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文化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
時間:2022-11-03 11:56:06
導語:荊州文化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荊州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以獨具特色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聞名于世,但是荊州在依靠其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旅游過程中,存在著文化產品特色不明、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等問題。本文從資源、產品、人才、科技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荊州未來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荊州;文化資源;文化旅游;對策
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在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作用越發重要。要想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美麗中國,必須促進文化旅游建設,以地方文化旅游建設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增加地方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實力。湖北荊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發展文旅產業大有可為。
一、荊州文化旅游資源分析
荊州作為湖北省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的所在地,產生了眾多歷史傳說和名人故事。荊州作為古城,歷經朝代更替,歷史文化深厚,有著燦爛輝煌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為當地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一)特色的歷史文化1、楚文化。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遷都于郢,郢相當于今天的荊州區紀南城,由此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楚文化。荊州廣為人知的楚文化遺產有荊州博物館、熊家冢楚墓、紀南城遺址和章華寺等,這些遺產主要分布于荊州城,同樣在荊州下屬石首縣和監利縣也有楚文化遺產。其中作為4A級景區的荊州博物館,共館藏珍貴文物12萬余件,包括戰國絲綢、吳王夫差矛、戰國秦漢漆器,還有保存完好的西漢男尸。楚人崇鳳,在荊州博物館陳列的出土文化中,玉佩和繡羅都含有鳳形圖案,而且現在在荊州的很多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以鳳為名的建筑、酒店、廣場。2、三國文化。三國時期,荊州歸吳,定治南郡。荊州地區三國文化主要是由有關荊州地區的三國傳說和故事為基礎的文化,故事普遍來源于《三國演義》。荊州三國文化遺產主要分布于荊州區、洪湖及監利等地區,其中盛名的三國文化遺產有荊州古城、護城河、關公義園、關帝廟、三國公園等。三國文化遺產的地理位置主要是以荊州城為中心,四周包裹的區域態勢。關公文化一直在荊州三國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體現的忠義仁勇的思想道德品質令人稱道。(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民間風俗。荊州的民俗活動主要以廟會和龍舟節為代表。提到廟會,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幅人們玩龍燈、劃蓮船、吹喇叭、套轎子的美麗畫卷,那時的關帝廟里歡快愉悅的節日氣氛盡情展示荊州人民對關公的敬仰與喜愛之情。2019年最大的一場廟會莫過于在關公義園舉辦的迎春燈會,整場燈會分為六大展區,每個展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意花燈,吸引眾多民眾觀賞游玩。此次廟會將關公文化的具體內涵深刻地與人們生活緊密聯系,使之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荊州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龍舟節具有悠久的歷史。荊州于2000年舉辦了首屆“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此后,這項活動一年一度定期舉行。荊州龍舟節活動已經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斷推進荊州擴大開放的步伐,也是荊州文化旅游新的名片。2、傳統工藝表演。荊州的傳統表演藝術包括荊河戲、跳三鼓、鼓盆歌、馬山民歌、啰啰咚、說鼓子等。在傳統曲藝方面,說鼓子、花鼓戲、跳三鼓以其獨特的說唱方式、伴奏形式充分展現荊州的地方情調和民間生活氣息。在民間音樂方面,馬山民歌、啰啰咚具有特殊的唱詞結構,復雜的歌詞結構,豐富多樣的內容等特點,充分代表了江漢平原民歌的總體形態特征和音樂特色,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荊州的傳統工藝以漆器、刻鏤、刺繡為主。楚式漆器髹飾技藝和荊州刺繡誕生于春秋戰國時期,一直由荊沙地區的人們世代傳承,并且在國內享有重要地位。