂往往只能在滿足人們口腹需要的同時,提供棋牌娛樂的場所。在其他文娛形式的創新和開發上很難刺激游客與自然生態產生更多的互動。目前,適合此類產品的村鎮主要有利川市南坪鄉朝陽村、都亭辦事處龍潭村,巴東縣野三關鎮石橋坪村和鐵廠荒村,建始縣龍坪鄉楂樹坪村、紅巖寺鎮涼水埠村,來鳳縣三胡鄉黃柏園村、大河鎮徐家寨村,鶴峰縣走馬鎮升子村等。3.3資源核心型產品。以恩施境內分布于鄉村地域特有的風貌、風物、風俗為核心,尤以原始、淳樸、未加人工修飾的自然資源(溶洞、天坑)及人文資源(古建、民俗、紅色文化)作為產品開發的主要依托,而這些原生資源正是這類產品的核心吸引力和競爭力所在。在確定開發成為鄉村旅游產品的過程中,保護原生資源受到破壞,保存產品的原汁原味,從而向游客展現其獨有的魅力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適合此類產品的村鎮主要有恩施市芭蕉侗族鄉高拱橋村、崔家壩鎮滾龍壩村,建始縣業州鎮代陳溝村、高坪鎮麻扎坪村,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沙道溝鎮兩河口村,咸豐縣尖山鄉唐崖寺村,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鶴峰縣容美鎮屏山村等。

4振興鄉村旅游產業的路徑與原則

4.1科學規劃與產品細分相結合。當前,州內已經制定了旅游扶貧試驗區推進方案,但專門針對鄉村旅游尚未做統一規劃。建議政府在我州鄉村旅游產業上先行規劃,確定扶貧重點,打造三大示范帶,形成帶動效應:即以大峽谷、騰龍洞等為主體的景區功能拓展型示范帶,以齊岳山、涼霧山、坪壩營等為主體的避暑納涼示范帶,以楓香坡侗寨、鶴峰走馬生態農業旅游區等為主體的休閑體驗和農業觀光型示范帶。從開發類型上劃分不同產品示范帶,有利于從橫向上把握產品的營銷特色,對政府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扶持開發提供方向性指導。此外,在開發過程中,還應從縱向上對各種產品的檔次進行科學細分。事實上,隨著現代旅游產業的發展,未來鄉村旅游產品將逐步細化,產品類型的多樣和檔次差別會更加明顯,產品體系也將逐步趨向完整。未來如果想要贏得更為廣闊的旅游市場,就必須做好產品細分,來滿足各類消費人群的需求。同時,鄉村旅游產品畢竟不同于我州主打的精品旅游產品,其開發主體主要以開發投資商或者農戶為主,這些主體有的以利為先,有的勢單力薄,往往會因為認識或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開發前就將產品檔次定位在中低水平,從而使整個州內的鄉村旅游產品缺乏突出特色和明顯差異,長此以往并不利于我州鄉村旅游的良性持續化發展。因此,在開發過程中,需要規劃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產品體系開發方案,即在毗鄰大峽谷等成熟觀光景區且鄉村旅游已初具人氣和規模的村鎮,以政策扶貧為主,通過“旅游開發商+運營商+農戶”的模式試驗一些符合當地特色的鄉村度假高級產品,如鄉村會所、鄉村俱樂部等,以此打亮品牌,滿足部分高端客源的消費需求。此外,對于不同示范帶上的中低檔鄉村旅游產品,以資金、技術扶貧為主,引導農戶或村集體開發,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從項目資金上給予更多的傾斜和支持。4.2整體宣傳與打造品牌相結合。當前鄉村旅游是我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項目。要實現三大示范帶的經濟輻射效應,單靠地方力量很難形成宣傳合力。因此,政府的宣傳扶持必不可少。一方面在宣傳政策上,要制定和落實對鄉村旅游項目、土地、資金的扶持條款,利用當前我州的旅游招商模式來開拓市場,促進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另一方面,在宣傳主體上也需要整合行政、行業主管單位、鄉村旅游開發企業、個體經營者及農戶等多種力量,對鄉村旅游接待點進行宣傳推介,形成宣傳促銷的合力,產生品牌效應。例如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多種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征集鄉村旅游主題口號、拍攝鄉村旅游宣傳片、舉辦鄉村旅游攝影賽等專題活動,策劃舉辦鄉村采摘活動、特色鄉村文化系列節慶或婚慶活動,塑造鄉村旅游品牌。同時,還可以針對州內各種類型的農家樂建立“恩施土家特色農家樂旅游網站”,與州內旅行社及當地各家農家樂設置鏈接,開展網上預訂業務,以此來擴大我州鄉村旅游的知名度與美譽度。4.3特色引導與人才指導相結合。在鄉村旅游產品的扶貧開發上,應立足于各地的生態農業特色和地域文化特點,產品才能具備持續的競爭力和較長的生命周期。如果僅僅基于利益的趨勢盲目跟從開發,則可能因重復性建設帶來經濟價值下滑和鄉村原生環境的破壞。因此,需要加強引導,加大鄉村旅游人才扶貧力度,幫助經營者結合消費需求來突出產品特色,開發具有特定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豐富產品內容與產品形態,形成較為完備層次分明的產品體系,形成持續性發展效應。4.4培育市場與提升品質相結合。盡管各縣市開發鄉村旅游產業時對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一定投入,但由于鄉村旅游地大都位于郊區或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許多基礎設施仍然滿足不了都市消費群的需要。例如道路交通、停車場地、衛生洗手間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房間、餐館、茶樓等主要食宿設施條件差,衛生狀況和設施設備條件無法全部令人滿意,難以留住游客。這些問題如果在鄉村旅游市場初具規模后仍不加以解決,必然會影響潛在的客源和人氣,也無法實現對現有產品的系列化、深度化開發。因此,必須將培育市場與提升整體品質相結合,在平衡當地經營戶利益的同時,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和規范管理,推進鄉村旅游產品的提檔升級。

作者:倪妮 單位:中共恩施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