楚式漆器或刺繡制作工序復雜,技藝精巧,這項傳統工藝是荊楚文化魅力的瑰寶;而鉛錫刻鏤技藝是荊州敖氏家族世代相傳的一種制模技藝,對研究古代模具制作有很深的參考價值。3、歷史傳說。荊州的歷史傳說主要包括楚文化、三國故事和關公傳說等,也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楚人“篳路藍縷”的開拓創業精神、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都發生在荊州地區。還有那些廣為人知的三國故事,例如《桃園三結義》《劉備借荊州》《大意失荊州》,這些故事來源于《三國演義》,又不同于《三國演義》,但是這些歷史傳說幾乎囊括了三國史上的主要歷史事件。“荊州關公傳說”中的關公形象有別于歷史上的關公形象,更多的是展示關公義薄云天的氣概以及降妖除魔、保護百姓、增加財運的神奇色彩。(三)多彩的現代文化。荊州的人文底蘊深厚,名人眾多,古有伍子胥、關羽、張居正、裴綸、平子奇,今有工程爆破專家謝先啟,打工作家袁小平、廖國強、葉繼程,內陸明星李現、袁泉、周莉、曾黎,還有“10.24”英雄集體等,以其各自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荊州的聲明度?!肚G州文學》作為荊州本土的傳媒品牌,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湖北優秀文學期刊,備受湖北省關注。還有作為中國首家生產性廣告文化科技平臺,集高科技、生態化、花園式辦公位一體的國家領先的新概念工業園區———荊州文化創意產業園,該項目于2012年正式成立,這是將文化資源向產業發展、經濟發展轉變的一個重要體現。荊州傳統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具有獨特的楚文化和三國文化,其中包含民間風俗、傳統工藝表演、歷史傳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楚文化和三國文化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荊州多彩的現代文化是其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荊州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經濟文化開發價值,并隨著傳統文化的進一步開發,能提高荊州文化產業競爭力和促進經濟大發展大繁榮。
二、荊州文化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荊州市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修復和興建了一大批文旅項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紀南文旅區,作為湖北省甚至全國重要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紀南文旅區站在保護世界遺產、復興中華文化的高度,對荊州未來旅游發展有重要影響,楚紀南故城遺址、郢城遺址、雨臺山遺址等歷史文物都位于紀南文旅區內。根據荊州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荊州國內旅游人數為4,610萬人次,同比增長27.3%,2018年荊州國內旅游人數為4,306萬人次,同比增長3.5%,增速明顯變緩;2017年荊州國內旅游收入為260億元,同比增長30%;2018年荊州國內旅游收入為317億元,同比增長21.5%,國內旅游收入增速緩慢。雖然荊州的楚文化、三國文化、非遺文化及現代文化豐富多彩,但是近兩年荊州旅游的增速變緩表明荊州文化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文化產品品牌特色不明,知名度不高。要想促進文化旅游的壯大,其發展核心便是文化產品。文化產品作為文化吸引物對文化旅游有著重要的作用,只要文化產品品牌對旅游者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便能促進當地旅游文化的繁榮。荊州文化旅游在產品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文化產品類型比較單一,其產品是以“荊州古城游”為核心,沒有形成獨立的品牌,也沒有很大的知名度。提到楚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湖北博物館,提起三國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黃岡赤壁公園,作為三國文化和楚文化資源如此豐富的荊州,其影響力太小。打造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產品品牌,能夠增加該地的文化旅游知名度與旅游形象,也能夠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二)文化景點分散,基礎設施未完善。荊州的旅游景點主要體現“一城多片”的特點。荊州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景點布局相對分散,各個景點之間并沒有專門的公交專線,特別是荊州城內的景點跟熊家冢楚墓和紀南城遺址這類城郊景點之間的聯動,更別說,跟石首、洪湖等鄉鎮景點的交通專線了。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會給游客產生不好的旅游印象,進而導致游客的旅游體驗不佳,將不會產生推薦或重游的行為,進而對城市的文化旅游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三)人才短缺,文化旅游科技含量不高。文化旅游要想能夠長久繁榮的發展,必須有人來傳承傳統文化。荊州傳統文化的傳承,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問題迫在眉睫。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和家族意識,大多數是在家族內進行傳承,極易造成傳統文化的狹隘性、落后性與消逝性。并且,國家政策提出要注重人文城市的建設和智慧城市的建設,讓人文型智慧城市來推動城市的發展。而荊州的文化旅游一直存在科技含量不高,未能提供個性化服務等問題,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制造了阻礙,也為荊州創建人文型智慧城市拖延了進程。
三、荊州文化旅游發展對策
(一)整合資源,促進荊州文化旅游品牌發展。荊州文化產品的單一現狀存在已久,游客到荊州便是瀏覽荊州博物館、古城墻一帶,再者買一點紀念品,沒辦法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旅游印象。另外,荊州各景點之間的分散分布加上交通的不便利、酒店民宿的選擇性較少等問題突顯了整合荊州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在荊州文化旅游資源整合方面,建立統一管理機制,促進各個景點之間的聯系,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此打造荊州吃、喝、住、行、娛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體系。在文化產品方面,結合楚文化、三國文化旅游專線打造荊州的文化旅游品牌,結合廟會和龍舟節的風俗活動打造荊州傳統文化節日品牌,結合跳三鼓、鼓盆歌等表演和漆器、刺繡工藝打造荊州的傳統演義文化品牌,結合三國傳說、關公傳說打造荊州民間文化品牌,讓荊州文化旅游品牌成為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二)加強營銷,促進荊州傳統文化推廣。荊州就其區域位置而言,其文化影響力與知名度不及武漢、襄陽、宜昌、恩施,這就造成荊州的旅游競爭力不足,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營銷區域上,結合武漢、襄陽、宜昌、恩施地區可以打造一個“大旅游”主題,突出荊州在省內旅游的三國文化和楚文化特色,以此打開省內市場,走向全國;在營銷手段上,要加強新媒體的營銷方式,例如微博、抖音、快手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在這些網絡媒介上積極宣傳荊州的大型傳統文化活動,一方面有利于荊州傳統文化的傳播,接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荊州文化旅游的魅力。(三)校企合作,推動荊州文化傳承人才培養。人才的培養在荊州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顯得日趨重要。要想荊州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必須加強現有的非遺文化傳承人的思想轉變,鼓勵他們走進校園,通過學校講座、宣傳的方式增加高素質人才對荊州非遺文化的興趣,為荊州非遺文化傳承建立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加強文化旅游企業與高校的合作,開設面向旅游營銷企業的相關學科,例如旅游管理、廣告設計、市場營銷等,為荊州文化旅游產業注入新的血液。(四)結合科技,推動荊州文化旅游創新發展。荊州的大型娛樂場所———荊州方特東方神話,深度融合荊州傳統文化特色,將激光多媒體、立體特效、真人秀等形式與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合,其中火燒赤壁展區和大型舞臺秀楚樂便是典型的展示。但是荊州的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特色展區沒有做到與現代科技的融合,沒能與時俱進,因此開發和展示以古城建筑實景、三國戰場實景、荊楚非遺技藝等為主題的立體體驗型產品異常重要。通過創建高科技體驗產品,一方面可以滿足游客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旅游體驗需求,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強荊州人文型智慧城市的建設,進一步擴大荊州的旅游市場。
四、結語
荊州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是荊州經濟、文化發展的見證。充分開發荊州的文化旅游資源,通過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營銷方式的加強、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和現代科技對傳統文化結合的運用等措施開發當地的旅游潛力,推進荊州文化旅游的發展,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荊州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讓荊州特色文化逐步走向國內外舞臺。
參考文獻:
[1]秦軍,周建東.荊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素構成、特征及保護對策研究[J].規劃師,2008(07).
[2]李景行.傳統文化在城市品牌建設中的運用探討———以荊州市為例[J].品牌戰略與電子商務,2019(21).
[3]梅佩,王迪,梁濱,舒雅欣.荊州古城文化旅游創新發展路徑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9).
作者:周 利 周菁菁 陳 夢 單位:長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產業融合下鄉村旅游產品創新研究
- 下一篇:文化遺產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行為探究